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619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论文发表】BMTM课题组硕士生邱晓慧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发表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BMTM课题组硕士生邱晓慧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发表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0-02-20

      近日,课题组硕士生邱晓慧在主流期刊《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影响因子:3.973,中科院大类二区)上发表题为“Biological Effects on Tooth Root Surface Topographies Induced by Various Mechanical Treatments”的研究性论文。青岛大学为该文的第一单位,周祺惠特聘教授和吉秋霞教授作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透明质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青岛大学人才启动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口腔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口腔开放复杂的微环境中细菌极为丰富。其中,牙结石由大量的口腔细菌、蛋白质、病毒、食物残渣以及磷酸钙矿物盐(钙化的牙菌斑)组成。它的形成会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甚至牙齿脱落。因此,高效地清除牙结石以及清洁后的牙齿界面与周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清除牙结石的常用方法有机械法和化学法两种。相比较化学法而言,机械性牙结石控制手段较为高效和安全,对牙齿损伤较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机械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超声刮治、手工刮治及喷砂处理,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几种机械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对于清除牙结石效果以及清洁后的牙齿界面与周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却很少有人报道。

      在此研究中,我们探讨了不同机械处理手段对牙根表面理化性质和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处理方式的组合对牙根表面的宏微观结构和唾液润湿性有显著影响。此外,细胞生物学实验揭示了不同牙根表面粗糙度、图案以及润湿性对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黏附、形貌、铺展、排列和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不同机械处理手段下的牙根表面对NLRP3 炎症小体和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并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为有效去除牙结石,了解牙根界面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进而可以指导临床操作,从而选择更有利于牙周组织修复的治疗方式。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777651930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