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非糖甜味剂,WHO称其与减肥没半毛钱关系

非糖甜味剂,WHO称其与减肥没半毛钱关系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开始追求低糖生活,奶茶一定要点“少糖”,喝可乐必须选“Zero”版,某些打着“无糖饮料”的产品,硬是靠着“0蔗•0脂”,霸占了热销榜单。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超重和肥胖影响着全球近40%的成年人口和数百万儿童,而与饮食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1]

图片来源:WHO [1]


事实上,世卫组织已不止一次呼吁,应减少糖摄入量,建议降至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6茶匙)会对健康有更多益处 [2]25克是个什么概念呢?一罐330毫升的可乐,含糖量约为35克;一杯普通奶茶,含糖量在11-62克之间,平均为每杯34克,其中含糖量最高的奶茶一杯相当于14块方糖  [3,4]

图片来源于网络


糖不能多吃,那爱甜食、甜点、可乐、奶茶的人怎么办?为了满足人类对甜味的渴望和健康的考虑,代糖应运而生。毕竟,生活这么苦,好想吃一点甜。代糖,也称非糖甜味剂,指所有合成、天然存在或改性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市场上代糖经常作为低热量的糖替代品,并被宣传为有助于减肥或保持健康体重。


第一代人工甜味剂,糖精,1879年就被发明出来了;1937年是第二代,甜蜜素;1965年第三代,阿斯巴甜;1967年第四代,安赛蜜;1976年第五代,三氯蔗糖;1993年第六代,纽甜。早期代糖,如糖精,被认为有致癌风险 [5]一代的代糖则更加安全,有研究表明,是否使用代糖与总体癌症发病率无正相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近期来自世卫组织的《非糖甜味剂使用指南》[1] 宣称,摄入非糖甜味剂代替糖类,在短期随机对照试验中,可以降低体重和体质指数(BMI),但是长期观察则显示,这并不能降低肥胖风险,使用代糖并不能降低BMI指数。甚至,在对成年人进行的研究中,长期摄入非糖类甜味剂,与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呈现正相关 [6]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推特上转载了研究报告及该建议。需要说明的是,糖醇(多元醇)和低卡糖是含有热量的糖或糖衍生物,并不属于非糖甜味剂,与世卫组织本次发布的指南无关。

谭德塞发布的推特。图片来源:Twitter


蔗糖之外的人工甜味剂是否安全,科研界相关的讨论始终没有中断过。比如今年2月,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Stanley L. Hazen课题组在Nature Medicine 杂志上发表论文,对赤藓糖醇的使用者(主要为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史和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随访。他们发现,赤藓糖醇会明显增强血小板粘附的速度,造成血管堵塞,长期摄入者存在潜在的血栓风险,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显著增加 [7]


赤藓糖醇水平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图片来源:Nat. Med. [7]


无独有偶,今年3月,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Karen H. Vousden和Fabio Zani、Julianna Blagih课题组联合,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论文,发现小鼠摄入高剂量的三氯蔗糖后,会限制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并非完全有害,或许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8]

三氯蔗糖影响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图片来源:Nature [8]


尽管安全性还存在一些争议,但WHO建议,至少不要使用非糖类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作为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的手段。相关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摄入量越高,BMI指数越高,肥胖的可能性甚至还增加了76%。此外,摄入含有代糖的饮料,导致罹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3% [6]当然,这并不是在鼓励大家吃糖,或许不加糖的茶、果汁、苏打水以及牛奶,甚至凉白开,才是糖类饮料最好的替代品。


“从长远来看,用非糖类甜味代替糖无助于控制体重。人们需要考虑其他方法来减少糖的摄入,例如食用含有天然糖的食物,如水果,或者不加糖的食物和饮料”,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与食品安全主任Francesco Branca说 [6]。 


参考文献:

[1] Use of non-sugar sweeteners: WHO guideline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73616 

[2]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减少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4-03-2015-who-calls-on-countries-to-reduce-sugars-intake-among-adults-and-children 

[3] 奶茶让人发胖的速度有多快?“无糖”的真相令人心惊

https://ex.chinadaily.com.cn/exchange/partners/82/rss/channel/language/columns/v0m20b/stories/WS61622d04a310cdd39bc6de58.html#:~:text=%E6%8D%AE%E4%B8%8A%E6%B5%B7%E5%B8%82%E6%B6%88%E8%B4%B9%E8%80%85,%E6%9C%80%E4%BD%8E%E4%B9%9F%E6%9C%891.2g%2F100ml%E3%80%82 

[4] Report shows sugar reduction progress by food industry

https://www.newfoodmagazine.com/news/94652/report-shows-sugar-reduction-progress-by-food-industry/ 

[5] Wikipedia: Sacchari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ccharin 

[6]WHO advises not to use non-sugar sweeteners for weight control in newly released guideline

https://www.who.int/news/item/15-05-2023-who-advises-not-to-use-non-sugar-sweeteners-for-weight-control-in-newly-released-guideline 

[7] M. Witkowski, et al.,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Nat. Med202329, 710-718. DOI: 10.1038/s41591-023-02223-9

[8] F. Zani, et al., The dietary sweetener sucralose is a negative modulator of T cell-mediated responses. Nature 2023615, 705-711. DOI: 10.1038/s41586-023-05801-6


(本文由小希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组织工程与器官再造
关注医疗与健康教育
开学季购书享好礼
naturecomputationalscience
EDITINGSERVICES编辑润色
2022年度论文正式公布
立足当下探索未来科研
关注GIS,GPS 及遥感技术
生物领域230+SCI期刊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初审平均8天反馈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酶抑制与药物开发
EDITINGSERVICES新
走近女性科研工作者
陆地海洋大气主动被动遥感技术应用
特刊ChemicalEngineeringDistilled
SDG12废弃物能源
关注世界环境日减塑捡塑
关注人工智能最新研究
关注教育理论应用教育学
SDG2关注世界饥饿日
naturecommunications
OXFORD NSR
屿渡论文,编辑服务
浙大
南科大
西湖大学
丹麦
广州
印第安
香港大学
香港
西北工业大
香港
隐藏1h前已浏览文章
课题组网站
新版X-MOL期刊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介绍
ACS材料视界
x-mol收录
试剂库存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