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后(2-3名)
-
博士后
-
化学/材料
物理
工程技术
招生/招聘类别及名额:
预计2023年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2-3名);也欢迎广大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与我们联系进行学生的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
硕士/博士研究生预计3月份就要报名或面试,时间较紧,如有意向请尽快发邮件取得联系,博士后招聘长期有效。
导师介绍:
林克斌,特聘研究员(正高级)、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校百人计划”入选者。2021年博士毕业于华侨大学发光材料与信息显示研究院(导师:魏展画 教授);随后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刘小钢 教授);2022年12月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长期从事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提出了“组分空间分布管理”的新型薄膜制备策略,在国际上率先将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提高到了20%以上,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上,Nature杂志同期专稿评价该工作为钙钛矿LED的“里程碑式突破”。迄今,在Natur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论文总被引次数超过3000次,单篇论文引用最高为2360次。研究工作曾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第十四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等。2020年入选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21年度京博科技奖-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铜奖”,受邀担任Frontiers in Chemistry等学术期刊的客座编辑。
个人主页:https://www.iffs.uestc.edu.cn/info/1018/5090.htm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及其发光二极管(LEDs)、太阳能电池、闪烁体、光电探测器等光电子器件与应用,柔性光电子器件,有机和金属或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等
课题组氛围融洽,尊重学生的想法;课题组与国内外著名课题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及博士后可根据自身课题及软硬件需求与导师商议选择到合作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如申请人主要背景为有机、稀土等发光材料及应用相关可选择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课题组开展实验;如申请人主要背景为太阳能电池等可选择到华侨大学魏展画课题组开展实验)
目前已与白赛教授组建薄膜光电子器件课题组,实验室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已具有完备的材料制备与表征,光电器件的组装和测试、失效分析平台。白赛教授主页:https://www.iffs.uestc.edu.cn/info/1018/4708.htm
博士后招聘需求(2-3人)
应聘条件:
1. 已取得或即将于年内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 具有材料、化学、光学、半导体物理、光电子器件制备等相关专业背景及研究经验
3. 有志开展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方向的研究,富有科研热情、创新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英文水平,在所从事研究领域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过英文科研论文
5. 具有发光材料合成、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OF、Mxene,胶体纳米晶、柔性半导体等材料研究背景,或者发光二极管(LED)、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研究经历者可优先考虑
岗位支持待遇:
1. 岗位聘期一般为两年;
2. 基础薪酬参考标准为30-55万元/年,详细待遇可面议(薪资标准均为税前,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另计)。成都消费水平低,气候温和宜居;
3. 学校提供博士后公寓(免租金);
4. 享受学校教职工子女入园入学政策,享受四川省博士后子女择校政策;
5. 如申请者条件达到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相关标准,可以直接申请相应职称并享受相应待遇;
6. 课题组将为在站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支持;积极指导在站博士后申请国家及省级博士后科研项目;鼓励和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间到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条件:
1、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热爱钻研,思想活跃,性格好、乐于交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即将取得或具有国内外高校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或硕士学位、对半导体材料及光电子器件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具有发光材料合成、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OF、Mxene,胶体纳米晶、柔性半导体等材料研究背景,或者发光二极管(LED)、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研究经历者可优先考虑;
3、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与交流能力,可熟练检索、阅读英文专业文献;
4、具有较强的学习及科研能力,已发表/接收第一作者原创性高水平论文者或能展现出特别优异学术研究潜力者优先。
有意申请者,请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
预计每年有1名‘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名额,常年招收科研助理,表现优秀者可申请来年博士。
1、联系邮箱地址:linkebin@uestc.edu.cn
2、申请者须提交个人详细简历(PDF),简历应包括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研究背景经历、发表论文、获奖情况及其他能体现申请者科研潜力的相关材料(博士及博士后申请可附上研究计划);邮件主题请标注为“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申请+姓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