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宏雨

个人简介

1984.9——1988.6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并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8.9——1991.6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1.6——1993.9东南大学社科系从事教学工作 1993.9——1996.6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6年7月进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

研究领域

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中国现代化问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著 《跨世纪的沉思——孙中山梁启超张謇社会经济改造观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困顿与求索——20世纪中国教育变迁的回顾与反思》,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多维审视》,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 论施复亮的第三条经济路线:《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论施复亮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河北学刊》1996年第2期 论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三个特点:《历史教学问题》1996年第5期 论梁启超的政府干预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卢沟桥事变:历史的转折点(李华兴、杨宏雨):《史林》1997年第3期 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5期 抗战胜利前后施复亮经济建设思想述论:《复旦学报》1997年第6期 施复亮第三条经济路线述论:《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论张謇的官助民办企业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周恩来农业经济思想初探:《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论张謇利用外资的思想和特色:《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1期 论张謇的实业、教育互动思想:《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921年:历史的承接与推进:《复旦学报》2001年第4期 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香港]《中国经济》2002年6月号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议——爱国与误国的并存:《复旦学报》2002年第6期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向:[香港]《中国经济》2003年2月号 生态持续农业: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周越、杨宏雨):[香港]《中国经济》2003年8月号 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资本主义的历程及其启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论梁启超的社会变革思想(杨宏雨、王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意义:[香港]《中国经济》2004年2月号 德法并用,打造诚信社会:[香港]《中国经济》2004年4月号 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经济发展道路:[香港]《中国经济》2004年12月号 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六大因素:《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科学发展观解读与辨析:[香港]《中国经济》2005年8月号 自由、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5期 关于中国目前公平问题的若干思考:[香港]《中国经济》2006年1月号 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换(杨宏雨、杜艳华):《复旦学报》2005年第6期 《实业计划》: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工业化战略:《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5期 现代化与西化关系辩证:《复旦学报》2006年第6期 中国自由主义的最后一面旗帜——《新路》周刊始末(杨宏雨、王术静):《学术界》2007年第3期 邓小平论资本主义:《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第4期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学术论坛》2008年第11期 教育立国,决胜百年:《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11期 从两个维度观察目前中国的公平问题:《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1期 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关键:《党政论坛》2010年第3期 只有规律才有支配力:《咬文嚼字》2010年第3期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星期评论》的评价(杨宏雨、肖妮):《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4期 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因素探析:《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星期评论》的创刊:《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3期 休言女子非英物,归去还道侠与情——评《秋瑾评传》(杨宏雨、周瑞瑞):《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上海支部生活》2011年第6期(下) “官修历史”何以赢得掌声——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杨宏雨、周瑞瑞):《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星期评论》——五四时期舆论界的明星(杨宏雨、肖妮):《同济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科学发展与东方大国的崛起:《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4期 通往现代化的小康之路:《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3期 发挥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5期 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观——以《劳动界》为中心的研究(杨宏雨、吴昀潇):《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女子解放从哪里做起?——《星期评论》关于女子解放问题的讨论(杨宏雨、肖妮):《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第2期 《中庸之道:孔子的正义论》:《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6期 《中共十一大平议》(杨宏雨、周瑞瑞):《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 《中共党史研究应如何规范——从“张冠毛戴”谈起》:《江淮论坛》2014年第4期 五四时期的女子解放思潮——以《星期评论》为中心的研究:《学术界》2014年第7期 民国时期现代化思想的碰撞与交融:《理论与现代化》2015年第1期 中共十一大在恢复与发扬毛泽东思想中的贡献(杨宏雨、周绪情):《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邹韬奋民主教育思想探析(杨宏雨、吕啸):《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战士的悲歌——以“丁、陈事件”中战士郭小川悲剧命运为中心的研究(杨宏雨、周绪情):《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5期 共识与歧异:改革开放以来对《新月》人权派及其思想的研究(杨宏雨、周瑞瑞):《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英文《北华捷报》呈现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形象(周瑞瑞、杨宏雨):《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4期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研究综述(梁艳、杨宏雨):《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转折的三个重大关节点:《学术界》2017年第3期 潘光旦自由思想述论(杨宏雨、武良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关于白话文运动与《新青年》成名关系的对话(杨宏雨、熊丰):《上海党史党建》2018年第1期 潘光旦与胡适自由思想比较散论(杨宏雨、武良刚):《安徽史学》2018年第1期 《实业计划》的三重使命:《江淮论坛》2018年第2期 《星期评论》作者群研究:《理论学刊》2018年第3期 从崇仰到扬弃:邹韬奋对欧美资本主义民主的认知历程(杨宏雨、吕啸):《学术界》2018年第5期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首次全方位设计(杨宏雨、严哲文),《学术界》2018年第12期 《星期评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的介绍,《学术界》2019年第6期 从赞颂到批判:毛泽东评述陈独秀的历史变迁与辩证思考(杨宏雨、陆婷),《安徽史学》2020年第1期 《星期评论》对中国劳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学术界》2020年第4期 肯定-否定-辩证:四十年来学界对中共十一大的研究(杨宏雨、郭子愉),《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4期 1949—1955年中国大陆孔子研究的冷清及其成因(杨宏雨、王洁),《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4期 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划时代意义,《嘉兴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五四时期陈独秀与李大钊儒学观比较探析(侯雯晖、杨宏雨),《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5期 五四时期的互助思潮——以《星期评论》为中心的研究,《学术界》2020第11期 湮没的帝都与大明的兴亡,《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 论李紫翔的战后中国工业化建设观(杨宏雨、陈立波),《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紫翔农业工业化思想浅探(杨宏雨、陈立波),《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对十月革命和苏俄政权的认知——以《星期评论》为中心的研究,《学术界》2021第4期 《星期评论》:一个逐步被重视的五四和建党时期的进步刊物(杨宏雨、郭子愉),《学术交流》2021年第7期 帝制极权下的文化衰朽——读《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赵颖、杨宏雨),《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及其治理智慧(杨宏雨、郭子愉),《上海党史与党建》2022年第1期 湮没的帝都与明代王权主义下的国家治理(杨宏雨、赵颖),《学术界》2022年第2期 批判、发现、重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反思与审视,《决策与信息》2022第3期 时代递嬗与学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间路线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杨宏雨、王晓冉),《决策与信息》2022第7期 《星期评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与宣传,《学术界》2022年第10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