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江敏

个人简介

江敏,女,1972年9月出生,汉族,江苏海门人,九三学社社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历任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学报编辑部主任、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处长(主任)等职。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2021年4月起任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 教育经历 1989-1993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6-1999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分析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0-2005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至今 上海海洋大学 2001年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访问学者 讲授课程:养殖水化学(上海市精品课程)、环境科学导论(上海市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环境教育学、环境毒理学等。 主持项目 2018年- 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虾类绿色配合饲料的研发与应用(参加) 2014-2018年 上海市农委项目-虾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通用平台专业组(主持) 2015-2017年 中国科协项目—《水产学报》TOP50精品期刊建设项目(主持) 2016-2017年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教委项目—全面打造精品水产类学术期刊(主持) 2015-2016年 横向课题—东太湖应急水源地保护(主持) 2014-2015年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教委项目—狠抓稿源质量、提升期刊国内外影响力(主持) 2014-2015年 横向课题——外置式水处理系统在虾类养殖中的应用(主持) 2010-2013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滴水湖水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预警的研究(主持) 2013-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特色研究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主持) 2011-2012年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东海舟山海域水母暴发区浮游生物与磷含量变化研究(主持) 2011-2012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传承与创新-依托实验中心培养新型水族人才”(主持) 2010-2012年上海市农委项目-标准化水产养殖场不同水产品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参加) 2009-2011年上海市农委项目-南美白对虾集约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参加) 2009-2011年美国CRSP项目-南美白对虾室内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2010-2012年欧盟SEAT(Sustainable Ethic Aquaculture Trade)项目(子项目负责人) 2007-2009年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两种典型渔药对养殖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主持) 2004-2006年上海市教委理科项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和预测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主持) 2004-2007年上海水产大学校长基金项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和预测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主持) 2004-2010年新疆特克斯河流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水化学调查(主持) 2004-2005年《养殖水化学》精品课程建设(主持) 2000-2002年横向课题子课题-观赏鱼养殖环境水化学状况的研究(主持) 2000-2003年上海市教委青年基金-重金属对单细胞藻类的影响(主持) 1998-1999年上海水产大学青年自选科研基金项目-生物滤器在罗氏沼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试验(主持) 2001-2003年上海市教委-《养殖水化学》重点课程建设(参加) 2003-2004年国家863课题-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设备研究子课题--深水网箱养殖海区环境动态研究(参加) 2002-2004年上海市政府科技开发项目--名特优水产品工厂化温室养殖开发(参加) 1999-2001年上海市农委--河口区日本对虾育苗技术研究(参加) 1999-2002年校长基金--赤潮发生限制性营养物质迁移转化动力学研究(参加) 获奖情况 2018年 上海海洋大学“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2014年 上海海洋大学“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2014年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创新创业型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年 “滴水湖生态系统组成及环境质量的研究”获2013年度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2012年获“上海海洋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优秀大学生创新指导教师等 2009年 “环境科学导论”被评为上海市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 2007年上海市育才奖 2006年上海水产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4年 “《养殖水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上海水产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4年上海水产大学“三八红旗手” 2004年上海水产大学“优秀指导教师” 2003年 “养殖水化学”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第二主讲教师 2003年上海水产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2003年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

研究领域

环境毒理学、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与调控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水质与虾虹彩病毒病发生的相关性,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0,29(5):641-649. 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水产学报,2020,44(12). DOI: 10.11964/jfc.20200312188 亚硝酸盐和氨对日本沼虾肝胰腺代谢的影响,生态毒理学学报,2019,14(3):99-111. 大棚养殖和露天养殖模式下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比较,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28(4):491-500. 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肝脏影响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生态毒理学报,2018,13(6):97-106. 硫掺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及其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水生态学杂志,2018,39(5):95-103.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的关系,水产学报,2018,42(11):1787-1803. 罗氏沼虾亲虾越冬池中不同基质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微生物学通报,2017,44(2):336-347. 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塘挂膜式生物滤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渔业科学进展,2017,38(5):73-81. RP-HPLC法测定水体表层沉积物中的磺胺类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分析测试学报,2016,35(10):1311-1316. 节球藻毒素的紫外光降解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16,36(7):2517-2524. 伊维菌素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8):32-40. 伊维菌素对雄性吉富罗非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生态毒理学报,2016,11(4):245-252. 超声-纤维素酶法提取狐尾藻抑藻成分的工艺优化,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4):560-56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组织中的节球藻毒素,分析测试学报,2015,34(9):1072-1076. 节球藻毒素的光降解研究,环境科学学报,优先出版时间:2015-09-18 ,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43.X.20150918.0844.004.html. 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6):869-879. 滴水湖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1921-1928. 团头鲂不同生长阶段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食品科学,2014,35(3):221-225. 伊维菌素对斑马鱼(Danio rerio)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1):300-305. 罗氏沼虾养殖塘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食品科学,2014,35(3):221-225. 舟山近海水体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2014,35(7):2672-2679. 节球藻毒素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14,34(16):4473-4479. 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环境污染及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4):207-212. 蓝藻毒素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2014,33(12):3455-3462. Toxic response of Daphnia magna to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sia Journalof Chemistry, 2013,25(6):2965-2969. 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生态毒理学报,2013,8(4):587-594. 滴水湖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69-2074. 滴水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主成分分析,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3):151-156. 滴水湖叶绿素a时空分布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生态学杂志,2013,32(5):1249-1254. 养殖鱼体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0):49-52. Use of veterinary medicines, feed additives and probiotics in four major internationally traded aquaculture species farmed in Asia,Aquaculture, 2013,(412-413):231-243. 利用生化分析仪测水中氮、磷的教学实验研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15):47-48. 缓慢冷却法在过硫酸钾实验室提纯中的应用,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6):23-25. 伊维菌素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水产学报,2012,36(3):422-428. 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滴水湖水系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学报,2012,21(2):346-352. 滴水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初探,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5):18-23. 伊维菌素对鲫血液成分影响的初步研究,淡水渔业,2012,42(1):93-95. 凡纳滨对虾人工海水育苗池水质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20-123. 凡纳滨对虾养殖塘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国水产科学,2012,19(4):620-625. 混养鱼塘水中磷含量及表层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的初步探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6):1236-1243. 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及对虾肌肉品质的对比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6):955-964. 伊维菌素在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七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水生生物学学报,2012,36(5):965-970. 滴水湖湖水主要离子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2):290-295. 滴水湖水体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3):451-456. 上海滴水湖水系轮虫群落结构分析及水质评价,科技导报,2011,(22):31-37. 滴水湖沉积物中可培养优势微生物种群初探,生物学杂志,2011,28(4):57-60.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积物中磷细菌的生态调查,生态科学,2011,30(5):480-485. 罗非鱼在保活运输中关键因子调控技术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11,(13):151-154.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1,(5,下旬刊):100-101. Effect of dietary cadmium level on the growth, body composition and several hepatic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7):1022-1029. 泵闸建设对白莲泾河段水质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5):679-684. 人工浮岛在上海白莲泾河道水质治理中的作用,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8):109-113. 凡纳滨对虾养殖塘主要有机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淡水渔业,2010,40(2):67-70. 凡纳滨对虾养殖塘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水产学报,2010,34(11):1712-1718. 温度对吉富罗非鱼呼吸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6):763-767. 特色学院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50-51. 鲫组织中伊维菌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水产学报,2010,34(6):784-791.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景观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18(6): 734-74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肌肉中伊维菌素. 分析化学, 2009, 37(8): 1223-1226. 水产品保活运输方法综述.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5): 7303-7305. 溴氯海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生态毒理学报, 2008, 3(6): 570-576. 上海白莲泾河段水质时空分布变化特征.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17(6): 707-713. 乌伦古湖水质及营养水平调查.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17(5): 564-569. 伊维菌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其水生态风险. 渔业现代化, 2008, 35 (4): 47-50. 紫外二次曲线法测定硝酸盐氮方法探讨.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31(1): 65-68. 伊犁地区部分河流的水质标识指数. 干旱环境监测, 2007, 21(4): 199-204. 科学商店—走出象牙塔的又一步. 中国教育导刊, 2007,(17): 22-23. “环境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浅析. 中国教育导刊, 2007,(14): 52-53. 废水综合毒性研究方法综述.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增刊: 193-197. 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第26卷增刊: 319-323. 降低总氮测定中空白吸光值的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16(2): 169-173. 异育银鲫氨氮排泄与耗氧的研究.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1):28-32. Research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water quality in aquaculture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Tri-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int Seminar & Symposium 2006. ISBN 4-944213-04-2. p324-327. The status and prospec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Tri-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int Seminar & Symposium 2006. ISBN 4-944213-04-2. p360-363.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农业出版社,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参编,2006.7 4-壬基酚对三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水生生物学报, 2006, 30(4):489-492. 含氮杂环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5(9):1253-1258. 养殖水环境化学.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参编,2004.1 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研究.上海环境科学, 2003, 22(12):931-934. 我国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5):11-14. 四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毒性作用.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2, 11(3): 203-207. 温度对日本对虾幼虾生长与耗氧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2002,(3):3-5. 简易生物滤器在罗氏沼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2002, 29(3):105-109. 河口区虾类育苗水调控技术. 内陆水产, 2000, 25(3):11-12. 微生物及生物滤器在罗氏沼虾亲虾越冬中的应用. 水产科技情报, 2000, 27(1):13-18. 罗氏沼虾育苗水质变动因子及处理技术. 水产科技情报, 1999, 26(5):195-201. 甲胺磷、杀草单乳油、敌草胺、复方胶悬剂对罗氏沼虾的毒性作用.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7, 6(1):17-24. 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蚤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1997, 24(3):126-130.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