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转移氢化从上世纪90年代诺奖得主Noyori的开创性报道之后得到迅速发展。这一反应使用甲酸或异丙醇等作为氢源,反应条件温和,不使用特殊压力设备,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并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高度区域选择性不对称转移氢化1,2-二酮却一直是这个领域尚未解决的难点,仅在2000年的时候Ikariya课题组做过尝试,但结果并不理想。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房新强(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致力于羰基、羟基、酯基官能团化分子的催化转化,提出了基团添加-动力学拆分策略用于系统性解决不对称合成中的难点,并致力于1,2-二酮化学这一研究领域的建立和发展;近期房新强课题组将基团添加-动力学拆分策略与1,2-二酮化学相结合,实现了消旋beta-取代的1,2-二酮的高度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动态动力学拆分,为解决此领域的长期难点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方案(图1)。郑州大学宋金帅课题组提供了计算化学支持。
图1. 消旋1,2-二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动态动力学拆分。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从图2可以看到,此反应在3-5分钟内就完成,并且不需要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开展;反应产物的ee值都在90%以上,产率和dr值也都很高。
图2. beta-芳基底物的范围研究。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一系列beta-烯基取代的底物也可以很好参与反应(图3a);烷基取代的1,2-二酮也能以很高的ee值得到产物(图3b);在反应条件加强的情况下,三立体中心的二醇产物也可以得到(图3c)。
图3. (a) beta-烯基底物的范围;(b) 烷基1,2-二酮的底物范围;(c) 双还原成三立体中心二醇。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计算表明,(S)-构型底物发生不对称转移氢化还原外端羰基能垒最低(图4a);(R)-构型底物的能垒要高出3.3 kcal/mol(图4b)。同时,还原中间羰基的能垒也都偏高(图4c-d),从而很好解释了反应高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的原因。
图4. 计算化学解释反应过渡态能垒。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总结
房新强课题组与宋金帅课题组合作,实现了beta-取代1,2-二酮的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动态动力学拆分,为此领域的长期的难点提供了解决方案。此工作既是房新强课题组提出的基团添加-动力学拆分策略在不对称合成领域的新应用,又促进了1,2-二酮化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工作于近期发表于J. Am. Chem. Soc.,硕士生陈婷、博士生刘文军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郑州大学宋金帅副教授与物构所房新强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项目的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β‑Substituted α‑Diketones via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Ting Chen,⊥ Wenjun Liu,⊥ Wei Gu, Shengtong Niu, Shouang Lan, Zhifei Zhao, Fan Gong, Jinggong Liu, Shuang Yang, Andrej Emanuel Cotman, Jinshuai Song,* and Xinqiang Fang*
J. Am. Chem. Soc., 2022, DOI: 10.1021jacs.2c11149
导师介绍
房新强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2977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