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00
华中科技大学刘笔锋课题组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文
|
English
手机浏览
扫一扫
首页
研究方向
成果及论文
组员介绍
课题组新闻
组内活动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员介绍
导师介绍
刘笔锋
教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个人介绍 :
刘笔锋教授研究方向是微流控生物芯片和纳微尺度生物医学新技术,先后主持国家973、863、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科技合作项目20余项;在国际学术期刊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Anal. Chem.,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Lab Chip, J. Chromatogr. A, Electrophoresis等发表SCI论文210余篇,被SCI他引5000余次。
刘欣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介绍 :
刘欣教授的研究方向为糖组学和糖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新技术研发及应用。主持及参与研究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以及企业科技合作项目,已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Anal Chem, J Proteomics, Chem Comm, Anal Chim Acta, 等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杜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介绍 :
杜伟,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具有分析化学和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的良好背景,在微流控生物分析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建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生理与生化分析新技术平台,以及生物分子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已在包括Biosens Bioelectron,Lab chip, Sensor Actuat B-Chem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冯晓均
教授、华中学者、博士生导师、武汉市3551人才
个人介绍 :
冯晓均,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2000 年获得武汉大学生物化学本科学历后,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就读期间,参与了多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防部研究项目,重点从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化学分析研究。2006 年获得美国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继续从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分析研究,以及面向应用的即时诊断新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863、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年来本人已在国际重要期刊杂志发表SCI论文 10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2008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2012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武汉市3551人才计划支持。
李一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武汉英才”产业领军人才
个人介绍 :
李一伟教授研究方向为类器官智能制造,相分离组学、力学生物学和跨模态多组学单细胞技术。他将机械力学设计在微米尺度上与细胞分子信号转导结合起来,实现了带有生物功能的微组织的构建,以及类器官的可控生长调节。这些理论和技术创新已经应用在脂肪、肿瘤、肌肉和小肠等系统,并将在类器官工程,仿生培养,药物筛选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作为一作或通讯,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18篇,包括Cell Stem Cell, PNAS (2篇), Science Advances, Matter, Materials Today, Advanced Material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共获中国专利授权8项,其成果被中国科技部网站、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长江云”、中国经济新闻网、武汉教育电视台、今日头条等国内媒体,及Science Daily, Physics.org, Science Times, Genetic Engineering News, Mitnews等国际媒体报道。
陈鹏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个人介绍 :
陈鹏,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济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并取得理学学士学位。201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刘笔锋教授。2016至2019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9月至今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领域为微流控芯片细胞分离分析与体外快速诊断相关新技术研发及应用。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及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及特助项目。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Biomaterial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当前组员
刘思
2020年入站博士后
郭怡然
2021年入站博士后
张译芳
2021年入站博士后
曾文旖
2016级博士研究生
马朋
2017级博士研究生
张益伟
2017级博士研究生
费健
2018级博士研究生
郝超
2018级博士研究生
邸超
2019级博士研究生
李鹏杰
2019级博士研究生
朱文杰
2019级博士研究生
陈文杰
2019级博士研究生
谢寒
2019级博士研究生
雷梦成
2020级博士研究生
刘圆圆
2020级博士研究生
任雪晴
2020级博士研究生
李顺基
2021级博士研究生
王文慧
2021级博士研究生
薛莲
2021级博士研究生
林佳静
2021级博士研究生
齐福康
2021级博士研究生
周梦凡
2019级硕士研究生
张媛媛
2020级硕士研究生
万超
2020级硕士研究生
袁慧娟
2020级硕士研究生
洪贤哲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王邦锋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王鑫
2021级硕士研究生
皮凌睿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张明宇
2021级硕士研究生
高思雨
2021级硕士研究生
林艺伟
2021级硕士研究生
贺月丽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刘泽泰
2021级硕士研究生
涂昕宇
2021级硕士研究生
邓喆
2021级硕士研究生
李家硕
2022级硕士研究生
伊龙雨
2022级硕士研究生
李霄鹤
2020级本科生
往届组员
黄习知
2018 -2021
杨正格
2014 -2022
张亮
2015 -2021
吴亦可
2015 -2020
高兰昌
2015 -2021
王玉
2016 -2022
熊家英
2016 -2021
沙秋月
2016 -2022
王佩
2018 -2021
曾雪梅
2018 -2021
苏会营
2017 -2020
管瑞雪
2018 -2021
李丽娜
2018 -2021
凃昶
201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