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廖超林

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经历 1996年9月~2000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2000年9月~2003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6年6月毕业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6年7月~至今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师。 研究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41571211):长期培肥水稻土微结构特征及对施肥措施改变的响应,2016.1-2019.12,主持; 2.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5A085):土地整理后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其对施肥的响应,2015.7-2018.6,主持; 3.湖南省烟草公司项目:湖南连作和土地整理烟田土壤质量提升机理研究及技术应用,2014.1-2017.12,专题主持; 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2JJ6029):季节性干旱区紫色土结构特征与水分调控机理研究,2012.1~2014.12,主持; 5.湖南省高校科研项目(12CO163):湘南紫色丘陵耕作区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研究,2012.1~2014.12,主持; 6.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06YJ30):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产沙的微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2007.1-2009.12,主持; 7.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土壤学标本室的建设与完善,2007.1-2008.12,主持; 8.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理论体系研究与实践,2013.6-2015.5,主持;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50):长期施肥后水稻土固碳潜势及其对施肥管理改变的响应,2014.12-2010.17,参与;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28):古水稻土土壤有机质与铁相互作用的过程及机制,2014.12-2010.17,参与; 11.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专题项目(2006AA10Z419):退化红壤旱地地力重建与定向调控技术研究,2006.12-2010.10,参与; 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2006BAD17B08-03):南方菜地氮磷减量化与污染阻断技术集成与示范,2007.6-2010.12,参与; 1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8JJ6027):耒水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模型研究,2008.6-2010.12,参与; 14.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07NK3090(62020607072)):城市边缘带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2007.1-2008.12,参与。

研究领域

土壤与环境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廖超林,黄渤,张鹏博,等.湘中南土地整理后烟田土壤肥力指标评价及空间变异特征.水土保持研究,2016. 2.廖超林,傅灵艺,张鹏博,等.金称市镇土地整理后烟田土壤肥力评价及空间变异特征.土壤通报,2016. 3.廖超林,黄渤,张鹏博,等.不同有机肥对土地整理后烟田的培肥效果.土壤通报,2015,46(6):1466-1472. 4.廖超林,傅灵艺,盛浩,等.紫色丘陵区旱地撂荒自然恢复提高土壤蓄水性能.农业工程学报,2014,30(21):111-119. 5.廖超林,刘杰,张杨珠,等.湘南紫色丘陵耕作区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4):502~507. 6.黄智磊,廖超林,周清,等.保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及其差异性.湖南农业学报,2012,(09):47~50.通讯作者 7.常明,周游,余韵,等.长沙东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O2通量初步研究.湖南农业学报,2011,(21):51~54.通讯作者 8.廖超林,张杨珠,黄运湘,等.教学、科研和科普的重要基地——记湖南农业大学土壤及岩石标本馆.土壤,2011,43(3):498~500. 9.廖超林,张扬珠,黄运湘,等.湘中紫色丘陵区侵蚀性土体养分特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9,16(3):110~113. 10.廖超林,张扬珠,黄运湘,等.土壤微形态学研究进展.湖南农业科学,2009,2:71~73. 11.廖超林,张扬珠,黄运湘,等.洞庭湖区典型菜园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以岳阳广兴洲为例.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4):420~423. 12.LiaoChaolin;HeYurong,ZhangBaohua.Astudyonsoilstructuralqualityunderplantation:AcasestudyofthemixedplantationofAlnuscremastogyneandCupressusfunebrisinupperreachesofYangtzeRiver.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6,17(1):35~38. 13.LiaoChaolin,HeYurong.Fractalcharacteristicofsoilintypicaltriggeringregionofdebrisflow:acasestudyinJiangjiaravine.Wuh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06,11(4):859~864. 14.廖超林,何毓蓉.紫色丘陵区侵蚀链的土壤基本性状及与侵蚀的关系.西南农业学报,2005,19(2):200~205. 15.廖超林,何毓蓉,徐佩.泥石流源地土壤团聚体抗蚀研究.地球与环境,2005,33(4):65~69. 16.廖超林,何毓蓉,张保华,徐佩.数字化地形信息及其在土地退化评估中的应用.西南农业学报,2004,17:31~35. 17.廖超林,何毓蓉,张保华,徐佩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应用评价.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3):81~86. 18.廖超林,王岳军,彭头平.太行山南段早元古代基性脉岩的40Ar-39Ar年代学机器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27(4):354~36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