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曾操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曾操,男,博士,1979年出生于湖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雷达认知探测、成像与识别”、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1“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985学科平台科研骨干成员、“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骨干、111创新引智基地科研骨干成员。 面向阵列信号处理与动目标检测的理论与应用难题,长期致力于稳健与稀疏阵列信号处理、多通道/多源动目标检测的研究。阵列信号处理与动目标检测研究特色在于既聚焦方法创新,也注重实际问题。 稳健与稀疏阵列信号处理方向: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形成较为系统的波束形成与参数估计技术体系,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其中SCI1区1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其中转让1项)。特色在于稳健与稀疏,稳健重点攻克系统误差与统计失配情况下的阵列输出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的瓶颈问题,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实际系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稀疏重点突破阵列优化、多通道数据压缩感知、快速实时处理等技术。 多通道/多源动目标检测方向: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软著3项,形成较为完整的动目标检测理论与方法。运动目标检测的特色是利用多通道信息的杂波抑制以及利用多源/多帧信息的鲁棒动目标检测,所提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机载系统。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创新特区项目1项(首批六个之一)、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应用研究项目项,参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十二五增强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点1项,杰青1项)。2006年获省科技二等奖、2011年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年所指导的竞赛小组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所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 目前主持创新特区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1、受教育经历 2012.05-2013.05: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数学系访问学者 2004.09-2008.1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 2001.09-2004.0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保送硕博连读硕士 1997.09-2001.0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 2、研究工作经历 2009.06-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06.07-2009.0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讲师 2004.03-2006.0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助教 科学研究 面向阵列信号处理与动目标检测的理论与应用难题,长期致力于稳健与稀疏阵列信号处理、多通道/多源动目标检测的研究。 在稳健与稀疏阵列信号处理方向,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形成较为系统的波束形成与参数估计技术体系,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其中SCI1区1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其中转让1项)。特色在于稳健与稀疏,稳健重点攻克系统误差与统计失配情况下的阵列输出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的瓶颈问题,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实际系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稀疏重点突破阵列优化、多通道数据压缩感知、快速实时处理等技术。 在多通道/多源动目标检测方向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软著3项,形成较为完整的动目标检测理论与方法。运动目标检测的特色是利用多通道信息的杂波抑制以及利用多源/多帧信息的鲁棒动目标检测,所提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机载系统。 项目简介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数学框架与融合框架理论的多源协同反无人机监测技术”(61771015,项目负责人,2018.01-2021.12) 面向全天候全天时反无人机监测的迫切需求,围绕复杂电磁环境与地/海背景干扰条件下低可观测性无人机监测的关键科学问题,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阵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数学框架理论的学科交叉,采用多源协同手段,探索新途径,提出新方法,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基于数学框架的多源协同反无人机监测的理论与方法,在已有设备基础上构建多源协同反无人机监测系统以验证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对于提升我国低空空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利用红外与光学传感器多帧图像成功检测出DJI的大疆精灵3无人机。 2、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多源协同灾情实时感知与演示验证”(2016YFE0200400,课题2负责人,2017.9-2020.7) 面向“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重大基础设施的安保、防灾减灾与突发事件信息即时获取的迫切需求,围绕全天候高分辨多源空地协同观测和多源多时相灾情挖掘与快速制图两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多源协同的灾情实时感知与演示验证研究,提升全天候时情况下的基于无人平台(无人机、机器人)的多源灾情信息提取能力。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机载前视阵列低空环境感知方法研究”(61101243,项目负责人,2012.1-2014.12) 项目背景:将前视阵列安置于低空飞行器,利用跨航向阵列波束形成、沿航向多脉冲积累和距离向大带宽信号,不仅可以获取静止场景的三维图像,还能监测低空和地面的运动目标,实现对低空静止和运动信息的实时感知,具有全天候、全天时、机动灵活的优点。该系统应用于民用领域,可实现飞行自主避险和无引导着陆、空中动态航管、国家大型基础设施监测、国土资源在线监察与环境调查、植被遥感信息获取、海面走私与海盗活动监视。 关键技术: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稀疏阵列与多波束优化、静止场景成像和低空运动目标检测。 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空域环境要素的完备认知理论与方法”(2011CB707001,2011.1-2015.8开展利用多源传感器实现低空避险信息感知的研究,已结题,评审为“优”。申请人为主要完成人,负责多源信息的要素提取)。 2知识产权 (1)专利 授权专利13项 [1]曾操,杨绪,李世东,李军,王兰美,陶海红,杨志伟,廖桂生,基于快速稀疏恢复的超分辨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310329158.9IPC:G01S3/00(已转让) [2]曾操,徐亮,李军,廖桂生,陶海红,杨志伟,徐青,强弱信号的波达方向与信源数估计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010120786.2,授权时间2013年1月23日IPC:H04B7/04 [3]曾操,柴睿,廖桂生,陶海红,何学辉,高动态干扰自跟踪稳健抑制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110026276.3。授权日期:2013年2月27日IPC:G01S19 [4]曾操,孔永飞,陶海红,廖桂生,周志伟,何学辉,谈维林,平面相控阵自适应的和差测角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210000444.6.授权日期:2013年10月16日.IPC:G01S13/58 [5]曾操,王民航,廖桂生,朱圣棋,杨青华,基于密度加权的模拟退火稀疏合成孔径阵列成像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110246481.0,授权日期:2013年4月3日IPC:G01S13/90 [6]杨绪,曾操,王兰美,李军,陶海红,廖桂生,平面相控阵调零保形校正的全维和差测角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310165462.4,授权日期2014年12月10日IPC:G01S7/36 [7]王民航,曾操,刘峥,陈天,李东,杨东,廖桂生,陶海红,杨科,步进频阵列超分辨一维距离成像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210133076.2,授权日期:2012年4月29日.IPC::G01S13/89 [8]廖桂生,胡蓉,曾操,陶海红,杨志伟,徐青,基于波形特征的空时盲自适应抗干扰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010120772.0.授权日期:2012年12月26日 [9]陶海红,胡国栋,曾操,何学辉,张少甫,夏南,廖桂生,用于电子侦察的相控阵数字多波束形成器,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810150756.9,授权日期:2011年02月09日 [10]廖桂生,魏海刚,曾操,陶海红,何学辉,段斌,张学攀,子空间投影的导航干扰抑制与信号增强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110334972.0。授权日期:2013年04月03日 [11]陶海红,计茹,曾操,何学辉,周航,李国梁,廖桂生,刘凯,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全自适应陷波器及其陷波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210066885.6。授权日期:2013年09月25日 [12]曾操,杨美娟,李世东,朱圣棋,廖桂生,胡明明;基于信源数估计的栅格偏移优化目标到达角估计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510679933.2,授权公告日:2017年10月24日 (2)软件著作权 [1]曾操,李婧,朱明明,陶海红,朱圣棋,李军,空中运动目标检测信号处理软件V1.0,软著登字第0418960,软件登记号2012SR050924. [2]廖桂生,曾操,陶海红,胡蓉,宁波,卫星导航抗干扰处理软件,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292567,软件登记号2011SR028893. [3]曾操,陈佳东,陶海红,朱圣棋,李军,微波光学异源信息配准融合软件,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218947,软件登记号2016SR0-40330. (3)出版专著 [1]廖桂生,陶海红,曾操,雷达数字波束形成技术[著],2018年,国防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8-11564-2。 荣誉获奖 科技奖及鉴定 [1]2013年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系统体制和机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证书编号2013GFFMJ2006-R06. [2]稳健的阵列信号处理技术,200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证书编号06-2-010-R7. 学生获奖 [1]全国电子设计竞赛,2005年,所指导的竞赛小组获国家一等奖 [2]2011-2012德州仪器C2000及MCU创新设计大赛,2012年,所指导的竞赛组获本科低功耗二等奖 [3]2011年联合培养的毕业硕士徐亮获校优秀硕士论文二等奖 [4]2013年指导的毕业硕士王民航获优秀硕士论文二等奖 [5]2013年指导的硕士杨绪获国家奖学金,证书编号2013年22583号教育部 科研团队 所在团队其他教师 廖桂生,陶海红,李军,杨志伟,徐青,朱圣棋 指导过的硕士研究生 2007级保旳,王赵,俞晓玲,孙海浪,包惠东 2008级徐亮,杨扬,杨玲 2009级孔永飞,谈维林,周志伟,杨青华,段斌 2010级王民航,宁波,李婧,赵元楠,魏海刚 2011级朱明明,李崇,杨绪 2012级熊竞宇,李章杰,马义彪 2013级吴东昂,宋立超,冯晓旭 2014级杨美娟,胡明明,申一伟 2015级陈佳东,任超瑛 2016级梁超,王博阳,刘清燕,刘凯,周玮玮 2017级王鑫涛,直聪聪,李力新 2018级郑鑫,张涛,于燕超,黄博文 2019级孙郁盛,孙健强,陈奇,王晓昕,朱铠铠,杨茹 协助指导的博士研究生: 刘向阳,刘锦辉,柳艾飞,相飞,杨东,李东,张学攀,杨科,兰岚,王华柯,王成浩,贺雄鹏,王宇卓,房云飞,王寒冰 联合培养研究生: 2007级保旳、王赵、喻晓玲,包惠东 2008级徐亮、杨扬、杨玲,喻泽湉、胡蓉 2009级周志伟、杨青华 2016级刘洋 2017级王博 2018级黄博文、高雅、聂国篱 2019级杨茹 课程教学 2009年 (1)2009.08-2009.10主讲本科课程《MATLAB语言》02081116课时+16上机120人 (2)2009.08-2010.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020752+02073260课时+16上机85人 (3)指导本科毕设2名,闫飞飞,陈俊杰 2010年 (1)2010.08-2010.主讲本科课程《MATLAB语言》16课时+16上机020911 (2)2010.08-2011.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60课时+16上机020851 (3)指导本科毕设4名:王策、周江水、付强新、柴睿 2011年 (1)2011.08-2012.10主讲本科课程《MATLAB语言》16课时+16上机021011 (2)2011.08-2012.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60课时+16上机020912 (3)指导本科毕设2名:李辉、杨绪 2012年5月 出国访问一年 2013年 (1)2013.08-2014.1主讲本科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02130130课时+30上机60人 (2)2013.08-2014.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02116160课时+16上机40人 2014年 (1)2014.08-2015.1主讲本科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02130160课时 (2)2014.08-2015.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02116160课时+16上机 2015年 (1)2015.08-2016.1主讲本科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02130160课时 (2)2015.08-2016.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02116160课时+16上机 2016年 (1)2016.08-2017.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02116160课时+16上机 2017年 (1)2017.08-2018.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02116160课时+16上机 (2)2017.08-2018.01主讲本科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运用》60课时 2018年 (1)2018.01-2018.07辅讲研究生课程《阵列信号处理》52课时 (2)2018.08-2019.01主讲本科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运用》17021948课时+24上机 (3)2018.08-2019.01主讲本科课程《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48课时+20上机 2019年 (1)2018.01-2018.07主讲研究生课程《定量遥感与应用》48课时 (1)2019.01-2018.07辅讲研究生课程《阵列信号处理》52课时 招生要求 1报考要求 有上进心,感兴趣; 能吃苦,肯钻研; 欢迎校内外保送生;数学功底扎实、英语四或六级成绩优异者;数模、电子设计、嵌入式和单片机等各类竞赛者;具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的学子报考! 男女不限,往届生不限,英语六级暂未过者,非211学校考生放心报考; 注意: (1)由于所属单位雷达信号处理实验室(电子工程研究所,简称电子所)统一划线招生,因此工学或工程总分数及单科分数除达到电子工程学院分数线外,还必须达到实验室划定的分数线;注:国家分数线<电子工程学院分数线<实验室分数线。 (2)最终成绩由复试成绩(包括笔试和面试)与考试成绩加权获得,复试在国家分数线出来后进行,笔试由学院组织,面试由电子所报考导师所属的课题组组织; (3)外校保送生除具有其母校的外校保送资格外,英语过六级或四级达到优秀。 (4)推免生为工学名额。 (5)按2019年招生规定,报考工学硕士优研生不能调剂为专业硕士。 (6)录取的工学硕士与专业硕士同等对待,差别在于专业硕士须毕业后才能报考博士。 招收电子信息类博士生,博士生需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一篇。 长期招收电子信息类博士后、硕士与本科工程师,待遇面谈。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为稳健与稀疏阵列信号处理、多通道/多源动目标检测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国际期刊 [1]CaoZeng,MengyiQin,DongLi,HongqingLiu,YiChai.AnEfficientISARImagingofTargetswithComplexMotionsBasedonaQuasi-Time-FrequencyAnalysisBilinearCoherentAlgorithm,SENSORS,2018,18(9):2814-2832. [2]CaoZeng,ShengqiZhu,ShidongLi,LanmeiWang,GuishengLiao,SparseFrameDOAEstimationsviaRand-OneCorrelationModelforLowSNRAndLimitedSnapshots,AppliedandComputationalHarmonicAnalysis,2016,(IF:2.376,SCI1区) [3]FeiXiang,GuishengLiao,CaoZeng,WeiweiWang,AMultipathMitigationDiscriminatorforGPSReceiver,AEU-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tronicsandCommunications,2013,67(10):839-847(SCI:000324844600004,EI:20133416654375) [4]CaoZeng,MinhangWang,GuiShengLiao,ShengQiZhu,SparseSyntheticApertureRadarImagingwithOptimizedAzimuthAperture,ScienceChina,InformationSciencesF,2012,55(8):1852-1859.(SCI:000306597400010) [5]AifeiLiu,GuishengLiao,CaoZeng,ZhiweiYang,QingXu,AnEigenstructureMethodforEstimatingDOAandSensorGain-PhaseErrors,IEEETransactiononSignalProcessing,v59,n12,p5944-5956,2011.(SCI:000297115500023,EI:20114714546395) [6]Zhi-WeiYang,Gui-ShengLiao,CaoZeng,Reduce-dimensionalprocessingforgroundmovingtargetdetectionindistributedspace-basedradar,IEEE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Letters,v4,n2,p256-259,April2007.(SCI:000246033900014,EI:20071810579977) (2)国内核心期刊 [1]曾操,陈昊,何学辉,杨扬,相控阵子阵级和差多波束测角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1):19-25+43.(EI:20131216136004). [2]曾操,廖桂生,杨志伟,刘聪锋,基于样本加权的三通道SAR-GMTI机载数据处理及性能分析,电子学报,2009,37(3):506-512.(EI:20091812064313)。 [3]曾操,廖桂生,杨志伟,一种加载量迭代搜索的稳健波束形成,电波科学学报,2007,22(5):779-784。(EI:20075210994822) [4]曾操,周争光,廖桂生,旁瓣电平软约束下干扰功率搜索的波束形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29(12):2827~2831(EI:20080411058458) [5]曾操,廖桂生,陶海红,张娟,基于频峰快拍实现频率和到达角估计的新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2):256-262.(EI:20091912076941) [6]曾操,何学辉,廖桂生,陶海红,对称指数分布的子阵级多波束形成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31(10):2294-2298。(EI:20094912531871) [7]曾操,廖桂生,基于数据矩阵分解的相干源方向估计新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27(4):603-605。(EI:2005229137313) [8]曾操,廖桂生,陶海红,张娟,存在幅相误差时谱峰快拍实现频率和到达角估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2):256-262.(EI:20091912076941) [9]徐亮,曾操,廖桂生,李军,基于特征波束形成的强弱信号波达方向与信源数估计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2):321-325.(EI:20111413890540) [10]王洪洋,曾操,廖桂生,一种新的宽频带信号频率欠采样估计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32(1):31-35。(EI:2005149025389) [11]何学辉,曾操,苏涛,吴顺君,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峰值旁瓣抑制滤波器设计,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31(11):2567-2570+2606. [12]刘向阳,曾操,王静,赵卫伟,一种二维频域SAR回波仿真的改进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3):42-49(EI:20132616448716) [13]刘向阳,曾操,毛志杰,王静,康连瑞,基于高分辨信源估计的机载前视阵列三维成像方法,电子学报,2013,41(6):1048-1055(EI:20133916789695) [14]李婧,曾操,廖桂生,陶海红,赵元楠,抗主瓣干扰的平移不变子阵干涉测角方法,航空学报,2013,34(12):2804-2814.(EI:20140417230821) [15]蔚婧,廖桂生,曾操,基于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的多通道SAR-GMTI方法及性能分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31(2):374-377。(EI:20091211965849) [16]刘晓莉,廖桂生,曾操,最大化阵列效率的方向图综合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36(5):807-812.(EI:20094912530025) [17]杨志伟,廖桂生,曾操,一种利用回波数据的沿航迹基线长度估计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35(5):777-780+845.(EI:20084511687418) [18]杨志伟,廖桂生,曾操,基于阵列回波数据相位矢量的通道盲均衡,电子学报,2008,36(9):1682-1686.(EI:20084511687064) [19]杨志伟,廖桂生,曾操,存在幅度/相位误差的稳健波束形成,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29(7):1034-1036。(EI:073410777417) [20]杨志伟,廖桂生,曾操,基于联合特征空间投影的SAR图像域杂波抑制,电子学报,2007,35(12):2298-2301。(EI:20080411058633) [21]任勋力,廖桂生,曾操,一种低复杂度的二维波达方向估计方法,电波科学学报,2005,20(4):526-530。(EI:2005439438555) [22]相飞,廖桂生,曾操,空时自适应处理对GPS信号影响与补偿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01):1-6.(EI:20120614748769) (3)国际会议 [1]CaoZeng;Gui-ShengLiao;Zhi-WeiYang,Diagonalloadinglevelestimationforrobustbeamforming,2006CI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adar(ICR2006),v2,p1129-1132,Oct16-19,2006,Shanghai,China.(EI:20070910458842) [2]CaoZeng;Gui-ShengLiao;Hong-YangWang,Wide-bandfrequencyestimationwithtwodifferentsub-nyquisttemporalsamplingrates,IEEE2005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icrowave,Antenna,PropagationandEMCTechnologiesforWirelessCommunications,Proceedings(MAPE2005),v2,p1279-1282,Aug8-12,2005,Beijing,China.(EI:20070910458842) [3]Yong-feiKong,CaoZeng,Gui-shengLiao,Hai-hongTao,Anewreduced-dimensionGSCfortargettrackingandinterferencesuppression,2011CI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adar,v1,pp.785-788,Oct24-27,2011,Chengdu,China.ExcellentPaperpresentedbyCaoZeng.(EI:?) [4]Zhi-QiangBao;CaoZeng;ShunJunWu,Anovelrobustbeamformerbasedonworst-caseperformanceoptimization,2006CI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adar(ICR2006),Oct16-19,2006,Shanghai,China(EI:20073310760289) [5]LiangXu;CaoZeng;Gui-ShengLiao;JunLi;DOAestimationforstrongandweaksignalsinthepresenceofarraygainandphasemismatch,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ultimediaTechnology(ICMT2010),v2,p2197-2200,Oct29-31,2010,Ningbo,China.(EI:20111013721629) [6]Yong-feiKong,CaoZeng,Gui-shengLiao,Hai-hongTao,Anewreduced-dimensionGSCfortargettrackingandinterferencesuppression,Proceedingsofthe2011IEEECI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adar(Radar),2011,v1,pp.785-788,Oct24-27,2011,Chengdu,China.ExcellentPaperpresentedbyCaoZeng.(EI:20121314907985) [7]Zhi-WeiYang;Gui-ShengLiao;CaoZeng,Distributedspace-basedGMTIwithsyntheticapertureradar,April20-22,2009,Guilin,China,IETInternationalRadarConference2009.(EI:20094412406630). [8]Cong-FengLiu;Gui-ShengLiao;CaoZeng,Canonicalfr[ant]ameworkforATIandDPCA,2007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MobileComputing,WiCOM2007,p714-717,September21-25,2007,Shanghai,China.(EI:2008031102733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