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泓渊

个人简介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可编程器件系统设计实践” 教育经历 2007/09-2010/07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博士 2003/09-2006/07 吉林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硕士 1999/09-2003/07 吉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士 留学经历 2017.10-2018.11 美国 休斯顿大学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访学 工作经历 2015/09-至今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9/07-2015/09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讲师 研究生教育 在读博士:田入运,王龙旭(协助指导); 已毕业硕士:张娜玲、曹双兰、刘婷婷、赵玉江、段豫松、许皓 科研项目 1. 杨泓渊,中国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YFC0603204-2、无缆遥测地震采集系统实用化研究-2、2018/7-2021/6、91万、在研、负责人。 2. 杨泓渊等,中国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2014AA06A604-3-1、轻便分布式遥测地震勘探系统、2016/1-2017/12、107万、在研、负责人。 3. 杨泓渊等,中国大陆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研发专项项目,Y201618、全频域地震观测技术实验与研究-2、2016/1-2016/12、7.8万、在研、负责人。 4. 杨泓渊等,财政部社会公益性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01011081-1、无缆自定位地震仪研制与实验、2007/12-2014/12、130万、已结题、负责人。 5. 杨泓渊等,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课题,450060445221、力平衡电子反馈式低频地震检波器研制、2008/7-2011/12、5万、已结题、负责人。 6. 林君,杨泓渊等,财政部社会公益性重大科技专项,201011081、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研制、2007/12-2014/12、6004万、已结题、负责人(第4)。 7. 王忠仁,杨泓渊等,中国科技部863重点项目,2007AA060801、金属矿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2007/12-2011/12、956万、已结题、主要参加人。 8. 张晓培,杨泓渊,GeoPen公司,分布式垃圾填埋场渗漏监测系统、2006/1-2006/7、50万、已结题、技术负责人 9. 张晓培,杨泓渊,GeoPen公司,分布式TEM阵列探测系统、2005/1-2005/12、80万、已结题、技术负责人。 10. 张晓培,杨泓渊,GeoPen公司,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超声波探伤检测系统、2004/1-2004/8、60万、已结题、技术负责人。 11. 张晓培,杨泓渊,GeoPen公司,基于DSP的浅层高分辨率工程地震仪、2003/1-2003/12、50万、已结题、技术负责人 获奖情况 基于微震监测的低渗油气藏压裂裂缝精细描述关键技术与应用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1)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多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及仿真与实验并重的‘电子测量’教学改革实践 ”(第4) 专利情况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 1. 杨泓渊; 段豫松; 张晓培. 一种基于同步串口的双向无址级联地震数据传输系统的使用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编号:ZL201910408894.0,授权日:2020.3.17. 2. 杨泓渊; 李昂; 宋凯文; 雷小萌; 千承辉. 机身等效连杆模型建立方法及多足协调控制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编号:ZL201910378944.5,授权日:2020.4.27. 3. 杨泓渊;林君;张林行;张怀柱;郑凡;赵玉江. 无缆地震仪防盗追踪装置及追踪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编号:ZL201410323277.8,授权日:2016.3.02. 4. 杨泓渊; 林君; 张怀柱; 郑凡; 陈祖斌; 张林行. 多种类型地震震源兼容同步装置及同步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编号:ZL201310566117.1,授权日:2016.3.02. 5. 陈祖斌;杨泓渊;林君;张林行;张怀柱. 无缆地震仪多冗余同步数据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编号:ZL 201110048931.5, 授权日:2013.05.08

研究领域

地球物理仪器 地震勘探技术及方法,地震勘探仪器及装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无缆地震仪远程通讯技术,宽频地震传感器技术) 电子工程方向 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FPGA数字系统设计,分布式网络高速可靠通讯技术,高精度同步技术及低噪声数据采集,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系统开发及应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Ruyun Tian, Junjie Zhang, Shuai Zhang, Longxu Wang, Hongyuan Yang (*), et al. A High-Precision Energy-Efficient GPS Time-Sync Method for High-Density Seismic Surveys [J]. Applied Sciences. 2020, 10(11), 3768 ; (doi:10.3390/app10113768). 2. Fan Zheng, Yalan Ling , Yuqing Tang , Shuai Hui , Hongyuan Yang (*). A fidelity-restricted distribu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mpression algorithm for non-cable seismographs[J].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2019, 169: 29-36.(DOI: 10.1016/j.jappgeo.2019.06.004) 3. Yang Hongyuan; Long Yun; Lin, Jun. A seismic interpolation and denoising method with curvelet transform matching filter. ACTA GEOPHYSICA, 2017, 65(1029-1042) (DOI 10.1007/s11600-017-0078-x) 4. Jiang, Xiaoxue ; Zheng, Fan; Jia, Haiqing ; Lin, Jun ; Yang, Hongyuan(*). Time-domain hyperbolic Radon transform for separation of P-P and P-SV wavefields. Studia Geophysica et Geodaetica, 2016, 58(489-500) (DOI: 10.1007/s11200-015-0735-y). 已发表的第一作者(或第一责任作者*)EI论文: 1. Yu Ye, Bu Xiangyuan , Yang Kai, Yang Hongyuan(*) , Han Zhu. UAV-Aided Low Latency Mobile Edge Computing with mmWave Backhaul [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 2019.(DOI: 10.1109/ICC.2019.8761403) 2. Yang Hongyuan, Han Liguo, Lin Jun, Chen Zubin. The Study on Non-cable Telemetry Seismograph for Metal Mineral Explora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 ICMTMA , 2009, vol 3: 150-153(DOI: 10.1109/ICMTMA.2009.64). 3. 杨泓渊,赵玉江,林君,张怀柱,张晓普. 基于北斗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远程质量监控系统[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05:1652-1657(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1505039). 其他论文 1. 杨泓渊,韩立国,陈祖斌,林君. 无缆遥测地震仪采集站的低功耗设计[J]. 电测与仪表,2009,01:49-53+63. 2. 杨泓渊,韩立国,林君,陈祖斌. 无缆遥测地震仪网络同步采样技术[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03:15-18. 3. 曹双兰,林君,杨泓渊,陈祖斌,张林行. 用于深部探测的地震检波器低频拓展技术[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05:1904-1911. 4. 张晓普,林君,杨泓渊,赵玉江,朱亚东洋. 基于无线网络的无缆地震仪远程监控系统[J]. 自动化仪表,2016,02:49-53. 5. 张晓普,林君,杨泓渊,赵玉江,张帅帅. 陆上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通讯技术现状及展望[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03:1390-1398. 6. 赵玉江,林君,杨泓渊,姜晓雪,朱亚东洋. 基于GPRS的无缆地震仪远程监控系统[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4,10:75-77. 著作教材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主编; 《智能仪器》(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出版,参编; 《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勘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参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