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锂硫电池中掺杂纳米碳锚定中间产物的原理

锂硫电池中掺杂纳米碳锚定中间产物的原理

锂硫电池体系作为新兴的二次电池体系,具有能量密度高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尽管如此,锂硫电池走向实际应用依然存在很多阻碍。这其中,多硫化物“穿梭效应”和正极活性物质损失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锂硫电池放电过程中,具有非极性表面的纳米碳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很难对极性多硫化物提供足够的表面结合力和限制作用,导致多硫化物的溶解,扩散到负极表面发生反应,造成活性物质损失和容量的衰减。设法提高正极骨架与含硫物质之间的界面结合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正极材料进行适当的元素掺杂,有望改善碳材料表面结合力的作用,提高电池性能。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作,首次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锂硫电池正极掺杂碳材料进行系统筛选,并创新性的提出了此类材料的筛选原则。他们对包含氮、硼、氧、氟、磷、硫和氯在内的一系列掺杂体系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从理论角度为锂硫电池的理性设计理论指导。计算表明,采用氮或氧掺杂的纳米碳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多硫化物与碳材料的结合能。其结合能增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掺杂元素的引入,使得碳材料表面极化,产生偶极,与极性的多硫化物形成了偶极-偶极静电相互作用。


为了更直观的描述这一筛选原则,他们采用非解析的“火山型曲线”对计算结果加以诠释,来突出结合能与掺杂元素电负性之间的规律。在该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氮氧共掺杂结构用于锂硫电池正极,为进一步提高具有强耦合表面结合作用的新材料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此外,该研究工作所阐述的机理,对锂空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的开发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火山型曲线”


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Small》上,作者主要为清华大学侯廷政陈翔等,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张强中科院金属所李波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和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600809/full


原文:Design Principles for Heteroatom-Doped Nanocarbon to Achieve Strong Anchoring of Polysulfide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Small, 2016, 12, 3283-3291, DOI:10.1002/smll.201600809


X-MOL材料领域学术讨论QQ群(338590714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开学添书香,满额有好礼
加速出版服务
编辑润色服务全线九折优惠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环境管理资源效率浪费最小化
先进材料生物材料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转化老年科学”.正在征稿
化学工程
wiley你是哪种学术人格
细胞生物学
100+材料学期刊
人工智能新刊
图书出版流程
征集眼内治疗给药新技术
英语语言编辑服务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武汉大学
美国伊利诺
德国
美国
中山大学
西湖大学
药物所
普渡大学
东方理工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