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凤艳

个人简介

王凤艳,女,吉林省公主岭人,汉族,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地质学博士后(2007-2012)。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以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先后以参加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重点及面上等项目。 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排序) 2001/09- 2006/06,吉林大学,地质工程,博士 1996/09- 1999/06,长春科技大学,地质工程,硕士 1988/09- 1992/06,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学士 工作经历(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排序) 2011/09至今,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04/09- 2011/09,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00/04- 2004/09,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1998/09- 2000/04,长春科技大学,测绘工程系,讲师 1992/07- 1998/09,长春地质学院,测绘工程系,助教 软件著作权 吉林大学(王凤艳、杨国东、牛雪峰、张旭晴、张元元)数码相机标定及影像校正系统Camera calibration 1.0.(2012SR039020) 主持和参加的项目 负责人 [1] 2015.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DCRP的岩体复杂结构与质量表征参数精细描述 (41472243) [2] 2011.01-2013.1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的快速测量(41072196) [3] 2009.12-2012.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基于活动控制-数码摄影的隧道硐壁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的快速测量(20090451125) [4] 2013.01-2018.1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和随机动力学的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SKLGP2013K018) [5] 2018.09-2019.12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横向项目,中俄经济带NDVI遥感解译与DEM产品制作 主要参加人 [1]2019.01-202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高寒松源灌区碳酸型盐渍化边坡灾变与防控(4182010400) [2] 2014.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快速隆升典型河段复杂结构岩体灾变与水库工程活动互馈机理研究(41330636) [3] 2009.0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随机动力学-非线性耦合分析 (40872170) 主讲课程 测量学、地形图绘制、土地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学、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高等应用测量.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相机标定、岩体复杂结构测量与精细描述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Qing Ding, Runqiu Huang, Fengyan Wang*, Jianping Chen, Mingchang Wang and Xuqing Zhang. Multi-Parameter Dominant Grouping of Discontinuities inRock Mass Using Improved ISODATA Algorithm.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8, Article ID 5619404. https://doi.org/10.1155/2018/5619404.(SCI收录) [2] Mingchang Wang, Xuefeng Niu, Qian Yang, Shengbo Chen, Guodong Yang, Fengyan Wang. Inversion of Vegetation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Using Hyperion Data. J Indian Soc Remote Sens, 2018, 46(1): 1–8 (SCI收录) [3] 王凤艳,黄润秋,陈剑平,张元元,王明常. 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测量平差理论的相机标定,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47(3):944-951.(EI收录) [4] 王凤艳,黄润秋,陈剑平,杨囯东,牛雪峰,韩东亮,马丽霞. 基于免棱镜全站仪的岩体边坡控制测量及结构面产状检验测量,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43(6):1607-1614. (EI 收录) [5]王凤艳,陈剑平,杨囯东,孙丰月,姜琦刚. 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解算模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1839-1846. (EI 收录) [6]王凤艳,陈剑平,付学慧,石丙飞.基于VirtuoZo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获取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169-175. (EI收录) [7] F.Y. Wang,J.P. Chen & B.F. Shi,Precision analysis of discontinuity orientation obtained with DCRP,Boundaries of Rock Mechanics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2008, 2008:173-177. (EI收录) [8] 马丽霞,王凤艳*,陈剑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分析与预报-以西津大坝27#点的变形监测为例.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3):487-491. (EI收录) [9]王凤艳,韩东亮,张元元,牛雪峰,杨学刚. 基于轴对准法的坐标系生成与转换. 测绘通报,2013,436(7):43-45. [10]FENGYAN WANG, JIANPING CHEN, FENGYUE SUN, BINGFEI SHI.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DISCONTINUITY INFORMATION OBTAINED WITH DIGITAL CLOSE RANGE PHOTOGRAMMETRY. NDRM2009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Development in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 Sanya Forum for the Plan of City and City Construction. 2009.485-490. [11]王凤艳,陈剑平,庞贺民.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提取岩体裂隙迹长信息方法研究,世界地质,2006,25(1):39-42. [12]王凤艳,王清,臧立娟,王明常,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大坝变形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测绘通报,2004,324(3):8-10. [13] 王凤艳,陶元州,吉林省岔路河测区垂直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及因地选择大气折光系数的意义,测绘通报,2005,337(4):14-17. [14]王凤艳,杨国东,贾俊乾,谭秀娟,安图两江大坝变形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世界地质,2004,23(1):60-63. [15] 赵明宇,王凤艳*,王明常,吴琼,胡瀚,丁庆.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岩体结构面信息获取[J].工程地质学报,2018, 26(增):480-487. [16] 徐则双,王明常,王凤艳*,胡瀚,孟祥羽,赵明宇.基于结构面迹线分形维数的岩体质量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18,26(增):505-512. [17] 胡瀚,王凤艳*,王明常,卢立吉,李启源. 数字摄影测量采集岩体结构面信息的控制测量方法,世界地质,2018, 37 (01): 309-315. [18] 卢立吉,王凤艳*,王明常,李启源. 基于误差理论的产状测量精度评定,世界地质,2016,35(2):567-574. 通讯作者 [19] 韩东亮,黄润秋,王凤艳*. 基于VirtuoZO的近景普通数码影像的边坡三维建模, 测绘通报,2014,11:21-24. 通讯作者 [20] 李启源,王明常,王凤艳*,胡瀚,徐则双. 窗口尺度对H-H连通率估计模型的影响,工程地质学报,2017,25(supp1.):24-29. [21] 李启源,王明常,王凤艳,卢立吉. 用于普通相机标定的三维控制架测量方法. 测绘科学,2017,42(5):113-117. [22] 冯国强,王凤艳,韩东亮. 隧洞控制测量中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方向与结构面夹角的限差分析. 世界地质,2015,34(3):842-847. 教材 臧立娟,王凤艳,王明常,贾俊乾,于小平. 《测量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18

学术兼职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