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陆杰华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法学(人口学)博士学位; 1986年1月至1987年5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获(社会学)硕士学位;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辽宁大学经济系就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训经历: 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韩国釜庆大学国际地域系,访问教授; 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德州A&M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学(2011年—至今)。 研究生课程: 人口问题(2001年—至今); 工商人口学(1995年—至今)。 研究课题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海南省卫计委:“海南省候鸟人口对其健康服务业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框架”,项目负责人; 2015年12月—2016年9月,广东省卫计委:“广东家庭发展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5年11月—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特殊流动群体对流入地公共服务的影响评价及政策体系设计”,项目负责人; 2015年11月—2016年7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城乡隔代抚育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项目负责人; 2015年1月—12月,贵州省卫计委:“社会治理背景下贵州省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模式评估及未来政策选择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5年1月—2016年3月,海南省卫计委:“海南省候鸟人群基本现状及对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年8月—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生育政策完善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关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年8月—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生育政策完善背景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前瞻性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5年3月—2015年12月,深圳市卫计委:“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5)”,项目负责人; 2015年5月—2015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卫计委:“十三五时期顺义区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与相关政策支持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年3月—2014年12月,深圳市卫计委:“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4)”,项目负责人; 2014年6月—2014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卫计委:“新形势下顺义区村(居)级计生专干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3月—2013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石景山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3月—2013年12月,深圳市卫计委:“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3)”,项目负责人;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人口计生委:“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暨西城区幸福家庭生命全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6月—2013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人口计生委:“顺义区转型升级进程中人口发展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建议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2年3月—2012年12月,深圳市卫计局:“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2)”,项目负责人; 2011年7月—2012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1年3月—2011年12月,深圳市卫计委:“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1)”,项目负责人; 2010年4月—2011年6月,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和调控规划”,项目负责人; 2009年9月—2012年10月,全国老龄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产业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9年8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广东省出生性别比数据质量评估及动态监测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8年1月—2009年1月,北京市人口计生委:“首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挑战以及改革思路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6年9月—2009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关于将提高人口素质作为解决未来我国人口与发展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的综合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6年5月—2007年12月,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广东省流动人口现状、特点、趋势以及应对政策”,项目负责人; 2007年2月—2008年1月,北京市人口计生委:“首都流动人口地区分布特征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年7月—2006年6月,珠海市人口计生局:“珠海十一五”人口规模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4年8月—2005年8月,深圳市人口计生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0年8月—2003年12月,美国MacArthur基金:“中国舟山地区人口增长、消费对其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项目负责人; 1999年8月—2001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村民自治新形势下基层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1999年5月—2000年5月,美国MacArthur基金:“人口增长、消费与海洋资源”,项目负责人; 1998年7月—1999年12月,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城市购买力水平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 1990年8月—1994年7月,联合国人口基金:“中国贫困县人口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奖励及荣誉 2014年,《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3)》获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 2012年,《新时期首都外国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调查报告类); 2006年,《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获第四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004年,《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获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2002年,《人口与市场因素对海洋渔业消费品影响的仿真分析》获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研究领域

人口学; 老年人口学; 人口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23,陆杰华、谷俞辰,《优化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现实内涵、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社会科学辑刊》,网络首发; 2023,陆杰华、戚政烨,《大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态度及其政策探究》,《广东青年研究》,第02期; 2023,原新、杜鹏、童玉芬、陆杰华、尹德挺,《专题笔谈:中国人口负增长与人口高质量发展》,《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03期; 2023,陆杰华,《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人民论坛》,第07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老年人生产性劳动供给对生活满意度综合指数的影响探究——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的检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01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践行积极老龄观:政策演进、基本遵循与路径展望》,《老龄科学研究》,第11卷,第03期; 2023,陆杰华、谷俞辰,《建构中国自主的人口学知识体系:历史必然与路径探索》,《新视野》,第02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代际社会学视角下新时代青年群体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第02期,第42卷; 2023,陆杰华,《把握好延迟退休政策的启动时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03期; 2023,陆杰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特色养老服务质量 评估体系的发展方向与具体路径》,《中国社会工作》,第05期; 2023,陆杰华、林嘉琪,《重度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特征、风险识别与战略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01期; 2023,张翼、谢茂松、陆杰华、吴重庆、王宁、谭建光,《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高质量发展(笔谈)》,《青年探索》,第01期; 2023,陆杰华、杨茜茜,《践行积极老龄观,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中国社会保障》,第02期; 2023,陆杰华,《国家治理视域下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人口与经济》,第01期; 2023陆杰华、刘畅,《区域性别文化影响视角下的性别收入不平等研究——基于2018年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验证》,《西北人口》,第01期; 2023,陆杰华、王金营、杜鹏、韩文婷、段成荣、黄凡,《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笔谈》,《人口与经济》,网络首发; 2023,陆杰华,《做优做强健康产业的策略选择》,《人民论坛》,第01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子代孝道类别对亲代福祉的影响探究——基于CFPS2014的实证检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第01期; 2023,税纡青、陆杰华,《人类步入80亿的人口变化特征及其政策性启示》,《人口与健康》,第01期; 2023,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01期; 2023,陆杰华、韦晓丹,《老年人网络参与对其社会信任的影响——基于CGSS2018数据的检验》,《人口学刊》,第1期,vol.45,总第 257 期; 2022,陆杰华、杨茜茜,《我国推动生前预嘱入法的现状、挑战及其未来设想》,《人口与健康》,第09期; 2022,张韵、陆杰华,《老年人主客观社会隔离与其生理健康相互影响关系的探究——基于 CLHLS 生化数据的验证》,《南方人口》,第03期,第37卷总第171期; 2022,陆杰华、谷俞辰,《同住抑或就近:老年人居住安排偏好的影响因素探究 ——基于2018年CLHLS数据的检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03期; 2022,陆杰华,《青年群体金融素养的时代特征与异质性探究》,《青年探索》; 2022,陆杰华,《青年群体婚育推迟的综合应对》,《人民论坛》,第08期; 2022,张宇昕、陆杰华,《减轻家庭育儿压力,健全托幼服务体系——以法国为例》,《人口与健康》,第04期; 2022,陆杰华,《完善长寿时代社会治理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04月01日; 2022,陆杰华、黄钰婷,《新时代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究》,《晋阳学刊》,第02期; 2022,陆杰华、林嘉琪,《高流动性迁徙的区域性特征、主要挑战及其战略应对——基于“七普”数据的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06期,2022年02月08日网络首发; 2022,陆杰华、谷俞辰,《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人口学刊》,第01期,vol44,总第251期; 2022,陆杰华、林嘉琪,《长寿红利时代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视野及其行动框架》,《行政管理改革》第01期;2021年12月15日网络首发; 2021,朱荟、陆杰华,《工作抑或家庭:多重角色视角下性别红利释放的理论探讨》,《社会科学文摘》,第11期; 2021,陆杰华、岑欣仪,《“固守”抑或“逃离”:当下大学生预期就业一线城市偏好探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6期; 2021,陆杰华、黄钰婷,《“乐龄陪伴”多元模式凸显强大生命力》,《中国社会工作》,第29期; 2021,陆杰华、黄钰婷,《中国老龄社会新形态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基于“七普”数据的解读》,《人口与经济》,第3期; 2021,陆杰华、汪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影响机理探究——基于CLHLS2018年数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9月24日网络首发; 2021,朱荟、陆杰华,《工作抑或家庭:多重角色视角下性别红利释放的理论探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21,陆杰华、郭芳慈、陈继华、陈迎港,《新时代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历史脉络、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4期; 2021,陆杰华、伍绪青,《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主要特点、多重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青年探索》,第4期; 2021,韦晓丹、陆杰华,《老年人居住安排对其自评健康的影响——基于CLASS2014数据的验证》,《人口与社会》,第4期; 2021,朱荟、陆杰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三重逻辑》,《中国人口报》,2021年7月2日; 2021,陆杰华,《中国人口新国情的特征、影响及应对方略——基于“七普”数据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3期; 2021,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6期; 2021,戚政烨、李一鸣、陆杰华,《高流动性的迁徙中国:脉络、特征、挑战与应对》,《人口与健康》,第6期; 2021,陆杰华、韦晓丹,《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人口研究》,第3期; 2021,陆杰华、韦晓丹,《跨学科视角下老龄健康研究的主要框架、核心议题及其展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21,朱荟、陆杰华,《现金补贴抑或托幼服务?欧洲家庭政策的生育效应探析》,《社会》,第3期; 2021,陆杰华、伍绪青,《妇女剖宫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第5期; 2021,陆杰华,《老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5期; 2021,陆杰华、厉丽,《城市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究》,《城市观察》,第2期; 2021,陆杰华、郭芳慈,《数字时代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北京观察》,第4期; 2021,朱荟、陆杰华,《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理念突破、脉络演进与体制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2期; 2021,朱荟、陆杰华,《从人口红利到性别红利—性别平等视角下广义社会经济效应的理论思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21,陆杰华、韦晓丹,《老龄社会新形态下城市老年群体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2021,朱荟、陆杰华,《中国特色公共卫生应急联动体系的支撑条件与实践路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2021,陆杰华、韦晓丹,《中国语境下的性别红利:类型、机会窗口及其未来展望》,《山东社会科学》,第3期; 2021,张韵、陆杰华,《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南方人口》,第1期; 2021,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2期; 2021,陈继华、陆杰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新契机及其政策完善探析》,《人口与健康》,第2期; 2021,陆杰华、谷俞辰,《立足中国人口新国情 不负人口研究新使命》,《中国社会工作》,第2期,26-27页; 2021,张宇昕、刘旋、陆杰华,《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变迁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影响探究》,《人口与健康》,第1期; 2021,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1期; 2021,陆杰华,《超前谋划应对人口发展新态势》,《中国老年报》,中央级2021年1月6日第004版; 2020,陆杰华、岑欣仪,《老龄社会新形态下涉老志愿服务的需求特点与政策框架探讨》,《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第02期; 2020,王伟进、陆杰华,《自治与管控——我国乡村治理的传统、影响因素与适用条件》,《浙江社会科学》,第12期; 2020,刘芹、陆杰华,《中老年人体质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探究——基于CHARLS数据的验证》,《人口与发展》,第06期; 2020,陆杰华、陈雪梅,《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中国国情国力》,第10期; 2020,陆杰华、刘烁瞳,《基于电子地图大数据的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时空新格局探析——兼议反向春运》,《人口与社会》,第05期; 2020,陆杰华、刘芹、刘烁瞳、谷俞辰、李新宇、龙家榕,《21世纪我国出生缺陷疾病所致的寿命损失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第8期; 2020,陆杰华、汪斌,《“中国之治”时代下人口研究的定位、支撑及其使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20,李月、陆杰华,《中国性别红利的发展潜力、制约因素及其战略构想——基于性别平等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3期; 2020,陆杰华、曹桂祥,《“互联网+健康养老”的运营模式及发展路径》,《中国国情国力》,第7期; 2020,李月、陆杰华,《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研究》,《人口学刊》,第4期; 2020,陆杰华、曾筱萱、陈瑞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洋城市的内涵、类别及发展前景》,《城市观察》,第3期; 2020,李月、陆杰华、成前、顾大男,《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与抑郁的关系探究》,《人口与发展》,第3期; 2020,陆杰华、汪斌,《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影响机制探究——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20,刘芹、陆杰华,《超大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探究——以深圳市为例》,《人口与健康》,第5期; 2020,陆杰华、厉丽,《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正当时》,《中国卫生》,第5期; 2020,朱荟、陆杰华,《老龄社会新形态:中国老年学学科的定位、重点议题及其展望》,《河北学刊》,第3期; 2020,陆杰华、刘柯琪,《长寿时代中国百岁老人死亡风险影响因素探究》,《人口与经济》,网络首发; 2020,陆杰华,《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影响与应对专题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20,陆杰华、刘瑞平,《新时代我国人口负增长中长期变化特征、原因与影响探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20,陆杰华、代小雪,《死亡教育:人生不可缺失的一课》,《教育家》,第09期; 2020,陆杰华、刘林、刘静瑜、周婧仪,《代际支持和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CLASS 2014年数据的验证》,《老龄科学研究》,第02期; 2020,陆杰华、刘芹,《从理念到实践:国际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1期; 2019,陆杰华、聂嘉炜,《“中国之治”时代人口研究新动向及其展望》,《中国社会科学报》12月26日; 2019,陆杰华、汪斌,《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新动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6期; 2019,陆杰华、刘柯琪、韦晓丹,《新时代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对策探讨》,《人口与健康》,第12期; 2019,陆杰华,《医养结合需多部门共同扶持》,《健康报》11月13日第006版; 2019,陆杰华、汪斌,《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再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9第1753期; 2019,陆杰华,《采他山之石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报》2019-7-24第006版; 2019,陆杰华、刘芹,《从理念到行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公共治理逻辑分析》,《社会政策研究》,第4期; 2019,陆杰华、郭冉,《病态状态压缩还是病态状态扩展?——1998-2014年老年人健康指标长期变化趋势探究》,《人口与发展》,第6期; 2019,陆杰华、刘烁瞳、龙家榕,《科技型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面临的困境及其改革路径探究》,《民主与科学》,第5期; 2019,谷俞辰、李新宇、陆杰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结构变迁及其核心研究议题与未来方向展望》,《人口与健康》,第10期; 2019,龙家榕、刘烁瞳、陆杰华,《新中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变革路径及其研究议题回顾与展望》,《人口与健康》,第8期; 2019,陆杰华、沙迪,《老龄化背景下异地养老模式类型、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前景》,《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19,陆杰华、周婧仪,《基于需求侧视角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其对策思考》,《河北学刊》第4期; 2019,陆杰华、刘芹,《转型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制机制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王伟进、陆杰华,《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须抓重点》,《中国经济时报》2019-06-03期; 2019,陆杰华、刘柯琪,《长寿时代我国百岁老人健康指标变化趋势探究——基于CLHLS数据的验证》,《人口与社会》第3期; 2019,原新、陆杰华、赵丽、董佳莹,《构建家庭支持政策减少婚姻恐惧》,《法制日报》2019-05-11期; 2019,陆杰华、刘芹,《人口发展转向背景下中国人口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及其展望》,《人口学刊》总第235期; 2019,陆杰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探究》,《民主与科学》第2期(总第177期)(九三论坛); 2019,陆杰华、王馨雨、张雁雯,《社会转型背景下不同代际队列的养老责任观念变化探究——来自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0期; 2019,陆杰华,《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社会发展研究》第1期; 2019,刘柯琪、姚克勤、陆杰华,《新时期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探索——以深圳市为例》,《人口与健康》第1期; 2019,陆杰华、沙迪,《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与战略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18,陆杰华、刘芹,《人口发展转向与中国人口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2-26; 2018,陆杰华、刘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龄研究的进展、创新及展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12期; 2018,陈怡蓁、陆杰华,《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失业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验证》,《南方人口》第6期; 2018,胡雯、陆杰华,《机构改革应对老龄化新国情的战略安排》,《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18,朱荟、 崔宝琛、陆杰华,《新时代生育政策配套体系建构的内涵、挑战及顶层设计探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10期; 2018,李悦、陆杰华,《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内涵、现状及挑战》,《人口计划生育》第11期; 2018,陆杰华,《新时代跨学科老龄健康研究的展望》,《中国社会工作》第23期; 2018,陆杰华、王馨雨,《影响老年人视力健康的社会、经济及健康因素探究——基于2014年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人口与发展》第03期; 2018,胡雯、陆杰华,《新一轮机构改革对改善民生顶层设计的要义解》,《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18,陈心颖、陆杰华,《空间经济学视角下城镇结构失衡及其均衡化路径选择》,《东南学术》第04期; 2018,陆杰华、郭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人口流出的主要特征、问题及其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18,胡雯、陆杰华,《新一轮机构改革对改善民生顶层设计的要义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 2018,陆杰华、张韵,《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死亡质量现状及其对策思考》,《河北学刊》第3期; 2018,陆杰华、沙迪,《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照护政策的探索实践与改革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02期; 2018,陆杰华、阮韵晨,《新时代呼唤人口学研究的新格局》,《中国社会工作》第08期; 2018,陆杰华、张莉,《中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验证》,《人口学刊》第2期; 2018,陆杰华,《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的主要思路及其战略构想》,《人口研究》第01期; 2018,陆杰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养老风险”专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1期; 2018,陆杰华、张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探究——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视角》,《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学术兼职

社会兼职与服务 中国人口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 北京市人大常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