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高效制备H2O2:Cu3BiS3电极用于光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高效制备H2O2:Cu3BiS3电极用于光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太阳能转换策略,光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 (H2O2)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H2O2燃料电池(理论Voc = 1.1 V,与 H2 燃料电池的 1.23 V 相当)的发展使H2O2成为一种新的理想太阳能燃料[1-2] 此外,H2O2还具有能量密度高,储存运输方便等优点。目前光电催化制备H2O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电阳极。然而,水氧化反应制备H2O2受限于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1.74 eV vs RHE;Eq.1),在这种情况下H2O2易于分解,不易于积累。换一种思路,通过光阴极上的2e氧还原反应制备H2O2需要的氧化还原电位(0.68 eV vs RHE;Eq.2)较低,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种半导体表现出PEC ORR活性,其中大部分是染料类的光敏材料,这带来了一些制备成本和污染方面的问题[3]


铜基硫化物,由于其合适的带隙和较高的吸收系数 (>105 cm-1),在光电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4] 近日,扬州大学俞磊教授(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报道了一种Au纳米颗粒和In2S3修饰的铜基硫化物薄膜电极(Au-In2S3/Cu3BiS3),用于在可见光辐照下光电催化H2O2合成。

图1. Au-In2S3/Cu3BiS3光电阴极的制备


通过对比电泳法和喷涂热解法制备的电极,发现薄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对于电极的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XRD表征发现喷涂热解法制备的电极结晶性高于电泳法制备的电极,通过Tafel斜率判断喷涂热解法制备的电极拥有更高的电荷传输速率,表现为更大的光生电流和更高的ORR活性。在0.4 V vs. VRHE的偏压下,H2O2生成速率为161.7 μM•h-1•cm-1,法拉第效率为71%。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提供了一种普适性的策略以提高光电极活性和选择性。首先,喷涂热解法制备的薄膜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和均匀性,对比电泳法制备的薄膜,具有更高的电荷传输效率。其次,p型半导体Cu3BiS3和n型半导体In2S3之间的p-n异质结进一步促进了电荷分离。最后,Au纳米颗粒的沉积降低了ORR所需的自由能,提高了O2/H2O2的选择性。

图2. (a) Cu3BiS3电极修饰前后的线性扫描伏安图;(b) H2O2生成速率及法拉第效率;(c)反应机理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上,论文第一作者是扬州大学和九州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陈超,通讯作者为扬州大学俞磊教授,信州大学滕镇远博士以及九州工业大学横野照尚(Teruhisa Ohno)教授。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Visible light-driven H2O2 synthesis by a Cu3BiS3 photocathode via a photoelectrochemical indirect two-electr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hao Chen, Miharu Yasugi, Lei Yu, Zhenyuan Teng, Teruhisa Ohno

Appl. Catal. B Environ., 2022307, 121152, DOI: 10.1016/j.apcatb.2022.121152


导师介绍

俞磊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4331 


参考文献

[1] S. A. Mousavi Shaegh, N.-T. Nguyen, S. M. Mousavi Ehteshami, S. H. Chan, A membraneless hydrogen peroxidefuel cell using prussian blue as cathode material, Energy Environ. Sci., 5 (2012), 8225–8228. 

[2] Y. Yamada, M. Yoneda, S. Fukuzumi, High and robust performance of H2Ofuel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scandium ion, Energy Environ. Sci., 8 (2015), 1698–1701. 

[3] X. Zeng, Y. Liu, X. Hu, X. Zhang, Photoredox catalysis over semiconductors for light-driven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Green Chem., 23 (2021), 1466–1494. 

[4] L. Yu, R. S. Kokenyesi, D. A. Keszler, and A. Zunger, Inverse design of high absorption thin-film photovoltaic materials, Adv. Energy Mater., 3 (2013), 43–48.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组织工程与器官再造
关注医疗与健康教育
开学季购书享好礼
naturecomputationalscience
EDITINGSERVICES编辑润色
2022年度论文正式公布
立足当下探索未来科研
关注GIS,GPS 及遥感技术
生物领域230+SCI期刊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初审平均8天反馈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酶抑制与药物开发
EDITINGSERVICES新
走近女性科研工作者
陆地海洋大气主动被动遥感技术应用
特刊ChemicalEngineeringDistilled
SDG12废弃物能源
关注世界环境日减塑捡塑
关注人工智能最新研究
关注教育理论应用教育学
SDG2关注世界饥饿日
naturecommunications
OXFORD NSR
屿渡论文,编辑服务
浙大
南科大
西湖大学
丹麦
广州
印第安
香港
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大
隐藏1h前已浏览文章
课题组网站
新版X-MOL期刊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介绍
ACS材料视界
x-mol收录
试剂库存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