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明日下午2点开讲 | ACS Materials Letters在线研讨会:吉林大学专场

明日下午2点开讲 | ACS Materials Letters在线研讨会:吉林大学专场


ACS Materials Letters自2019年7月首发起航以来,为材料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获得学术界的极大支持与关注。2020年12月ACS Materials Letters已经正式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数据库收录。


为诚挚感谢ACS Materials Letters的作者、读者和审稿人并与其进行深入交流,执行主编刘斌教授携其编辑团队将在2021年开启走进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系列研讨会活动。首站研讨会与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聚焦“Dynamic and Recycling Materials”。此次大会主席为刘斌教授和孙俊奇教授,特别邀请了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以及聂志鸿教授、许华平教授、刘小孔教授和曲大辉教授,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最新成果和科研心得。


我们诚邀您参与这次研讨会活动,与各位杰出科学家互动交流,以期拓宽科学视野,获得创新灵感。

直播日期:2021年1月9日

北京时间:14:00 - 17:00


报名及观看说明:

1. 扫码报名:

2. 活动当天再次扫码即可进入直播间。

3. 如您使用电脑观看,请用Chrome浏览器点击直播间链接:

http://live.vhall.com/232740811

或关注B站账号“美国化学会”,届时观看直播

特邀嘉宾


张希 院士

吉林大学

演讲主题及摘要

超分子聚合物:可控聚合与多次循环材料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Controllable Polymerization and Multi-Recyclable Materials


超分子聚合物是单体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自组装形成的聚合物,在可降解循环、动态响应和自修复材料等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尽管超分子聚合物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何可控地制备超分子聚合物仍是个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立了基于主体增强的非共价键作用的超分子聚合新方法,可用于组装线型、支化和超支化的超分子聚合物。我们提出了“超分子单体”的新概念,建立了超分子单体的共价聚合以制备超分子聚合物的新方法,可控地制备了线型、交联超分子聚合物,以及超分子微凝胶、超分子水凝胶等可降解的超分子材料。我们还建立了自分类识别驱动和控制的超分子聚合、超分子界面聚合、超分子催化聚合等几种可控超分子聚合新方法,丰富了非共价键合成的方法学,并推动超分子聚合向可控方向发展。


最近,我们通过超分子单体与共价二胺单体、二异氰酸酯单体、三胺交联剂共聚合,制备了可再生的交联超分子聚脲材料。它一方面可以像热塑性材料一样容易回收,另一方面力学性质可以与热固性材料相媲美。研究表明,交联超分子聚脲的断裂应力超过30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300% ~ 450%,已接近或一定程度上超过一些商业材料。此外,9.7%摩尔比的超分子单体与共价单体共聚合制备的交联超分子聚脲,在经过5次粉碎-热压再加工循环后,其断裂应力、断裂伸长率、杨氏模量等力学性能均保持在初始值的95%以上,表明这一材料融合了基于共价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基于非共价键的超分子聚合物的可回收再加工性质。


个人简介

张希于吉林大学获得分析化学学士学位(198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1989)和博士学位(1992),导师为沈家骢教授和德国Mainz大学Helmut Ringsdorf教授。之后,他留校工作,1994年晋升教授。199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自2003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2008-2014),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14-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任(2014-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18.2-12)。自2018年12月,吉林大学校长。兼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高分子学报》主编,CCS Chemistry常务副主编, ACS Materials Letter等期刊编委。主要获奖或荣誉,如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6年美国化学会会士、2016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一直从事超分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化疗、超分子自由基、超两亲分子、含硒高分子、有序分子膜、单分子力谱。


聂志鸿 教授

复旦大学

演讲主题及摘要

功能纳米胶体分子与胶体聚合物

Functional Nanomolecules and Nanopolymers


分子是由原子按照特定方式精确键合而成,它们是参与生命与物质世界演化的最基本单元。打破传统分子体系中尺度与成分的界限,设计和构建由功能化无机纳米粒子组成的胶体分子,将加速高性能材料的革新。如何操控纳米粒子使其像原子形成分子那样自发地、有方向性地结合在一起,一直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难题。我们团队长期致力于探索非共价键设计和合成新型纳米胶体分子方法学以及研究这些胶体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利用共聚物配体分子链的等计量化学反应,调控纳米粒子在空间的精确定向键合,构筑具有明确价键的纳米胶体小分子和胶体聚合物并进一步驱动其更高级组装形成多层级有序结构。由于粒子间的等离子共振等耦合作用,这类胶体分子可呈现出独特的集合性质,在传感、催化、超材料和光电器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个人简介

聂志鸿博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于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硕士学位,2008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George Whiteside课题组进行NSERC博士后研究后,2011年受聘为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2017年获终身制副教授,随后于2018年底全职加入复旦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诱导纳米粒子自组装、生物成像与药物释放、仿生复合材料等。迄今在Science, Nat. Mater., J. Am. Chem. Soc.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曾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Career Award、美国3M公司青年教授奖、美国化学会石油研究基金青年教授奖、马里兰大学优秀教授奖等荣誉。目前担任Soft Matter期刊副主编以及Theranostics、Giant、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等期刊编委。


许华平 教授

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副主编

清华大学

演讲主题及摘要

动态响应性含硒高分子

Dynamic and Responsive Selenium-containing Polymers


从非共价相互作用到弱共价作用的研究是超分子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动态共价键作为一种典型的弱共价作用,其键能与非共价相互作用相近,但更容易调节,可赋予材料更好的响应性及可逆、自修复等性能。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硒原子存在可以参与成键的4d空轨道,其原子半径较大,因而参与形成的化学键键能比较低。我们发展了一系列新型含硒动态共价键,探索了含硒动态共价键之间的转换规律。通过将含硒动态共价键引入高分子中,制备了具有自修复、形状记忆、力学性能可调的含硒高分子材料,进行了含硒高分子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探索。


个人简介

许华平,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2001年和2006年分别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导师为张希院士。2004年至2005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交流学习一年。2006年至2008年在荷兰Twente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2014年起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2014年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年起担任美国化学会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含硒高分子。


刘小孔 教授

吉林大学

演讲主题及摘要

动态交联聚合物:从结构、性能到柔性电子器件

Dynamically Cross-Linked Polymers: from Structur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to Soft Electronics


动态交联聚合物是指基于非共价键或动态共价键对高分子链段进行交联而得到的聚合物。与共价键相比,非共价键具有多位点协同与动态可逆的特点,动态共价键具有可控断裂与重建的特点。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围绕动态交联聚合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调控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结果表明,相对于共价键交联,非共价键交联可实现聚合物材料增强、增韧、增弹的协同;同时,非共价键与动态共价键交联均可赋予聚合物材料修复和重塑的性能。进而,我们基于动态交联对聚合物材料力学性能与动态性的调控,制备了具有高离子导电率的纯固态、可拉伸、高弹性离子导体,其在柔性电子器件及纯固态锂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次报告中,我将汇报我们在高强度、高韧性动态交联聚合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动态交联聚合物在柔性离子导体及柔性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个人简介

刘小孔,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孙俊奇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10.03-2010.09),曾在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分别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回到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工作,在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分子聚合物材料、柔性离子导体材料,高分子自清洁表面等方面的研究。在Angewandte Chemie,CCS Chemistry,ACS Nano,Mater. Horiz.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相关成果多次被C&EN,MRS Bulletin等杂志报道。


曲大辉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演讲主题及摘要

硫辛酸可重构开环聚合构建动态可回收材料

Constructing dynamic and recyclable materials by reconfigurabl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hioctic acid


动态聚合物材料具有独特的动态可逆键合方式,展现出传统共价高分子材料难以实现的动态功能,在刺激响应、柔性器件、自修复以及材料回收与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我们发现了一种天然小分子硫辛酸的本征结构特点,其极其简单的分子骨架同时包含了动态共价二硫键以及非共价键羧基单元,以此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动态超分子聚合物的简单、高效的制备方法,在体系中引入硫-硫动态共价键、氢键及其配位键等非共价键使得整个共聚物材料展现出高度可拉伸、室温快速自修复以及可逆的高强力粘附性等多种优异的材料性能。随后我们探索了硫辛酸钠盐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下的动态自组装的行为,发现该单体分子水溶液可以通过在室温下以直接滴涂蒸发的方式一步得到动态超分子聚合物薄膜,该材料可以被应用到蒸汽诱导的致动器、弹性体、自修复薄膜以及可回收聚合物等领域。我们进一步挖掘了该硫辛酸分子的本征动态性,提出了利用碱催化动态解聚合的策略,实现了该聚合物的闭环化学回收。该回收过程具有温和性、高效性,且可规模放大,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单体回收,为构筑绿色可循环塑料提供了新的策略。


个人简介

曲大辉,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目前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动态智能组装材料与分子机器,发展了一系列硫辛酸和机械互锁动态分子基元,创新了动态分子基元的多级、协同组装策略,实现了智能组装材料的动态性能调控。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Chem. Rev.、Chem、Nat. Commun.、Sci. Adv.、Mat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 篇。


会议主持


刘斌 教授

ACS Materials Letters执行主编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个人简介

刘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副校长,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ACS Materials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多个杂志执行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刘斌教授于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别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随后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刘斌教授自2005年起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10年获聘副教授,2014年被授予院长讲席教授, 2016年获聘教授,2017年被授予教务长讲席教授,同年被任命为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2019年9月被委任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研究与科技)。


刘斌教授致力于先进功能纳米材料材料在生物医学及能源中的应用研究,并因其研究成果荣获多项奖项,包括200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青年研究学者奖, 2008年新加坡科学技术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11年新加坡欧莱雅女性科学家国家研究奖, 2013年亚洲新星奖, 2014年巴斯夫材料奖, 2014年新加坡国家基础研究奖, 2016年新加坡总统科学技术奖, 2017年亚洲科学家前100名单, 2014-2017年汤森路透世界最具影响力及引用前1%材料科学研究者,2019年ACS Nano讲座奖。


孙俊奇 教授

Langmuir副主编

吉林大学

个人简介

孙俊奇教授,1975年生于山东宁津。2001年于吉林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2003年8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9月受聘吉林大学教授,2010年受聘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于2003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2007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在担任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Langmuir副主编、中国化学会会士。主要从事聚合物膜及自修复、循环利用及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

三重惊喜!

ACS为本次活动准备了精美礼品,并将在活动当天公布中奖名单,参与方式如下

1.转发有奖(截止至:2021年1月8日):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截图后发至ACS公众号后台,ACS将随机抽取参与者送上ACS定制笔记本(10个)。

2.注册时提交问题(截止至:2021年1月8日):

ACS将随机抽取参与者送上双肩小背包(10个)。

3.参加会议现场抽奖:乐扣保温杯(15个)。



Copyright ©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购书送好礼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香港大学
韩国
深圳大学
清华
北大
西安电子
北化工
新加坡国立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