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戴习林

个人简介

戴习林,男,汉族,1969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博士,水产养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南美白对虾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22-2026)首席专家,上海市水产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2014年入选“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2014-2018年度上海市虾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首席专家。1991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海水养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1-4月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访问学者。长期在一线从事甲壳动物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开展过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罗氏沼虾等虾类的育种、育苗、养成以及水质管理与生态防病等技术研发和生产。主持、参加了51项国家和省、市或农业部的有关虾类育苗、养殖的科研课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研发的生物与化学技术操控水质的天然河口水罗氏沼虾繁育技术,解决了江浙沪天然河口水病害频发技术瓶颈,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并行之有效的河口区虾类高产、稳产健康养殖技术和虾病综合防治技术,建立了上海虾类减负生态健康养殖原理和模式,相关技术与模式已推广至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新疆域等省市,近几年致力于利用凡纳滨对虾与罗氏沼虾的引进品系和野生群体,开展具长三角地方区域特点的凡纳滨对虾与罗氏沼虾的良种选育与养殖稳产技术的研究。 教学工作情况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本科生课程)、虾蟹人工繁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生物统计学(本科生课程)、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硕士研究生课程)。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 2022-2026,主持上海市农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建设项目“上海市南美白对虾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沪农科产字(2022)第5号] [2] 2021-2024,主持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罗氏沼虾快速生长新品系的选育与创制”[2021-02-08-00-12-F00748] [3] 2020-2023,参加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海水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与模式” (校内1)[2020B0202010009] [4] 2020-2023,参加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池塘养殖水质原位净化装备研发与应用”[沪农科创字(2020)第3-2号] [5] 2019-2023,主持上海市奉贤区农委项目“适宜上海淡水土池养殖南美白对虾良种选育”[D-8005-19-0268] [6] 2019-2022,参加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南美白对虾良种培育及分子辅助育种研究” [2019-02-08-00-10-F01111] [7] 2019-2022,参加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虾类绿色配合饲料的研发与应用” (校内1) [沪农科创字(2019)第3-5号] [8] 2018-2021,参加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梨园立体生态种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 (校内1)[沪农科推字(2018)第4-15号] [9] 2018-2018,参加上海市农委项目“上海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校内1) [D-8005-18-0177] [10] 2018-2023,主持横向项目“海洋观赏生物的繁殖与产业化生产技术开发” [D-8006-18-0123] [11] 2014-2019,主持上海市农委基础研究项目南美白对虾野生种虾繁殖生物学研究[沪农科攻字(2014)第7-1-11号] [12] 2014-2015,上海市农业人才专项“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 [D-8004-14-0243] [13] 2014-2018,主持上海市农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建设项目“上海市虾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沪农科产字(2014)第5号] [14] 2013-2015,主持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技术推广与示范”[13320501900] [15] 2011-2014,主持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课题“罗氏沼虾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选育” [11391901400] [16] 2011-2013,参加国家青年基金项目“铜绿微囊藻对虾类致死效应的细胞免疫毒理作用” [17] 2010-2013,主持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标准化水产养殖场不同水产品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 [沪农科攻字(2010)第1-6] [18] 2009-2011,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罗氏沼虾良种选育与无抗生素工厂化育苗技术开发应用” [2009GJC00021] [19] 2009-2012,参加上海市教委“创新团队”项目“水产动物营养饲料与养殖环境” [B5403-11-0001] [20] 2008-2010,主持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推广项目“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沪农科推字(2008)第5-1号] [21] 2008-2010,主持上海市科委国内科技合作项目“虾类温室集约化养殖技术在新疆的开发应用”[083258005] [22] 2008-2010,主持国家星火项目“虾类工厂化育苗和养成技术集成” [2008GA680003] 专利成果 [1] 水质净化网,实用新型专利[ZL200520039042.2](2006,排名2) [2] 廊下现代渔业基地智能监测监控系统V1.0,国家软件著作权[2007SR10312](2007,排名2) [3] 对虾养殖专用人工海水晶,发明专利[200510023392.4](2009,排名3) [4] 南美白对虾育苗专家系统V1.0,国家软件著作权[2009SR031124](2009,排名第1) [5] 南美白对虾成虾养殖专家系统软件V1.0,国家软件著作权[2009SR031118](2009,排名2) [6] 南美白对虾集约化生态养殖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决策专家系统V1.0,国家软件著作权[2009SR039793](2009,排名1) [7]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专家系统,国家软件著作权[2009SR058248](2009,排名2) [8] 一种曝气式增氧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070058.8](2010,排名1) [9] 罗氏沼虾苗种培育管理专家系统V1.0,国家软件著作权[2010SR017075](2010,排名1) [10] 南美白对虾生产信息管理系统V1.0,国家软件著作权[2011SR064445](2011,排名2) [11] 采用循环水孵育的罗氏沼虾育苗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328955.1](2011,排名1) 个人荣誉 校级优秀青年教师(1994,1996)、金山县农业科技贡献奖(1995)、金山县先进工作者(1995)、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上海申漕河口区特种水产养殖科研开发小组,1995,排名第3),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1997)、校优秀共产党员(2001)、汉宝优秀青年教师提名奖(2001)、汉宝优秀青年教师奖(2005),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会“科教先锋号”(上海海洋大学虾类温室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开发研究团队,2008,排名第2),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上海海洋大学虾类温室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开发研究团队,2009,排名第2),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贡献奖(2010),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09-2010年度) 获奖情况 “河口区中国对虾育苗与养成的水质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第7完成人)、“罗氏沼虾与东方对虾联合工程育苗技术开发”获上海市星火科技二等奖(1997,第三完成人)、 “上海市对虾病害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在1997年全国12个对虾养殖病害防治示范区评比中获第一名(技术小组副组长)、“河口区南美白对虾健康育苗和养成”获上海水产大学科学成果(自然科学)三等奖(2006,第三完成人)、“水产人工育苗中生物活饵料的规模生产研究和应用” 获上海海洋大学科学成果(自然科学)三等奖(2008,第一完成人)。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008-2010年度)、“罗氏沼虾良种选育与无抗生素工厂化育苗技术开发应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一届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初创项目组二等奖(2010,排名第1)、“微孔增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获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011-2013年度,排名15),“海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开发类二等奖(2018,排名8),“虾类海产品品质评价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第四届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排名6) “上海河口区特种水产科研开发”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工程项目二等奖(1997,第三完成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水产养殖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获“九五”试点成果二等奖(1999,第三完成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养殖水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00,第三完成人)、“水产养殖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工程项目三等奖(200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水产养殖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工程项目三等奖与优秀奖(2003,第三完成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水产养殖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上海水产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第三),“坚持特色、充实内涵-水产养殖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与实践”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第一完成人)

研究领域

甲壳动物增养殖、虾类遗传育种及养殖水环境调控、海洋生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成良峰,戴习林.慢性氨氮胁迫对罗氏沼虾生长与存活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23,1-14 [2] 黎兰诗,戴习林.盐度对不同蜕皮时期罗氏沼虾生理生化及蜕皮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22,53(08):2302-2311 [3] 黄勇,戴习林.氨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氨代谢相关指标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804-2811 [4] 蔡徐依,颜开,田亚雄,王茜,李娟英,张六六,戴习林.凹凸棒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性能及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31(05):1136-1145 [5] 骆永丽,刘红,于忠利,王文雁,戴习林.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相关基因HDAC1克隆及其表达分析.南方农业学报,2022,53(05):1388-1398 [6] 方成,黎兰诗,梁震宇,成良峰,戴习林.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渔业科学进展,2022,43(04):180-189 [7] Yun LI,Wei YUAN,Yi ZHANG,Hong LIU,Xilin DAI.Single or combined effects of dietary arabinoxylan-oligosaccharide and inulin on growth performance,gut microbiota,and immune response in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21,39(02):741-754 [8] Yun Li,Qi Xu,Yuanyuan Gepan,Hong Liu,Jian Su,Xilin Dai.Molecular cloning,characterization and RNA interference assay of two toll-like receptors in giant freshwater prawn,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Aquaculture Reports,2021,(20) [9] 贾垂攀,戴习林,尹丹慧,黎兰诗,梁震宇,成良峰,陈昕.干扰COX2基因对罗氏沼虾生长及能量代谢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2):3274-3285 [10] 孔嘉明,戴习林,黎兰诗,梁震宇.副溶血弧菌对罗氏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呼吸相关酶活性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2):3294-3302 [11] 骆永丽,刘红,刘志伟,戴习林,王怡悦,朱启飞.凡纳滨对虾繁育相关基因Allatostatin-AR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3,32(01):20-30 [12] 熊昭娣,郭印,周微微,戴习林,刘红.我国虾类养殖业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趋势.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18):26-32+147 [13] 熊昭娣,高翔,邓平平,戴习林.罗氏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长影响的通径分析.水产科学,2022,41(03):417-423 [14] 周晓敏,孔嘉明,戴习林.SNP标记位点与罗氏沼虾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南方农业学报,2021,52(08):2284-2293 [15] 郭印,戴习林.急性盐度胁迫对美洲鲥幼鱼渗透调节的影响.水产科学,2022,41(04):676-681 [16] 周迅,戴习林.罗氏沼虾同工酶表达组织差异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南方农业学报,2021,52(05):1395-1404 [17] 顾楠,戴习林.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生化指标及血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21,52(04):1098-1107 [18] 郭旭,戴习林,华雪铭,于忠利,高雪忠,魏翔,徐琳.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后凡纳滨对虾对赖氨酸的需求量.水产学报,2021,45(06):910-919 [19] 戴智,谌一涵,彭自然,何文辉,潘宇迪,沈路遥,戴习林.上海金山罗氏沼虾养殖塘多环芳烃分布、源解析及风险评价.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1,30(06):1002-1012 [20] 沈路遥,彭自然,何文辉,冯敏婕,戴习林.罗氏沼虾养殖塘草甘膦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1,30(05):821-827 [21] 李雅慧,刘志伟,戴习林.生长滞缓与正常罗氏沼虾转录组差异分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40(01):89-100 [22] 袁伟,戴习林,戈潘缘元,李云,丁福江.RNA干扰不同类型TLR基因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1,(04):590-600 [23] Yun Li,Wei Yuan,Qi Xu,Hong Liu,Xilin Dai.The 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or Vibrio alginolyticus in toll-like receptors silenced giant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2020:84-94 [24] Rongrong Ma,Yuan Wang,Liujie Zhao,Junfang Zhou,Shu Zhao,Xincang Li,Xilin Dai.Wenhong Fang.Exploration of the death causes in zoea stages of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based on microbial diversity analysis.Aquaculture,2020,(519) [25] 申淑慧,戴习林.基于生长和抗逆功能基因SNP分子标记的凡纳滨对虾野生及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南方农业学报,2020,(11):2836-2845 [26] 邬育龙,戴习林,周梦颖,蒋飞,孔嘉明.盐度对罗氏沼虾生长和性别分化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20,(09):2118-2124 [27] 张俊功,戴习林,丁福江.水温和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20,(07):1721-1728 [28] 钟国防,段欢欢,戴习林,刘志伟.罗氏沼虾MrLc3a基因cDNA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03):961-969 [29] 孙世玉,江敏,金若晨,戴习林,吴昊,周俊芳,于忠利,张峰.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水质与虾虹彩病毒病发生的相关性.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0,(05):641-649 [30] 金若晨,江敏,孙世玉,戴习林,吴昊,周俊芳,于忠利,张峰.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水产学报,2020,(12):2037-2054 [31] 周晓敏,戴习林.罗氏沼虾SNP标记筛选及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产学报,2020,(08):1249-1263 [32] 张丽,陈以芹,戴习林,杨明,李娟英,彭自然.罗氏沼虾养殖周期中PAHs的生物累积特征及食用风险评价.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0,(04):526-532 [33] 董丁健,戴习林.罗氏沼虾不同群体世代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南方农业学报,2020,(02):421-428 [34] 吴丹,江敏,吴昊,戴习林,余苗苗,金若晨,孙世玉,王旭娜,姚丹.大棚养殖和露天养殖模式下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比较.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04):491-500 [35] 朱其建,鞠波,戴习林.亚硝态氮对罗氏沼虾存活率、生长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水产科技情报,2019,(01):14-18 [36] 胡彦杰,戴习林,周迅,丁福江.Sr2+和H3BO3对罗氏沼虾幼体的存活变态以及仔虾体内代谢酶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02):171-179 [37] Yun Li,Hong Liu,Xilin Dai,Jingjing Li,Fujiang Ding.Effects of dietary inulin and mannan oligosaccharide on immune 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Pacific white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ei.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2018,76:78-92 [38] Liyuan Liu,Jinzhou Xiao,Mengmeng Zhang,Wanyu Zhu,Xiaoming Xia,Xilin Dai,Yingjie Pan,Shuling Yan,Yongjie Wang.A Vibrio owensii strain a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AHPND in cultured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ei.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2018,153:156-164 [39] 周微微,戴习林,冯奇飞,臧维玲.凡纳滨对虾露天土池底泥硫化物含量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05):756-764 [40] 戴习林,杨展昆,朱其建.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密度和简易水质调控措施对水质及养殖效果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06):894-906 [41] 明磊,戴习林,江宗冰,丁福江.高通量测序在罗氏沼虾抗病力比较中的应用.河南农业科学,2018,(08):134-14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