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皮飞鹏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受教育经历: 1992/09—1995/06,中山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1987/09—1990/06,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83/09–1987/07,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00/07至今,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5/07—2000/06,广州师范学院,物理系,讲师、副教授; 1990/07—1992/08,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从事人造金刚石及其触媒的研发; 硕士研究生期间从事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长沙工作期间,参与研制了一种新型触媒材料;博士研究生期间在超快飞秒激光器研制、高温超导氧化物和半导体超快载流子动力学和电声子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1995年7月至今在广州师范学院物理系、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从事物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讲了10余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2001年之后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物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担任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3名。 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省、市、广州大学研究项目,发表论文约40篇,SCI、EI收录10余篇。2011年主持完成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物理学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实践》获广州市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州大学一等奖。多年来,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全国、广东省师范技能大赛,多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1999年9月至2017年2月先后担任广州师范学院物理系副主任、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过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人教育与创收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先后6次获评广州大学教学管理优秀学院。参与多个专业学会的工作,201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奖。 担任主要课程 本科生课程:原子物理学、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工程数学等。 研究生课程: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研究案例分析等。 主持课题 1、基于物联网、APP的创客教师培养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广州市教育局2015年重点科普项目,33.33万元; 2、中学电子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广州市教育局2013-2014年科普项目,8万元; 参与课题 1、国家基金2016面上项目,脉冲星射电辐射束新模型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编号11573008,201601-201912,74万元(第二)。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磁纳米两相复合薄膜的激光诱导磁化反转与自旋波研究,编号20873999、2014A030313523、2014/10-2017/10,10万元(第三) 3、物理学专业综合改革,广东省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501-201612,25万元,2/8;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广东省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501-201612,25万元,2/8; 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团队建设,广东省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501-201612,9万元,2/8; 6、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中参与式考核研究与实践,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1509-201708,3万,2/5; 7、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师范生支教实习评价方式改革与实践,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3万,3/5. 社会服务 1、2013年和2016年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科普项目各一项,为多所中小学和大量中小学师生开展科普服务; 2、从2003年开始,多次承办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师新课程改革全员培训班、广州市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广州市中学物理实验教师培训班,担任班主任、培训专家、理论指导教师等工作; 3、从2002年开始,担任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物理组组长,参加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评审、开发等工作; 4、多次担任广东省高中物理教师职务培训专家; 5、多次担任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物理科理论导师、卓越教导主任培养对象理论导师,指导学员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6、从2000年开始,担任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评委; 7、从广东省物理师范生师范技能创新大赛建立开始,多年担任组委会委员、评委; 8、从2000年左右开始,担任广东省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竞委会委员; 9、多次担任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

研究领域

超快激光光谱学、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物理教育心理学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高温超导氧化物中非平衡载流子的能量弛豫与电声相互作用,中国科学(A辑),1995-08,(第一作者); 2、高Tc超导氧化物中受激载流子的飞秒弛豫过程,科学通报,1995-01(第一作者); 3、高Tc超导体的室温飞秒时间分辨谱研究,中山大学学报,1994-05(第一作者); 4、RBa2Cu3O7-δ薄膜中非平衡载流子超快弛豫动力学,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508(第一作者) 5、CoherentopticalphononexcitationbyfemtosecondlaserpulseinYBa2Cu3O7-δthinfilms,ActaPhysicaSinica,1996,5(8):601(第一作者) 6、UltrafastExchange-CouplingStrengtheninginFeNi/FePtFilmInducedbyFemtosecondLaser,Cleo:Qels_fundamentalScience,2014(第三) 7、EffectsofbandgapshrinkageinfemtosecondabsorptionsaturationmeasurementsofGaAsfilm,ActaPhysicaSinica,1996,5(9):705-712(第二) 8、FemtosecondSpectroscopyStudiesonYBaCuOandPrBaCuOEpitaxialThinFilms,ChinesePhysicsLetters,1993,10(12):756-758(第三) 9、CorrelationbetweentheFluxDensityandPolarizationforFlatSpectrumRadioQuasars,JournalofAstrophysicsandAstronomy,2011,32(1-2):313(第一作者) 10、AstronomyeducationprojectforGuangdonghighschools,JournalofAstrophysicsandAstronomy,,201409,(1/6) 11、TheRelationshipbetweenRadioLuminosityandCore-DominanceParameterforXBLs,JournalofAstrophysicsandAstronomy,2011,32(1-2):59,(3/4) 12、RapidvariabilityinS50716+714,RAA,2011,11(11):1311; 13、OnthemodeswitchingtimescalesofpulsarPSRB0329+54,Pro.oftheInt.AstronomicalUnion03/2013,8(S291),549-551,2013. 14、AFanBeamModelforRadioPulsars.I.ObservationalEvidence,APJ,201407(2/5); 15、AFanBeamModelforRadioPulsars.Ⅱ,APJ,201412(4/6); 16、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亚太教育,201511(通讯作者); 17、农村初中生力学前概念调查与研究,基础教育研究,201311(通讯作者); 18、物理学专业教育实践环节改革的探讨,高教探索,2008年(第一作者); 19、广州市三所中学实施物理新课程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7(1/3) 20、高中女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困难及对策,物理教学探讨,2007(通讯) 21、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评价方式的调查与分析,新课程研究,201010(通讯) 22、高中生物理学习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物理通报,201011(通讯) 23、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学物理,200808(通讯) 24、光纤通信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第一作者) 25、3+X高考对《大学物理》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8(通讯) 26、适应新课程的教育实习评价改革,新课程研究,200903

学术兼职

中国物理学会第八、九、十届教学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 广东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广州光学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物理组组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