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深圳大学聚集诱导发光(AIE)研究中心招聘专职(副)研究员、博士后(税后年薪36万元起)

深圳大学聚集诱导发光(AIE)研究中心招聘专职(副)研究员、博士后(税后年薪36万元起)

深圳大学.jpg

课题组介绍

自2001年唐本忠院士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概念以来,AIE相关研究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全球科研评估权威网站汤森路透(Thomason Reuters)联合发布的《2015研究前沿》将AIE研究评选为全球化学和材料领域前十项研究前沿的第二位。英国《自然》,美国《纽约时报》和美国财经电视频道CNBC等杂志和媒体先后对AIE材料和相关研究进行亮点报道。在《自然》发表的“纳米光革命正在来临”(The nanolight revolution is coming)的科学新闻深度分析长文中,AIE纳米材料(AIE点)被列为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体系之一。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唐本忠院士领衔的“聚集诱导发光”团队。


唐本忠院士深圳大学课题组(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正式成立。研究中心挂靠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唐本忠院士为首席科学家、荣誉主任,王东教授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中心立足于AIE原创性概念,瞄准AIE研究的前沿问题,致力于AIE材料的开发、机理和应用研究。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影响因子大于10的100余篇,申请到各级科研项目共计5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部级基金18项,深圳市基金12项等。研究中心配备有材料制备实验室、细胞间、细菌间共500平米,仪器设备价值1500余万元。


银星-----1.jpg


招聘岗位

岗位名称一:(副)研究员1-2名

(1)任职要求:

1)具备有机合成、发光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或分析化学研究基础。具有荧光材料或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背景者优先录用。

2)取得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一般要求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特别优秀的应届博士毕业生也将予以考虑。

3)副研究员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研究员可适当放宽)。在相关领域发表3篇以上高水平论文者优先录用。

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参与课题组的管理工作,协助指导博士后、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


(2)工作和生活待遇:年薪39至64万(税前)

1)工资薪酬:实行年薪制,根据应聘者的教育工作经历、科研能力等综合评定,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新政策)“荔新奖励计划”入选者每月发放4000元奖励性薪资,名额不限。按实际在岗月份随工资发放,核发不超过24个月,总计不超过96000元。申请条件如下:博士毕业不超过三年或年龄不超过33周岁且以下二项符合其中一项。一、博士毕业高校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前150名高校(包括国内)或原“985工程”建设高校或所在学科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以上等次或排名前10%;二、自然科学类博士在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大类二区以上学术论文2篇(至少1篇为一区),或中科院大类二区学术论文3篇。

3)(新政策)专职研究人员可申请“荔园留菁计划”(针对本校专职研究人员和博士后),应聘深圳大学预聘-长聘制教师岗位,成果突出者优先推荐。

4)安居政策:可申请租住学校周转房,租金优惠。

5)入户政策:可在深圳市落户,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

6)职业发展:合同期间表现优异且符合招聘条件者,可择优录用为预聘-长聘制教师。

7)员工关怀:深大附属教育集团11所成员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有效保障教职工子女就学;下设2所按三甲标准建设的大型直属综合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包括年度健康体检。


岗位名称二:博士后若干名

(1)任职要求:

1)具有有机合成、发光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或光物理研究背景。具有荧光材料或生物研究背景者优先录用。

2)已取得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或接近完成博士学位;

3)发表过SCI英文论文;

4)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2)工作和生活待遇:税后年薪36万至56万

1)市财政给予免税生活补助18万元/年;深圳大学提供15万的综合年薪。

2)(新政策)“荔新奖励计划”入选者每月发放4000元奖励性薪资,名额不限。申请条件如下:博士毕业不超过三年或年龄不超过33周岁且以下二项符合其中一项。一、博士毕业高校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前150名高校(包括国内)或原“985工程”建设高校或所在学科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以上等次或排名前10%;二、自然科学类博士在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大类二区以上学术论文2篇(至少1篇为一区),或中科院大类二区学术论文3篇。 

3)(新政策)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请“荔园留菁计划”(针对本校专职研究人员和博士后),应聘深圳大学预聘-长聘制教师岗位,成果突出者优先推荐。

4)(新政策)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后即在留深全职工作且与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合同,或期满出站后即在深圳市自主创业且正常经营的,可获得每人3年不超过36万元出站留深补助。

5)在站期间课题组协助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6)在站期间,课题组支持符合条件的可竞争性申报国家“博新计划”(分为A、B、C三档,资助期为两年。其中,A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8万元,另每人一次性配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科研资助经费8万元;B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万元;C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万元)、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40万/2年)。

7)世界排名前200的境外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广东省“珠江人才”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项目共计100万元个人补贴。

8)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本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办理随迁入户;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参照深圳大学教职工办理。

9)特别优秀的博士后,待遇可面谈。

10)本站博士后的考核要求及具体管理要求,参见《深圳市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深圳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应聘方式

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及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电子文档发给联系人。

联系人:王东

邮箱:wangd@szu.edu.cn


课题组教师简介

课题组负责人唐本忠院士简介:

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先进功能材料研究,特别是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研究的引领者。已发表学术论文2100多篇,总引超210000次,h影响因子为194。并于2014-2021年连续入选化学和材料双领域高被引用科学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包含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项目经费1.8亿元)、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1项等。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包括第一项目完成人身份凭“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目前,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近400人,有200余人活跃在科研领域,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0余人。


课题组执行负责人王东教授简介:

王东,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主任(执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 Nanotechnol.、Matter(3篇)、Nat. Commun.、J. Am. Chem. Soc.(7篇)、Angew Chem. Int. Ed.(13篇)、Adv. Mater.(13篇)、Chem. Rev.(2篇)、Chem. Soc. Rev.(3篇)、Acc. Chem. Res.(2篇)、ACS Nano(14篇)、Adv. Funct. Mater.(14篇)、Biomaterials(15篇)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包括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10篇,1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共被引用11600余次。H指数52。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23项。入选Biomaterial Science期刊、Science China Chemistry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新锐科学家。获得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深圳市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


主要研究方向: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开发,及其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韩婷副教授简介:

韩婷,主要从事“基于三键化学的高分子合成方法学”和“聚集诱导发光功能高分子”等相关研究。目前共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IF>10论文14篇),包括J. Am. Chem. Soc.(3篇), 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Sci.(2篇), Chem. Sci., Aggregate, Macromolecules (6篇), Sci. China Chem. 等,h因子为28。获得2022年度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C类。


熊玉副教授简介:

熊玉,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室温磷光和聚集诱导发光功能材料,目前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Natl. Sci. Rev.,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2篇), ACS Nano (3篇), Adv. Funct. Mater. (3篇), Adv. Sci.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3篇;主持国家和省市级项目5项, 担任Luminescence期刊青年编委,并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计划C类。


张志军助理教授简介:

张志军,主要从事新型高性能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构-效关系考察及其在生物成像和癌症诊疗一体化方面的应用研究。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55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1篇(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3篇 、ACS Nano 3篇、Adv. Funct. Mater. 3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9篇。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计划,获得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康苗苗助理教授简介:

康苗苗,从事聚集诱导发光功能材料开发及生物应用等相关研究。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以(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文章12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8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获得2022年度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C类。


燕鼎元助理教授简介:

燕鼎元,“百人计划”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近红外二区有机荧光探针的设计、制备和疾病光学诊断或/和治疗研究。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包含J. Am. Chem. Soc. 1篇, Angew. Chem. Int. Ed. 5篇, Adv. Mater. 1篇, Nat. Commun. 2篇, Coord. Chem. Rev. 1篇, ACS Nano 2篇, Adv. Funct. Mater. 1篇, Adv. Sci. 1篇等。主持国家、省部、市级项目共6项。担任期刊Exploration、Luminescence青年编委,入选Luminescence期刊2023年“新锐科学家”。


秦毅助理教授简介:

秦毅,博士,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近红外二区发光的超分子金属组装体系的构筑及其生物应用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篇,包含J. Am. Chem. Soc. 2篇,Angew. Chem. Int. Ed. 1 篇,Chem. Soc. Rev. 1 篇,ACS Materials Lett. 1 篇等,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项,担任Luminescence 期刊青年编委。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胃肠病学期刊
心理学JCR Q1期刊
EMBO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医学大类一区
SCI期刊合辑
618助力阅读
EMBO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生物学大类-区
加速出版服务0522
科学润色服务0522
药学临床医疗政策
经济金融Q2好刊
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
综合医学期刊
生物医药期刊
文章Top榜单
免疫学SCI期刊
OXFORD特刊征稿进行中
教育领域多学科期刊
化学材料科学SCI期刊
临床期刊 100+
世界读书日助力阅读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化学所
有机所
中科院
大连理工
上海交大
北化工
俄克拉
佛罗里达州
首都医学
上海中医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