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Nature Chem.:基于表面吸附物种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Nature Chem.:基于表面吸附物种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对于从事多相催化研究的很多科研人员来说,“相互作用”应该算是一个“喜闻乐见”的词。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一些催化现象的时候,为了解释实验中催化剂的行为,我们经常会使用“相互作用”这个词。比如,当讨论同一个活性组分负载在不同的载体上性能的差异时,会说活性组分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导致活性或者选择性的差异。对于研究催化机理的人来说,有时候为了描述反应路径,涉及到底物分子如何在催化剂表面的一些行为时,也会提到反应物分子和催化剂的“相互作用”。有时候,当我们对一个催化体系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时候,祭出“相互作用”这块膏药,暂时把漏洞补上。毕竟多相催化太复杂,很难从根本上把一个东西说透彻。“相互作用”也算是作为一个“借口”,暂时性的来解释 一些问题,这本身无可厚非。

图1 利用TEM来对Ru/TiO2催化剂中SMSI现象进行观测。a) 被TiOx层部分包裹的Ru纳米粒子;b)被TiOx层完全包裹的Ru纳米粒子。


当然,经过这么多年一代代催化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对多相催化的认识肯定是越来越深刻的。在一些催化体系中,“相互作用”已经不是一个模糊的词汇,而是有比较特定的含义。其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也已经被研究的比较深入。在基于金属的多相催化体系中,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就是这样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概念。SMSI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F. J. Taoster等人研究负载在TiO2上的VIII族金属时发现,如果在高温下还原这些催化剂(如Pt/TiO2、Pd/TiO2、Ru/TiO2、Rh/TiO2等),金属会被TiO2包裹住,从而失去对气体小分子(如H2等)的吸附能力(J. Am. Chem. Soc., 1978, 100, 170-175; J. Acc. Chem. Res., 1987, 20, 389-394)。基于这些实验现象,他们就提出,在高温H2还原条件下,VIII族金属会和TiO2之间存在超出普通的金属-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SMSI。考虑到负载型的VIII族金属在多相催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分量,这一现象就被其他研究者深入研究,并被推广到其他的体系。随着更多的实验和理论方面工作的展开,这一现象也慢慢被认识和接受,并且用来解释很多在其他催化体系中的现象。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目前对于SMSI这个概念来说,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界定(Surf. Sci. Rep., 2007, 62, 431-498)。对于Taoster等人发现的VIII族金属被载体包裹的现象,目前比较公认的解释是,TiO2被部分还原为TiO2-x,然后金属-TiO2界面的电子结构(可以简单的认为是金属-半导体的junction)发生变化,促进TiO2-x在金属表面爬行,从而包裹金属(如图1所示)。如果样品再经过O2气氛处理,那被包裹的VIII族金属又会暴露出来。换言之,上述变化时可逆的。一般来说,金属和载体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电荷转移,导致可逆的纳米尺度上结构的变化,则可称之为SMSI。

图2 利用环境透射电镜来观察在不同气氛下的Au/TiO2催化剂。从中可以看到Au纳米粒子在不同的气氛下会出现差异很大的Au-TiO2界面结构。


对于SMSI来说,是有特定的含义的。SMSI现象也是在不多的体系中被确认,因此不能随便称一个负载型的金属-载体催化剂中存在SMSI。SMSI现象中,金属和载体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同一种金属,如Pt负载在TiO2上就可以观察到被TiO2包裹而负载在CeO2上的Pt就不会被CeO2包裹。那Pt-CeO2就不存在SMSI了?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在不同气氛的处理下(高温H2或者O2处理),Pt/CeO2的催化性能也是会出现可逆的变化的。另外,SMSI只存在VIII金属上吗?从理论上来说,负载型的Au催化剂也应该存在SMSI效应,但是一直以来都很少被直接观测到。借助环境透射电镜,日本的Tekeda教授课题组直接观测到了Au/TiO2样品中Au纳米粒子在O2气氛下会被TiO2包裹(如图1所示)(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7729-7733)。最近,大连化物所的张涛院士团队发现负载在羟磷灰石上的Au纳米粒子可以在氧气的气氛下被载体包裹,并且在H2还原下复原。这些工作说明,Au似乎和VIII族金属不同,呈现不同的现象(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0606-10611; J. Am. Chem. Soc., 2016, 138, 56-59)。


即使不同的金属和不同的载体会导致SMSI表现形式的差异,但是他们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类似的。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的Philips Christopher教授报道了一种新的SMSI表现形式,给这个40多年的老概念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他们的工作“Adsorbate-mediated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in oxide-supported Rh catalysts”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上(Nature Chem., 2016, DOI: 10.1038/nchem.2607)。

图3 利用环境电镜来观察Rh/TiO2催化剂。a) 在500 ℃氢气条件下还原后,形成结晶度较高的一层TiOx。B)在250 ℃和CO2+H2的气氛下处理后的Rh/TiO2催化剂后,Rh纳米粒子被无定型的TiOx包裹。


他们选择了Ru/TiO2作为模型催化剂,CO2+H2作为模型反应。CO2+H2反应的主要产物是CH4和CO。他们发现,如果催化剂预先被H2高温还原,那CH4是主要产物(最高接近~100%);但是,如果催化剂在CO2+H2的气氛下处理一段时间,则会显著提高对CO的选择性(最高可以到~95%),CH4选择性则会降低很多。有趣的是,作者通过原位的TEM看到(如图3所示),Ru/TiO2催化剂经过CO2+H2的气氛处理过的样品表面形成了很薄(1-3nm)的无定型的TiO2-x。从TEM上可以看到,这个无定型的TiO2-x和常规的SMSI过程形成的结晶度高的TiO2-x还是有显著差异的;其中Ti3+的比例就不同。同时,原位的红外光谱还发现,这个无定型的TiO2-x层还含有比较多的碳酸盐和甲酸盐,这些物种被认为也是对Rh的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作者猜测,这种无定型的表面结构会显著影响CO分子在Rh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性能,从而调控CO2加氢反应的选择性。最后,作者还把在Rh/TiO2体系中观察到的现象推广到了其他的负载型Rh催化剂体系。他们发现,Rh/Nb2O5样品中呈现不同的SMSI现象。这种差异应该是由不同载体的性质造成的。

图4 Rh/TiO2催化剂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结构。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发现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中一些新的有趣现象,对于人们认识SMSI还是有一些启发作用。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贡献应该是去研究了不同的预处理条件下Rh表面性质的变化,并且和催化行为进行关联,这是有价值的。当然,考虑到A-SMSI效应的催化剂催化CO2加氢的活性明显下降,以“牺牲”活性来“换取”选择性,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如果作者发现一个催化剂,能够在不牺牲活性的前提下,显著调控对CO、CH4甚至C2+产物的选择性,那将会更加有意义;当然,这也更具挑战性。


http://www.nature.com/nchem/journal/vaop/ncurrent/full/nchem.2607.html


(本文由拉蒙供稿)


X-MOL催化领域学术讨论QQ群(210645329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英语语言编辑 翻译加编辑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遥感数据采集
数字地球
开学添书香,满额有好礼
加速出版服务
编辑润色服务全线九折优惠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环境管理资源效率浪费最小化
先进材料生物材料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转化老年科学”.正在征稿
化学工程
wiley你是哪种学术人格
细胞生物学
100+材料学期刊
人工智能新刊
图书出版流程
征集眼内治疗给药新技术
英语语言编辑服务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中科大
华盛顿
上海交大
德国
美国
中山大学
西湖大学
药物所
普渡大学
东方理工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