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战狼II》冷锋的弩箭上到底抹的啥?

《战狼II》冷锋的弩箭上到底抹的啥?

出演电影《战狼II》的于谦实际上是相声演员,坊间于是流传了某非主流相声演员的新段子:


郭:于老师,听说您最近主演的那个电影《战狼II》票房很火爆嘛。

于:过奖了,不是主演,只是演了个小角色。

郭:哪能呢?一定是主演!看名字就知道,达康书记演“战”,吴京演“狼”,您演~~2!

于:我呀?哎,甭管演什么吧,反正票房比您那些个电影加一起都多~~

观众:噫~~~~~


《战狼II》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注意:本文涉及少量电影情节,没有看过电影的读者请谨慎选择是否继续阅读,谨防剧透。


截至到发稿日,由吴京执导和主演的电影《战狼II》票房已超40亿,横扫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切记录。不但票房火爆,这部电影的口碑更是热到炸裂。微博、微信以及各大论坛,似乎全网都在讨论这部电影。影迷们忙着讨论其制作过程之艰辛,视觉效果之震撼;军迷们忙着品评其军事动作之标准,军人相惜之情怀;甚至医护人员都赞扬其中几处救援动作之专业。作为一名药物研发人员,本君对男主角冷锋自制弩箭上涂的具有“见血封喉”效果的毒药颇为好奇,被射中的敌军就算是拔掉弩箭,几秒内还是会口吐白沫、身体抽搐、倒地不起,丧失战斗力。

《战狼II》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冷锋在非洲小女孩帕莎的指引下,弩箭的箭头都蘸过一种不知名植物流出的白色浆汁。这到底是自然界确实存在的黑科技?还是同手撕鬼子一般的Bug呢?


有个学药理的小伙伴看过电影后跟本君讨论认为这浆汁可能含有筒箭毒碱,一种N受体阻断剂,存在于防己科植物中,以前南美印第安人打猎时常用此类植物制成筒箭毒,涂抹在箭头上以猎杀猛兽。经查,筒箭毒是印第安人用多种植物制成的浸膏,而剧中的浆汁是小女孩帕莎用刀割植物后直接流出的,这么看来这浆汁不像是筒箭毒。


那到底是什么呢?继续检索文献资料发现,小说电视剧中的毒性植物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什么《甄嬛传》中出现的夹竹桃,《神雕侠侣》中提及的断肠草,都在各类文献中榜上有名啊(坐等植化大神开贴科普那些武侠小说中的毒花毒草)。当本君看到那个叫“见血封喉”的植物时,不禁虎躯一震,居然还有叫这名字的植物,各位恕我孤陋寡闻啊。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Pers.) Lesch.为桑科见血封喉属(Antiaris)植物,别名有加布、剪刀树、箭毒木,据说是世界上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树种。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热带以及西太平洋岛屿。在我国云南、海南均有分布,已被列为三级濒危珍稀植物。其鲜树汁乳白色,有剧毒,入药用于泄泻、催吐、强心,还可用作麻醉剂;种子也有毒,入药解热止泻,用于痢疾。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以及我国的海南和云南等地,当地人用见血封喉的乳汁作毒箭射杀野兽。这么看来,非洲生长、鲜树汁乳白色、剧毒、树汁作毒箭,几个特征都和剧中吻合。那么,见血封喉中到底包含了哪些有毒化学成分呢?经文献检索发现,主要包括强心苷及其苷元、查尔酮以及黄酮类等物质。


比如这篇2012年发表的,来自Fitoterapia上的论文[1]

图片来源:Fitoterapia


还有这篇来自姚新生院士课题组2013年发表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上的论文[2]

图片来源:J. Nat. Prod.


还有这篇2014年发表在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上的论文[3]

图片来源:Bioorg. Med. Chem.


从上述研究中不难看出,这里面多种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细胞毒作用极强。另有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主要在于抑制Na+,K+-ATP酶而减少心肌细胞内的钾离子。[4-5]当心肌细胞内的钾离子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表现出快速型的心律失常,最后可导致心室颤动和停跳,人也就挂了。当然,一个化合物是杀人还是救命,就看用在什么情况下和用多少剂量了。


综上,根据见血封喉生长分布规律、民间应用、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可以推断,《战狼II》中弩箭上的毒汁很可能来自号称“世界上最毒的树”——见血封喉。


写这篇文章最初是出于好奇,本君估计导演和编剧都不一定知道他们故事里的有毒植物是什么,估计只是借鉴了民间传说(当然,这会人家应该忙着庆功数钱呢吧)。其实,本君更希望万能的朋友圈能把这文章带到导演编剧圈,希望以后的影视作品中少一些科学错误,多一些细节打磨。让类似医疗剧中用9%生理盐水滴注抢救病人的桥段,还有网评“完美避开所有正确操作”的“化学四煞”式摆拍都不要再现荧屏。


最后说一句,于老师演得真不错!


参考文献:

1. Fitoterapia, 2012, 83, 660–664

2. J. Nat. Prod., 2013, 76, 1771−1780

3. Bioorg. Med. Chem., 2014, 22, 1889–1898

4. J. Nat. Prod., 2010, 73, 1214–1222

5. 中草药,2008年,39卷,1期,151-154


(本文由乐只君子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组织工程与器官再造
关注医疗与健康教育
开学季购书享好礼
naturecomputationalscience
EDITINGSERVICES编辑润色
2022年度论文正式公布
立足当下探索未来科研
关注GIS,GPS 及遥感技术
生物领域230+SCI期刊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初审平均8天反馈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酶抑制与药物开发
EDITINGSERVICES新
走近女性科研工作者
陆地海洋大气主动被动遥感技术应用
特刊ChemicalEngineeringDistilled
SDG12废弃物能源
关注世界环境日减塑捡塑
关注人工智能最新研究
关注教育理论应用教育学
SDG2关注世界饥饿日
naturecommunications
OXFORD NSR
屿渡论文,编辑服务
浙大
南科大
西湖大学
丹麦
广州
印第安
香港
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大
隐藏1h前已浏览文章
课题组网站
新版X-MOL期刊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介绍
ACS材料视界
x-mol收录
试剂库存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