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任慕

个人简介

任慕,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教授课程 国际关系理论(全英) 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双语)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世界历史与文化(日本部分)

研究领域

中日关系、日本公共外交、国际关系理论及全球治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中文: 1.《性别伦理与合作偏好——女性主义合作观述评》, 《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5期 (第二作者) 2.《后现代视角下古典政治学文本的解读和批判》,《经济视角》2010年第12期 (第一作者) 3.《冷战后日本与东盟地区安全合作的限制因素分析》,《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6期(唯一作者) 4.《解读“保护的责任”及其扩散——以规范的发展过程为中心》,《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2期。(唯一作者) 5,《保护的责任的起源与理念——主权观念的多维度思考》, 贾庆国,韩方明主编:《全球治理:保护的责任》,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4年。(唯一作者) 6.《当前中日关系的困境与中国对日公共外交》,《公共外交蓝皮书》,2018,第170-184。(唯一作者) 7.《二十一世纪的日本公共外交》,《公共外交蓝皮书》,2018,第334-343页。(唯一作者) 8.《“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澜湄合作机制的推进路径与中国角色》,《经济视角》,2019年第3期,第87-94页。(第一作者) 9.【英】亚当·沃森:《国际社会的演进》,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翻译参与者) 外文著作: 1. An Analysis 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s Non-intervention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Activities, Ritsumeikan Kokusaikankei Honshu (The Ritsumeik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Special Edi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Vol.13, 2013, pp.21-48. CINII收录 2. China’s Non-intervention Policy in UNSC Sanc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ases of Libya, North Korea, and Zimbabwe, Ritsumeik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12,2013, pp101-134. CINII收录 3. “Interpreting China’s (Non-) Intervention Policy to The Syrian Crisis: A Neoclassical Realist Analysis”, Ritsumeikan Kokusai Kenkyu (The Ritsumeik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6, Issue 1, 2014, pp.259-282.CINII收录 4. “China’s Non-intervention Policy Meets International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Focusing on Cases of Illegal Intervention”, Ritsumeikan Annu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13, 2014., pp.127-155.CINII收录 5. “China’s Non-intervention Policy over Sixty Years: Approaches and Perceptions”, Frontiers of North East Asian Studies, Vol.14, 2015, pp.1-28.CINII收录 6. “Pivot towards China: Japan’s Renewed Security Strategy in Asia”, Japan Studies Review, Vol.20, 2016, pp.53-70. (second author) 7. “A research on the Sino-Russian Humanitarian cooperation under the SCO regime”, Apxoht, Vol.9, 2018, No.6, pp.17-26.(Second Author) 8. “The establishment of American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colonial period: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Apxoht, Vol.9, 2018, No.6, pp.72-79.(Second Author) 学术会议 2013年7月,中国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共同体会议,清华大学,报告论文:《解析中国不干涉外交政策》。 2013年11月,第六届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术会议, 北京大学,报告论文:《保护的责任的起源与理念——主权观念的多维度思考》。 2014年2月26日,国際理論の先端~ 英国学派とポスト西洋的国際関係理論を超えて ~ 日本立命馆大学,安德鲁·林克莱特教授(Professor Andrew Linklater)主题报告提问人。 2015年4月,万隆会议及其超越,印度尼西亚Gadjah Mada大学,报告论文:《中国不干涉外交政策六十年回顾 》。 2016年8月,中国之路会议,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报告论文:《全球治理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其政治意义》。 2017年7月,第五届“全球学与全球治理论坛”,吉林大学,报告论文:《全球核治理与中国作为》。 2019年6月,第七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韩国成均馆大学,报告论文:《集体身份认同与东北亚共同体的构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