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Chem. Mater. | 单组分自修复聚脲防护材料

Chem. Mater. | 单组分自修复聚脲防护材料

英文原题:Room-Temperature Self-Healing Polyurea with High Puncture and Impact Resistances

1.png

通讯作者:马春风,张广照,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Zhipeng Zhang (张志鹏),Lu Qian (钱露),Jianfeng Cheng (成建沣),Qingyi Xie (谢庆宜),Chunfeng Ma (马春风),Guangzhao Zhang (张广照) 



背景介绍

聚脲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韧性和冲击硬化行为而被广泛用于冲击防护领域。然而,异氰酸酯与氨基的反应速率非常快,几秒内就会凝胶化。因此,聚脲的合成需要严苛的反应条件(如低温,大量的极性溶剂,缓慢地滴加等)。工业上往往采用特定喷涂机实现原位形成聚脲,然而该方法存在施工场景受限、结构调控性差、功能化单一等问题。为降低反应速度,可以通过使用仲胺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来降低活性,由此产生的仲胺-聚脲与伯胺-聚脲相比,氢键密度降低,其机械强度也大幅度下降。到目前为止,在不损失聚脲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如何减缓聚脲的反应速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章亮点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海洋工程材料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可大规模制备的单组分自修复聚脲防护材料。首先通过脂肪族伯胺与异丁醛的希夫碱反应合成了潜伏型封闭氨。然后,它们直接与异氰酸酯组分混合。这种混合物在密闭条件下是不固化的,但在应用中一旦接触湿气就会触发固化。因此,它被称为单组分聚脲。该聚脲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室温自修复特性,愈合效率高达98%。同时,它具有很好的抗穿刺性,被尖锐物体刺穿的位移高达15.1厘米。此外,该聚脲还表现出优异的抗冲击性和耗散能量的能力并展现出显著的冲击硬化行为。该单组分聚脲可以被复合到Kevlar织物中,形成一种柔性的抗穿刺软质装甲;并与碳纳米管相结合,形成柔性可穿戴的应变传感器。有望在智能软材料、软质装甲、可穿戴柔性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应用。


研究人员选择了聚脲领域中常见的4种伯胺进行单组分聚脲的制备。在席夫碱反应中,醛的活性高于酮,而异丁醛的沸点较低,固化后不会残留在材料中。因此,选择异丁醛来封闭胺,以便在湿气的作用下完全解封。潜伏型封闭氨与基于NCO封端的预聚物(PPGTD)混合,这样的混合物在密封条件下是不固化的。但在湿气存在的情况下,封闭的氨基逐渐解封,与PPGTD固化成膜。从FTIR可以看出封闭的氨基在湿气的作用下逐渐解封。单组分聚脲与潜固化剂可以大量制备并且该聚脲表现出高透明度。

2.png

图1. 单组分聚脲的合成与表征


研究人员对单组分聚脲的室温自修复性及其微观机理进行了探究。其中PPGTD-IPDA表现出良好的自愈性,48小时后的愈合效率达到98%。为了理解分子层面的自修复过程,使用胶体探针技术进行了AFM粘附力的测量,以确定聚脲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AFM的分子力谱,研究了PPGTD-IPDA中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并使用低场核磁谱分析了聚脲在室温下的松弛行为。

3.png

图2. 单组分聚脲的室温自修复性能


抗穿刺性对于防护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图3a显示了单组分聚脲优异的抗穿刺性。PPGTD-IPDA、PPGTD-HDA、PPGTD-DDCM和PPGTD-E100的穿刺位移为15.1、12.6、9.4和1.7厘米。此外,PPGTD-IPDA也具有最高的穿刺能(2098.5±100.3 mJ)。

4.png

图3. 单组分聚脲的抗穿刺性能


PPGTD-IPDA在静态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弹性,但在高应变率下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行为。PPGTD-IPDA的这些特性在冲击防护领域中是十分必要的。随后通过落球冲击实验将PPGTD-IPDA与传统的商业防护材料(3毫米厚的钢板、塑料、软泡沫、木材和橡胶)进行了比较。在120厘米高度下,硬质防护材料,包括钢板(4890±70 N)、塑料(3884±28 N)、木材(3321±83 N),以及软质材料,包括软质泡沫(3871±78 N)和橡胶(2205±52 N),与PPGTD-IPDA(1650±36 N)相比,均表现出较高的冲击力。也就是说,PPGTD-IPDA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冲击力并延长了其缓冲时间。


5.png

图4. 单组分聚脲的抗冲击性能




总结与展望


综上,这项工作开发了一种可大规模制备的单组分自修复聚脲防护材料,其具有室温自愈性和良好的抗穿刺和抗冲击性。这种单组分聚脲的制备方法几乎适用于聚脲领域中所有常见的商用脂肪族胺。单组分聚脲的制备策略为聚脲防护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也为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软体机器人和智能防护领域提供了一种潜在应用的材料。 


相关工作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张志鹏为本文第一作者,马春风教授和张广照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信息:

张广照 教授

个人网址:

https://www2.scut.edu.cn/pim/ 

马春风 教授

个人网址:

http://www.polymer.cn/ss/Machunfeng/index.html 


出版信息:

6.png

Chem. Mater. 2023, ASAP

Publication DateFebruary 13, 2023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mater.2c03782 

Copyright © 2023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7.png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组织工程与器官再造
关注医疗与健康教育
开学季购书享好礼
naturecomputationalscience
EDITINGSERVICES编辑润色
2022年度论文正式公布
立足当下探索未来科研
关注GIS,GPS 及遥感技术
生物领域230+SCI期刊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初审平均8天反馈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酶抑制与药物开发
EDITINGSERVICES新
走近女性科研工作者
陆地海洋大气主动被动遥感技术应用
特刊ChemicalEngineeringDistilled
SDG12废弃物能源
关注世界环境日减塑捡塑
关注人工智能最新研究
关注教育理论应用教育学
SDG2关注世界饥饿日
naturecommunications
OXFORD NSR
屿渡论文,编辑服务
浙大
南科大
西湖大学
丹麦
广州
印第安
香港大学
香港
西北工业大
香港
隐藏1h前已浏览文章
课题组网站
新版X-MOL期刊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介绍
ACS材料视界
x-mol收录
试剂库存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