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逢建

个人简介

杨逢建,男,1971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1995年6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专业,1994年10月被保送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6月被公派到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植物学研究室学习,1998年6月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9月晋升为教授。2005年3月-2015年9月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编或合作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技项目29项。 教学情况: 主讲研究生课程包括:植物资源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硕士)、药用植物资源学(硕士)、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博士)。 近年研究课题: 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专项,南方红豆杉的定向培育研究, 2006.10-2010.12,合同经费20万元,项目主持人; 2.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专项,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现状调查, 2009.1-2010.6,合同经费10万元,项目主持人; 3.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专项,野生植物近缘生地人工促繁试点,2010.1-2011.12,合同经费10万元,项目主持人; 4.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专项,中国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设施现状调查, 2013.1-2014.12,合同经费7万元,项目主持人; 5.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塔拉果多酚衍生物绿色分离及高值产品加工研究与示范, 2014.1-2016.12,合同经费191万元,项目主持人; 6. 中央高校基金,东北主要林源植物中天然功能成分的高效分离技术研究, 2014.3-2015.3, 合同经费10万元,项目主持人; 7.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专项,中国野生植物加工企业的资源监管现状与分析评价, 2015.1-2016.12,合同经费10万元,项目主持人; 8.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专项,乌兰布和沙漠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繁育试点示范,2016.1-2018.12,合同经费20万元,项目主持人; 9.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专项,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无性繁殖试点示范,2017.1-2019.12,合同经费12万元,项目主持人; 10.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专项,珍稀濒危植物喜树的人工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1-2019.12,合同经费15万元,项目主持人; 11. 黑龙江省林业厅、逊克县工信局,逊别拉河两岸灌木林流域经营实验示范项目, 2018.6-2023.5,合同经费130万元,项目主持人; 科研获奖: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封山育林后森林动态规律及经营对策研究,1999,(第二);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非线性生态学模型,2004,(第七);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喜树碱衍生物高效提取技术研究,2005,(第八);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草优质栽培及活性成分高效利用,2005,(第二); ► 教育部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紫杉醇和β-谷甾醇高效诱导、提取技术研究,2006,(第八); ► 第七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06(第一); ► 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红豆杉中紫杉烷类活性成分高效诱导、分离纯化和多西紫杉醇半合成,2008,(第八); ► 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三等奖,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碳循环监测及其生态效益评价,2008(第三); ►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森林植物生态适应的理论与应用,2011,(第二); ► 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三等奖,重度盐碱地营造杨树人工林,2012(第三)。

研究领域

1) 珍稀濒危植物的繁育、保护及扩繁; 2) 植物资源的监测、评估及保护; 3) 资源植物的培育、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Fengli Chen, Kailin Mo, Zhaizhi Liu, Fengjian Yang*.Ionic Liquid-Based Vacuum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Followed by Macroporous Resin Enrichment for the Separation of the Three Glycosides Salicin, Hyperin and Rutin from Populus Bark. Molecules. 2014, 19,9689-9711. 54. Zaizhi Liu, Jia Jia, Fengli Chen, Fengjian Yang*, Yuangang Zu, Lei Yang. Development of an IonicLiquid-Based Microwave-Assisted Methodfor the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Taxifolin in Different Parts of Larixgmelinii. Molecules 2014, 19, 19471-19490. 2. 张衷华,唐中华,杨逢建,王化,张军,祖元刚,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植物研究,2014,34(6):770-775 3. 杨逢建,刘维,李德文,祖元刚.重度盐碱地杨树人工林土壤改良.植物研究. 2012, 32(3):339-343 4. 李占君、张琳、祖元刚、杨逢建,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塔拉籽油及其品质分析,植物研究,2015,35(3):467-470 5. 邢莹莹,李占君,祖元刚,杨逢建.重度盐碱地改良后土壤离子含量及粒径变化研究.植物研究.2015,35(5):786-790. 6. Zhan-jun Li, Feng-jian Yang, Lei Yang, and Yuan-Gang Zu. Ultrasonic Extraction of Oil from Caesalpinia spinosa (Tara) Seeds. Journal of Chemistry,2016, http://dx.doi.org/10.1155/2016/1794123 7. 赵寒梅,袁德成,杨逢建。响应面法优化塔拉种子多糖超声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植物研究,2017,37(4):635-640 8. 袁德成,赵寒梅,杨逢建。塔拉种子多糖脱蛋白的正交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植物研究,2018,38(1):155-160 9. Yiping Deng, Fengjian Yang⁠ , Xiuhua Zhao⁠ , Lu Wang, Weiwei Wu, Chang Zu, Ming fang Wu. Improving the skin penetration and antifebrile activity of ibuprofen by preparing nanoparticles using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8,114:293–302 10. Zhan jun Li, Feng jian Yang, Lei Yang and Yuan gang Zu. Comparison of the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arnosic acid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s on tara seed oil. 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2018) 12:37 https://doi.org/10.1186/s13065-018- 0387-4 11. 李占君,刘运伟,张忠林,张志环,马珂,杨逢建。塔拉多糖的脱色工艺化研究,植物研究, 2018,38(3) :475-480. 12. 李占君,张厚良,范瑞红, 郭兴,马珂, 杨逢建。《塔拉多糖的红外光谱、分子量和衍射图谱分析研究》,林业科技, 2018,03-0049-04. 13. Lingling Wang, Fengjian Yang, Xiuhua Zhao, Yuanzuo Li. Effects of nitro- and amino-group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enistein: Atheoretical study. Food Chemistry, 2019(275):339-345 14. Lingling Wang, Xiuhua Zhao, Fengjian Yang, Weiwei Wu, Yanjie Liu, Li Wang, Lu Wang & Zijian Wang. Enhanced bioaccessibility in vitro and bioavailability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liquid 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54, 2266–2276 15. Lingling Wang, Xiuhua Zhao, Fengjian Yang,Weiwei Wu, MingfangWu, Yuanyuan Li, Xiaoxue Zhang. Loading paclitaxel into porous starch in the form of nanoparticles toimprove its dissol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9(138):207-214 16. 王菲,崔新爽,李晓雪,杨逢建。不同产区紫苏种子发芽过程酶活力的研究。森林工程,2019,35(5):22-26 17. 袁德成 王 菲 崔新爽 李晓雪 杨逢建。水酶法提取紫苏籽油脂工艺。植物研究,2019,39(4) :619-626 18. 李占君,张志环,张厚良,郭兴,祖元刚,杨逢建。紫苏籽精油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构成的研究。森林工程 .2019,35(1):36-41 19. 李占君,祖元刚,杨逢建。响应面优化紫苏籽油微波提取参数的研究。林业科技,2019,44(3):29-32 20. 李占君,张厚良,郭兴,范瑞红,马珂,刘继云,杨逢建。不同改良措施对松嫩平原重度盐碱地土壤结构与元素组成、杨树叶片光合及生长状况影响差异研究。植物研究,2019,39(5) :733-739

学术兼职

现任黑龙江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