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遵民

个人简介

吴遵民,上海市人。日本神户大学学术博士(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文科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同时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与立法、教育基本理论、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理论、社区教育研究等。已出版专著及参与编写教材和研究报告30余部,发表论文250余篇。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项目16项,并荣获教育部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教育理论创新奖,上海第十四届图书奖一等奖,以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奖项共18项。 科研成果获奖 2021年,著作《现代终身教育体系论:中国终身教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年,论文《终身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终身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获上海市社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6年,著作《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6年,著作《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6年,著作《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获第十四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协会) 2016年,著作《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获上海教育出版社年度好书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年,论文《重塑教育的灵魂——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及其路径》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4年,教育政策研究系列教材(《教育政策学入门》)获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教育政策研究系列教材(《教育政策学入门》)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3年,论文《论择校与教育公平的追求》获第三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2011年,著作《基础教育决策论》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年,著作《实践终身教育论》获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理论创新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0年,论文《对当前我国重大教育政策问题的若干研究与思考》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8年,著作《基础教育决策论》获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教育理论创新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6年,著作《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5年,著作《现代中国终身教育论》获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教育理论创新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5年,论文《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获由中共闵行区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比赛三等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4年,论文《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思考》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4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其他获奖 2017年,获上海市教育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佳侣奖(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 201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统一战线先进个人(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6年,获教育学部国际交流工作先进个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15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届优秀研究生教学奖(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获教育学部学生工作“筑梦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13年,被评为华东师范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11年,获全国成人教育贡献奖(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200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比翼双飞模范佳侣”奖(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

教育政策与立法;教育基本理论;学习社会与社区教育研究;当代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吴遵民,王丽佳,邓璐,杨珂珂.老龄社会背景下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研究:四省市老年学习现状的调研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6):78-91. 吴遵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3(01):1-2. 吴遵民.开放大学评价“五问”[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02):12-18. 吴遵民.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02):73-82. 吴遵民,邓璐.终身教育立法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由“终身教育”还是“终身学习”的立法争议谈起[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21):29-34. 吴遵民,陈晓雨,孟凡星.关于我国校外培训立法的几点思考——基于“双减”政策落实与校外培训治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5):20-26+36. 吴遵民,蒋贵友.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现实挑战与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22,40(05):3-11. 吴遵民.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的挑战、机遇与进路[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2(02):3-8. 吴遵民,姜宇辉,蒋贵友.论老年教育的本质——基于世界图景演变视角的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1):11-20+39. 吴遵民,李政涛.中国践行终身教育的本土化之路[J].终身教育研究,2021,32(01):12-19. 路宝利,张之晔,吴遵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本质思考——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1(08):1-11+39+76. 吴遵民,周杨嘉源,法洪萍.学校不能成为新时代的孤岛——新社会化学习刍议[J].教育家,2021(49) 吴遵民,周杨嘉源,邓璐.三教合力,构建儿童导向社区教育[J].教育家,2021(37):11-12. 吴遵民,法洪萍.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改革现状与发展路径[J].人民教育,2021(12):40-43. 吴遵民,汪亚琼.正视校外补课负面影响,重整绿色教育生态[J].教育家,2021(07):14-15. 吴遵民,法洪萍,周杨嘉源.中国教育现代化与终身教育的使命与目标[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1(03):4-10. 吴遵民,蒋贵友.从松散联结到制度耦合:“五育”融合理念落实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德育,2021(01):31-35. 吴遵民,蒋贵友.公共危机背景下社区教育功能再思考——基于社区治理的视角[J].教育研究,2020,41(10):92-101. 杨婷,吴遵民.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5):18-25. 吴遵民.中国现代终身教育溯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5):3-9. 吴遵民,刘雨婷.“十四五”期间终身教育研究的发展与推进——浦江终身教育论坛云会议纪要[J].终身教育研究,2020,31(05):83. 路宝利,吴遵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路径与机制——基于“后学校化”理念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04):67-76+101. 吴遵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基于服务与融合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0,41(07):16-22+68. Wu, Z., China’s Experiences in Developing Lifelong Education, 1978–2017.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2020 吴遵民.“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视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2):3-9. 吴遵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5):6. 吴遵民.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现代教育体系[J].教育家,2020(11):1. 黄欣,吴遵民,黄家乐.家庭教育:认识困境、使命担当与变革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2):17-22. 吴遵民.非常时期的教育学思考论教育技术的责任、使命与担当[J].今日教育,2020(03):8-11. 黄欣,吴遵民,高晓晓.新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嬗变与展望[J].终身教育研究,2020,31(01):10-17. 吴遵民.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思考[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0(01):3-8. 吴遵民.疫情背景下,教育国际化何去何从[J].学校品牌管理,2020(5):15-17. 吴遵民.架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基于“新基建”的视角[J].学校品牌管理,2020(7-8):11-12. 吴遵民.中国终身教育法治70年[J].教育发展研究,2019(17). 吴遵民.展望中国教育2035[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5. 吴遵民,杨婷.新时代职业院校如何建构“双师型”教师队伍[J].职教论坛,2019(08):89-96. 吴遵民,李艳. 尊重视域下学生学习期望的政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4). 吴遵民,邓璐,黄家乐. 从“老化”到“优化”——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新思考与新路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04). 吴遵民.论幼儿教育的本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7. 朱晓雯,吴遵民.老龄化背景下国际适老性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启示[J].成人教育,2019(02):40-47. 吴遵民.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思考[J].终身教育研究,2019(01). 吴遵民.21世纪成人学习者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9(01). 吴遵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终身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06):12-19. 吴遵民,赵华.我国社区教育“三无”困境问题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8(10):63-69+80. 吴遵民.发挥成人教育作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8(03):1-6+21. 黄家乐,吴遵民.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比较研究——以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3):5-13. 吴遵民,屈璐.翻越刀锋的学前教育收费机制改革——基于日本分税减免制度的经验[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03). 吴遵民,黄欣,屈璐.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01):35-41. 吴遵民,李艳.新高考“新”在哪里?——以上海市新高考改革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2):147-154+2. 黄欣,吴遵民,杨婷.我国《学校教育法》为何难以制定[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46-52. 吴遵民.“教育是什么”的中国式应答[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3. 吴遵民. 信息技术应该回应重大教育问题[J].在线学习,2017(03). 吴遵民,李彦辰.基于政策学视角的社区学校发展研究——以上海市社区学校为例[J].终身教育研究,2017,28(02):47-54. 吴遵民.当前中国终身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7,26(01):11-20. 吴遵民.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人物及学术著作[J].终身教育研究,2017,28(01):71-78. 陈玉明,吴遵民.电大开拓社区教育何以推进[J].开放学习研究,2016(06):1-7. 吴遵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国外篇)[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7(04). 吴遵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中国篇)[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7(03):75. 吴遵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江苏开放大学学报》[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7(02). 吴遵民.终身教育的基本概念[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7(01):75-79. 吴遵民.终身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改革开放37年终身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J].2016,27(01):10-18. 吴遵民.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路径与机制[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1):43-49. 吴遵民. 加强学校、社会连携,共创培育儿童思想品德高地——再论“道德是否可教”之命题[J].少先队研究,2016(01). 国卉男,吴遵民,韩保磊.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从国际到本土的嬗越与重构[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6):112-118. 吴遵民.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整体构建的策略与思考[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6(06):5-9. 吴遵民.论教育的变与不变——在改变与再改变中不断前行[J].基础教育,2015,12(03):1. 吴遵民,陈玉明.电大转型社区教育何以可能[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3):106-112. 吴遵民.论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基础教育,2014,11(06):5-10. 黄欣,吴遵民.中国终身教育法为何难以制定——论国家终身教育法的立法思想与框架[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06):36-41. 兰岚,吴遵民.论教师的法律地位[J].基础教育,2014,11(04):5-12. 吴遵民.中国终身教育体系为何难以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3):27-31+38. 吴遵民,黄健.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启示——基于美、日、韩法规文本的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1):27-32. 吴遵民.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J].中国德育,2013(20):38-41. 吴遵民.中国成人教育会终结吗?——新时期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重大危机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04):20-25. 孙冬喆,吴遵民,赵华.学分银行建设的国际比较与评析[J].职教论坛,2013(09):40-48+57. 吴遵民.有教无类:平等享有受教育权[J].中国德育,2013,8(06):19-21. 吴遵民,邓璐.重塑教育的灵魂——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及其路径[J].探索与争鸣,2013(03):62-66. 孙冬喆,吴遵民,赵华.论学分银行建设与自学考试制度转型[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6):40-44. 吴遵民. 能否由自考机构建设学分银行[N]. 中国教育报,2012-10-15(007). 吴遵民,国卉男,赵华.我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7):53-58. 吴遵民.基础教育如何走出功利主义的怪圈[J].上海教育科研,2012(08):1. 吴遵民,孙冬喆.论读经[J].上海教育科研,2011(12):4-7. 吴遵民,美丽开·吾买尔,傅蕾.论“学习社会”与“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之异同[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23):23-29. 吴遵民,邓璐.新世纪十年中国教育政策价值基础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06):34-39. 王娟娟,吴遵民,赖秀龙.初中理科知识点融合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21-24. 黄欣,吴遵民,美丽开·吾买尔.论超越技术局限的教育境界的创立[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05):11-16. 吴遵民,傅蕾.我国30年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嬗变与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04):93-100+128. 吴遵民. 捆绑两类教育不可行[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7-12(008). 黄欣,吴遵民,蒋侯玲.论现代“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03):42-46. 吴遵民.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03):9-13. 黄欣,吴遵民,池晨颖.终身教育立法的制订与完善——关于《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07):18-22. 吴遵民. 中国教育将走向何方?——对中国教育怪圈问题的深层思考[A].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School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教育改革的哲学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School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2011:4. 吴遵民,傅蕾,美丽开·吾买尔.《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06):10-15. 吴遵民.倡导“成才之路”还是培养“合格公民”——兼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06):9-13. 吴遵民.对当前我国重大教育政策问题的若干研究与思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06):33-40. 吴遵民,乔卫丽.英美日三国对教育政策学内涵研究之探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10):1-5+65. 吴遵民,付蕾,美丽开.社会变革与终身学习——“社会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Z1):116-119. 吴遵民,邓璐.我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政策研究的历史走向[J].基础教育,2010,7(06):21-26. 吴遵民,张松铃,秦洁.强化还是削弱——略论“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换的问题与弊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03):112-116. 吴遵民. 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历史、理论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2009:11. 何鹏程,吴遵民.上海市终身教育地方立法的实践及其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Z1):51-55. 吴遵民,赖秀龙,周翠萍.中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与探索[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3):103-109. 吴遵民.发展终身教育的目标与若干实践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09):38-39. 吴遵民,赖秀龙.日本基础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3):1-6. 小岛喜孝,吴遵民.日本学校选择制度初探[J].基础教育,2009,6(02):12-15. 吴遵民,邓璐,廖三漫.教育质量的追求——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分析[J].教育政策观察,2009(00):279-317. 吴遵民,黄欣,周翠萍.汶川地震拷问我国《学校教育法》的缺失[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34):25-27. 吴遵民,刘芳.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刍议[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06):83-89. 吴遵民. 汶川地震拷问我国《学校教育法》的缺失[A].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School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公平、均衡、效率——多元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School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2008:7. 吴遵民.走出理解误区——对当代终身教育理论内涵的深层思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07-111. 吴遵民.走出对终身教育的理解误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8(Z1):114-115. 吴遵民,黄欣,蒋侯玲.终身教育立法的国际比较与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02):1-9. 吴遵民,张媛.终身教育思潮下我国高等教育自考的定位与发展契机[J].继续教育研究,2008(01):50-53. 吴遵民.当代终身教育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课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07-112. 吴遵民,邓璐.终身学习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J].大学教育科学,2007(05):69-73. 吴遵民,黄欣,蒋侯玲.新旧《义务教育法》比较及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5-10. 邓璐,吴遵民.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意向与现状的实证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04):51-54. 吴遵民.论社区教育视野中的科普工作[J].科协论坛,2007(08):38-40. 千野阳一,吴遵民,杜忠芳.关于理解社会教育本质的研究方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1):39-45. 吴遵民.一部名不副实的终身教育法——简析日本《生涯学习振兴法》的制定过程与问题[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03):1-5. 吴遵民,张媛.教育技术与人的主体性关系之辨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03):26-30. 吴遵民,沈俊强.论择校与教育公平的追求——从择校政策的演变看我国公立学校体制变革的时代走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6):111-118. 吴遵民,黄欣,刘雪莲.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法律制度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6(06):19-23. 吴遵民,黄欣,王占魁.学社联携促进青少年道德品性健康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46-50. 吴遵民.当代国际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向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8):1-8+24. 吴遵民. 论择校与教育公平的追求——从择校政策的演变看我国公立学校体制变革的时代走向[A].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谐社会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6. 吴遵民.通向“学习社会”的路径与基础——现代日本公民馆的创建和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1):14-17. 吴遵民.当代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05(05):26-28. 吴遵民.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96-99. 吴遵民.“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改革——与日本神户大学教育学教授土屋基规先生一席谈[J].基础教育,2005(05):35-39. 吴遵民.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43-46. 吴遵民.全球化视野中“学习社会”与基础教育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9):13-17. 吴遵民. 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思考[A].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上)[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4:12. 吴遵民,谢海燕.当代终身学习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发展的国际动向[J].继续教育研究,2004(03):31-36. 吴遵民.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访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马越徹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06):3-7. 吴遵民,谢海燕.试论基础教育研究中质性和量化的失衡[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01):1-5. 吴遵民.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研究和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1):28-31. 吴遵民.终身学习概念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过程[J].教育评论,2004(01):48-52. 吴遵民.走出“学习化社会”的理解误区——兼论哈钦斯“学习社会”思想的本质与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75-79.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吴遵民.关于对我国社区教育本质特征的若干研究和思考——试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25-35. 吴遵民.关于建立我国科学的基础教育决策机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3(03):13-14. 吴遵民.关于建立我国科学的基础教育决策机制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35-37. 吴遵民.关于现代国际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现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3):38-44+61. 吴遵民.关于战后日本社会教育本质特征的思考——兼论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93-98.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吴遵民.终身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动向——兼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2(04):79-82. 发表于境外刊物的论文 On Rebuilding the Soul of Education: Problems Facing Education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Reflections, ECNU Review第四辑; Will Adult Education in China End: Crisis and Challenges for Adult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Open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5(2); 《上海市推进终身教育的途径与机制》,《国际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期刊》(香港),2009年5月; 《学前教育收费机制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以上海市现状分析为例》,《教育资料集刊》(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编),2009年3月; 《上海市推进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东亚社会教育研究》(日本),2008年10月; 《民工子弟义务教育后继续教育问题研究与思考:以上海市为例》,《教育资料集刊》(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编),2008年3月; 《调和社会与调和教育》,《ESD环境史研究》(日本),2006年8月; 《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东亚社会教育研究》(日本),2005年9月; 《再论哈钦斯“学习社会”思想的本质和特征》,《ESD环境史研究》(日本),2005年9月; 《当代社区教育新探索》,《东亚社会教育研究》(日本),2003年9月;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东亚社会教育研究》(日本),2002年12月。

学术兼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兼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前副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前副会长兼秘书长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终身教育立法顾问 上海市终身教育立法及上海中长期教育规划的起草小组成员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员 日本国际教育学会会员 日中教育交流研究会议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