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任尊松

个人简介

教学工作 博士研究生课程:《前言讲座》 硕士研究生课程:《车辆系统动力学》 本科生课程:《轨道车辆设计》 国际班课程:《Vehicle Dynamics & Control》 工作经历 2009.11- 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车辆系,教授 2002.12-2009.10,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车辆所,副教授 2002.06-2002.11,北方交通大学,机电学院车辆所,讲师 2000.07-2002.05,北方交通大学,机电学院车辆所,博士后,机械工程

研究领域

先进加工与智能制造 智能测控与故障诊断 智能机械设计与机器人技术 车辆结构可靠性与动力学 微机电系统与能源技术装备 车辆结构可靠性设计 车辆动力学与振动噪声控制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学位) 车辆结构可靠性与优化(专业学位)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学位) 新型材料和结构力学行为与应用(专业学位) 机电系统流动传热与能源技术装备(专业学位) 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 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载荷特征与识别及载荷谱, 443万元,2018.1-2022.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高速列车轮对旋转走行动力行为及安全性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63万元,2016.01-2019.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高速列车高频激扰振动机理及传递规律研究, 60万元,2012.01-2015.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高速道岔低动力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 29万元,2009.01-2011.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高速列车与道岔动态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研究, 21万元,2006.01-2008.12,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速400公里转向架及车体结构可靠性研究, 243.8万元,2016.07-2020.06,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载荷特征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45万元,2018.07-2019.06,主持 科技部“科技支撑”:高速转向架构架强度及疲劳寿命评估, 60万元,2010.06-2012.12,主持 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中国标准动车组转向架载荷谱试验研究及可靠性评价, 50万元,2015.12-2019.12,主持 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动车组维修技术深化研究—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维修技术和服役可靠性研究—动应力测试, 40万元,2012.10-2014.12,主持 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300km/h高速动车组强度设计规范的研究, 90万元,2007.11-2008.12,主持 校企合作:印度诺伊达地铁转向架车轮、车轴强度仿真分析, 2017.06-2018.12,主持 校企合作:天津地铁6号线转向架动应力及轴箱温升测试, 2016.09-2018.12,主持 校企合作:成都地铁7号线构架静强和疲劳强度试验, 2016.08-2018.12,主持 校企合作:动车组用砂箱静强度与疲劳强度分析, 2016.06-2019.06,主持 校企合作:CRH2及CRH380A(L)型动车组转向架、砂箱车体吊挂结构撒砂装置线路振动及动应力试验, 2016.05-2018.12,主持 校企合作:H车加速器振动测试, 2015.01-2015.12,主持 校企合作:伊朗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线构架动应力测试, 2015.12-2017.12,主持 校企合作:大连地铁1、2号线车辆转向架构架动应力测试试验, 2015.01-2016.03,主持 校企合作:燕房线转向架构架动应力试验,主持,2015.10-2019.05,主持 校企合作: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下设备舱安装结构疲劳强度研究-设备舱疲劳强度试验, 2015.10-2016.12,主持 校企合作: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项目转向架动应力试验, 2014.08-2015.08,主持 校企合作:中国标准化动车组牵引拉杆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试验, 2014.06-2015.08,主持 校企合作:CRH6-200转向架动应力测试及疲劳强度评估, 2014.06-2014.12,主持 校企合作:青岛地铁3号线转向架构架及水平梁线路动应力测试、轴箱温升测试, 2014.05-2015.12,主持 校企合作:基于永磁电机牵引系统的高速列车拖车转向架构架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试验, 2014.05-2014.12,主持 校企合作:武汉堤脚-汉口北动车构架和ATP安装梁动应力测试, 2014.12-2015.12,主持 校企合作:北京地铁亦庄线电动客车振动测试与疲劳评估合同, 2013.01-2013.12,主持 校企合作:CRH6型城际车轴箱体静强度、疲劳强度试验, 2012.12-2013-12,主持 校企合作:北京14号线构架、水平梁动应力试验和轴箱温升试验, 2012.12-2013.11,主持 校企合作:基于永磁电机牵引系统动车组头车及中间车车体静强度、刚度及模态分析, 2012.04-2012.12,主持 校企合作:超载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 部安全性分析及维修辅助决策研究, 2012.03-2014.12,主持 校企合作:车轮异常磨耗与钢轨波磨对构架线路动应力影响研究测试, 2011.12-2012.11,主持 校企合作:天津滨海线改造车辆转向架动应力测试, 2011.04-2011.12,主持 校企合作:CRH380BL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动应力测试, 2011.03-2011.12,主持 校企合作:北京亦庄地铁向转架构架动应力测试, 2010.10-2012.02,主持 校企合作:北京地铁2号线第二次动应力测试及强度评估, 2009.09-2012.02,主持 校企合作:27T轴重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疲劳寿命评估, 2009.11-2010.11,主持 校企合作:350公里试验车M6、M4、T1车车体钢结构静强度、疲劳强度、模态分析、吊挂强度分析, 2009.08-2010.09,主持 校企合作:北京2号线转向架动应力测试与疲劳评估, 2008.12-2012.02,主持 校企合作:地铁用3.4m间距9号渡线道岔动力学仿真, 2008.10-2009.03,主持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论文/期刊 一.期刊论文 Ren Zunsong, An investigation on wheel-rail impact dynamics with three dimensional flat model.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9.54(3): 369-388 Ren Zunsong, Yang Guang, Wang Shanshan, Sun Shouguang. Analysis of vibration and frequency transmission of high speed EMU with flexible model. Aca Mechanical Sinica, 2014, 30(6) :876-883 Ren Zunsong. Study on the multi-point contact of the high speed vehicle-turnout system dynamics. 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3,26( 3):518-525 Z Ren, S Sun, Q Li, Z Liu.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bogie frames for 350 km/h EMU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2, 226(2): 216 – 227 Zunsong Ren, Simon Iwnichi, Gang Xie.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el-rail multi-point contact.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1, 49(10):1533-1551. Zunsong Ren,Shouguang Sun, Gang Xie.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wo point contact zone and transfer of wheel-rail forces in a turnout.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0, 48(10): 1115-1133 Ren Z, Sun S, Zhai W. Study on Late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Turnout system.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5, 43(4): 285-303 任尊松, 宋丹丹, 金新灿,魏雪, 李秋泽. 高速动车组轮轨载荷及分布特征.《科学导报》2019年2月20日 任尊松.车轮踏面三维扁疤轮轨系统冲击振动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15):78-85. 任尊松, 刘志明. 高速动车组振动传递与频率分布规律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13,49(16):1-7. 任尊松.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方法研究. 铁道学报, 2011, 33(1):25-30. 任尊松, 金学松. 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新方法曲线通过验证. 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16):1-7. 任尊松, 孙守光, 李强. 350km/h高速动车组轴箱弹簧载荷特性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10):109-115. 任尊松, 刘志明. 心轨轨顶降低值对轮/岔动态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铁道学报, 2009, 31(2), 79-83. 任尊松, 孙守光. 道岔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 工程力学, 2008 (11): 223-230. 任尊松, 谢基龙. 采用等效载荷预测轴重对货车交叉支撑装置疲劳寿命的影响.机械工程学报, 2008, 44(3):16-21. 任尊松, 何小河. 道岔区轮轨力转移与分配特性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 2008, 29(1): 1-6. 任尊松, 徐宇工. 强侧风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研究. 铁道学报, 2006, 28(6) :46-50. 任尊松, 孙守光, 李强, 毛娟. 构架结构振动与动态应力仿真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04, 40(4):187-192. 任尊松, 孙守光, 刘志明. 构架作弹性体处理时的客车系统动力学仿真. 铁道学报, 2004, 26(4):31-35. 任尊松, 何小河. 道岔区轮轨间隙动态变化特性.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7, 31(1):22-26 任尊松, 孙守光. 系统参数对独立轮对轻轨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3年, 第4期, 22-24 任尊松, 孙守光, 缪龙秀. 减轻独立轮对系统轮轨磨耗的几种方法.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3, 27(1): 16-20 任尊松, 孙守光, 翟婉明. 岔枕受力与振动特性分析. 铁道学报, 2002, 24(1):65-69.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在道岔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 铁道学报. 2001, 23(5): 11-15. 任尊松, 翟婉明, 缪龙秀, 孙守光. 护轨横向冲击振动模拟计算. 铁道工程学报, 2001, 71(3): 38-41.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几种道岔病害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铁道工程学报, 2000, 68(4): 38-41.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侧向过岔护轨横向冲击模拟计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0, 35(4): 344-347.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车辆-道岔系统横向振动特性研究. 铁道学报, 2000, 22(4), :28-33. 任尊松,翟婉明. 铁道车辆通过辙叉时的垂向动力模拟计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97, 32(5): 506-512. 薛蕊, 任尊松, 徐宁, 杨光. 货运动车组车体-集装箱耦合振动特性研究,机械工程学报,已网发 范童柏, 任尊松, 王文静, 王曦, 邹骅. 动车组制动盘螺栓载荷测试及疲劳损伤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已网发 查浩,任尊松,徐宁. 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振动特性.机械工程学报, 2018,54(16):144-151. 查浩, 任尊松, 薛蕊, 徐宁. 高速动车组轴箱轴承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研究.铁道学报, 2018,40(10):30-35. 杨光,任尊松,孙守光.考虑弹性的高速旋转轮对振动特性研究.振动工程学报, 2016,29(4), 714-719. 杨光, 任尊松. 基于弹性模型的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轮轨接触特性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4): 132-141. 李响, 任尊松. 地铁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垂向振动特性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18, 40(3): 39-44 李响, 任尊松, 徐宁. 基于转向架悬挂参数与踏面锥度优化的高速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铁道学报, 2018,40(3):3-6. 李响, 任尊松, 张军.不同磨耗阶段动车车轮的动力学性能分析.铁道学报, 2016, 38(12), 14-18 李响, 任尊松. 地铁小半径曲线段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钢轨波磨研究, 铁道学报. 2017,39(8): 70-76. 徐宁, 任尊松. 考虑三加速度项影响的显式积分格式及其应用. 振动工程学报. 2016, 29(3):472-478. 徐宁, 任尊松.车辆与吊挂设备间耦合作用的垂向系统振动传递特性及平稳性研究.振动工程学报, 2017,30(6): 965-975 徐宁, 任尊松. 带集中质量及转动惯量的弹性车轴模型及振动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2014, 50(2),:125-131 徐宁, 任尊松,李响. 结合相角重构法的轨道不平顺随机过程的数值模拟. 铁道学报, 2016, 38(11): 95-101 于荣泉,任尊松,孙守光.车轮载荷对其残余应变应力分布特性的影响.铁道学报, 2016, 38(1): 35-40 王珊珊,任尊松,孙守光,杨光.某型弹性高速车辆系统振动传递特性研究.振动工程学报, 2016,29(1):148-155. 张丽, 任尊松, 孙守光. 考虑齿轮传动影响的高速动车组电机吊架载荷及动应力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16,52(4):133-140 刘永乾, 任尊松. 高速列车载荷频率传递特性研究. 振动工程学报, 2013, 26(5): 687-692. 闻方宇,任尊松,李玉怡. 基于ANSYS/DYNA高速车轮道岔通过轮轨动力研究.铁道学报,2014, 36(3):1-7 李秋泽等,任尊松. XP55-28经济型镟修踏面外形设计及动力学性能验证. 铁道学报.35(1),19-24: 2013. 刘青峰, 任尊松. 提速货车钩尾框安全使用寿命的估算方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3(8):56-59. 于洪传,任尊松. 地铁线路弯道与道岔路况识别方法研究,机车车辆工艺, 2018年2期 王悦明,董孝卿,任尊松,曾晓辉,刘玉标 轮轨动力学与安全特性阶段研究报告, 科技创新导报 2016,No29 董孝卿,王悦明,任尊松,王林栋,刘会英. CRH3C型动车组薄轮缘车轮外形设计与运用. 铁道学报,2014, 36(2):11-17 杨光, 任尊松, 袁雨青. 车轮扁疤伤损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田清帅, 任尊松, 孙守光. 地铁载客量检测及超载对转向架构架强度影响研究. 铁道车辆. 2015, 53(8):1-5 张丽, 任尊松, 杨光. 弹性振动对构架疲劳寿命影响研究.铁道机车车辆, 2015, 53(2):115-119. 聂天琦, 任尊松. 高速动车组碰撞安全性研究. 铁道机车车辆. 2015, 53(4): 1-5 孙晶晶, 任尊松. 120km/h行李车货物重心偏移安全范围研究. 铁道车辆, 2009, 47(7):1-5 王帆, 任尊松. 转向架构架动应力影响因素研究. 铁道机车车辆, 2007, 27(2):1-4. 宋洋,任尊松. 强侧向风下作用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研究. 铁道车辆, 2006, 44(10): 4-7. 高克金,任尊松. 25t货车道岔通过动力性能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6, 30(4): 85-87 火进,任尊松,谢基龙. 转K2转向架交叉拉杆结构振动与受力特性.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5,29(4):88-91. 武丽华,任尊松,孙守光. 随机激扰对橡胶轮转向架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5, 29(4): 85-87. 张亮,任尊松. 交叉支撑装置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影响的探讨. 铁道机车车辆, 2004.4 王渊,孙守光,任尊松. 橡胶车轮转向架车辆动态曲线通过行为研究. 铁道学报, 2003, 25(3): 40-44. 王渊,孙守光,任尊松. 橡胶转向架对车辆动态曲线通性能的影响.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3, 26(4): 38-40. 李创,孙守光,任尊松. 独立车轮转向架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3,27(5):86-89. 陈良龙,孙守光,任尊松. 城市轨道车辆动态限界计算软件. 铁道车辆. 2005, 43(1) 王明容,宋永增,甄子健,任尊松. 汽车技术. 2005, 第4期. 7-10 翟婉明,任尊松. 提速列车与道岔的垂向相互作用研究. 铁道学报,1998,20(4): 二. 会议论文 Zunsong Ren, Yugong Xu .Operating safety of the high speed train under the strong cross wind.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China(ISTP: BFN34) Ren Zunsong, Sun Shouguang, Li Qiang, Xie Jilo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worn wheels on the primary suspension loads and wheel profile worn evolution of 350km/h high speed EMU. 7th Contact Mechanics. Chengdu, 27-30, August, 2012 REN Zun-song,SUN Shou-guang,MIAO Long-xiu. Several Methods of Reducing the Wheel/rail Wearing of the Independently Rolling Wheel System While Passing through the Little Curve. 2002 WMSE Symposium. 任尊松, 孙守光, 缪龙秀. 独立轮对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动力学分析. 第四届全国交通领域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南京, 2001. 任尊松, 翟婉明. 基于迹线法的动态轮轨关系研究. 第三届全国交通领域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武汉, 1999,p679-683. 马尚,任尊松,孙守光,杨光. 基于轮轨动力的轨道板疲劳寿命研究. 2014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交流会. 2014年8月2-4日,成都, 161-165 专著/译著 任尊松著. 轮轨多点接触及车辆-道岔系统动态相互作用. 科学出版社. 2014.02 任尊松编著. 车辆系统动力学.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0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