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袁同凯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9.8—2003.1: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获文化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3.9—1996.7: 西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含民俗学)专业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12 至今: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南开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9—2008.9:甘肃省民政厅,厅长助理 2003.2—2007.8: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996.9—1999.7: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讲师 国外访学: 2010.11-2011.9:获福布赖特基金(Fulbright 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 Programs)资助赴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学(See: http://www.cies.org/grantee/tongkai-yuan) 2005.12-2006.9:获亚洲学者基金(Asian Scholarship Foundation )资助赴老挝文化部文化研究所访学 国内主要田野经历: 2007.4-8: 赴秦皇岛、武汉、宜昌、烟台、威海、舟山群岛等地调查、体验灯塔工的工作与生活 2005.7-9: 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考察朝鲜族女性外流现象及乡村学校教育萎缩等问题 2004.7-8: 赴广西融水大苗山考察当地苗民的族源与族群认同问题 2000.7--2002.1: 赴广西贺州考察土瑶社区的学校教育状况 1998.6-9: 赴广西罗城调查仫佬族的民间宗教与文化 1996.8-9: 赴云南边境勐腊地区考察傣族和瑶族的历史与文化 1995.5-9: 赴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喀喇达拉草原进行哈萨克族民间文化的实地考察 国外主要田野经历: 2011.4-7: 赴美国北卡durham地区考察黑人社区教育问题 2006.3-2006.9:赴老挝北部山区考察Lanten人的学校教育问题 1999.7-8: 赴老挝北部三省考察老挝瑶族族源问题 获奖成果: 2014年第六届“敬业”奖教金教学二等奖 2021年第九届“良师益友”十佳 专著: 《文化人类学简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年) 《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基于中国的经验与对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年)(主编) 《蓝靛瑶人及其学校教育——一个老挝北部山地族群的民族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教育人类学简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 《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年) 译著: 《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对环境话语中的人类学角色的探讨》(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一译者)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二译者) 参编: 滕星主编《教育人类学通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 彭华民、杨心恒主编:《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孔繁弘主编《航标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周建新主编:《民族学概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研究课题: 12.多元一体视角下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国家社科重点:19AMZ012) 11.京津冀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职业教育与就业问题研究(民委项目:2019—GMB—031) 10.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17JZD043,子课题负责人) 9.部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与在线教育融合战略研究(教育部:2016YB114) 8.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研究(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3BMZ064) 7.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内地新疆高中班为例(教育部民族司“荣达基金”:RDND12041) 6.教育公平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教育部规划项目,8JA840018) 5.Minority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hinese Perspective(Fulbright Visiting Scholarship:68433762) 4.航标文化研究(交通部项目) 3.生态知识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人类学考察(AS0517) 2.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教育部国家留学人员基金:B27N29) 1.Minorities and Education in Plural Socie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chooling Among Tu Yao in Chinaand Lanten in Laos( Asian Scholarship Foundation:05189)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文化人类学导论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 教育人类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英文) 博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参与) 全校公选课: 文化人类学导论

研究领域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育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民族地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基于青海省G市的调研 袁同凯 褚慧《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年03期 新时代民族学中国学派建设:历史脉络、发展需求与未来方向 袁同凯 张佳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年05期 台湾地区阿里嘎盖传说的流变及其文化内涵 赵经纬 袁同凯《民族文学研究》 \ 2023年03期 道地化的产业发展与在地化的生计表达——基于凉山彝区“附子”的人类学考察”,《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二作者)。 “二重性表征:彝族乡村青年女性的亲密关系实践”,《河北学刊》2023年第2期(二作)。 “多元医疗的行动者网络——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二作)。 “试析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国家认同意识建构”,《南开学报》2023年第1期(二作)。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缘起、内涵及趋势”,《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一作)。 “文化选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统民间舞蹈发展的动力探析”,《民族学刊》2022年第12期(一作) 。 “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内涵、面向与价值归属——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期(20一作)。 “多元医疗的女性实践——基于凉山布拖彝族的田野调查”,《民族研究》2022年第3期(二作)。 “追寻自性: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演进与范式探索”,《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一作)。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反思与前瞻”,《民族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一作)。 “从耕读教育变迁看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原生态文化研究》2022年第3期(一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小学教育路径构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一作)。 “三江源生态移民家长教育参与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基于生境理论的分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一作)。 “居危‘体’安:新冠疫情下的‘共疫感’——基于身体感的视角”,《南开学报》2022年第1期(二作)。 《河湟走廊上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东乡唐汪人为例》,《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二作)。 “后扶贫时期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内涵转变与困境突破——基于教育公益慈善的视角”,《河北学刊》2021年第6期(一作)。 “疾病认知、治疗实践与乡村医疗空间生产”,《青海民族研究》2021年第期(二作)。 “生命时长还是生命质量?—凉山彝族HIV/AIDS感染女性抗病毒治疗的地方性构建”,《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二作)。 “当代国外饮食人类学研究的范式转变”,《河北学刊》2020年第1期(一作)。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一作)。 “An Analysis of China and Africa Relations with Special Focus on ‘One Belt and One Road’”,India Quarterly 2020(3):366-379.(第三作者)。 “凉山彝族婚俗的当代变迁与社会适应—以身价钱与婚姻缔结为例”,《民族研究》2019年第6期(二作)。 “漂泊中的记忆:老挝Lanten人及其族称与迁徙传说”,《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一作)。 “记忆图示与仪式想象:古村落保护中的历史隐喻”,《青海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二作)。 “论教育与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二作)。 “法律、地缘与“一带一路”:人类学的视角”,《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1期(二作) “论我国在线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以民族教育信息化为视角”,《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6期(一作)。 “Kenya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2018,Vol.4,No.3,1–18. “从《丝路走廊的报告: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一书说起——纪念郝苏民先生从事民族文化研究60余年”,《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2期(一作)。 “空间文化与博物馆:古村落历史记忆建构逻辑——以山东雄崖所村为例”,《河北学刊》2018年第5期(一作)。 “构建民族教育研究的中国话语”,《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一作)。 Muhammad Sabil Farooq,Yuan Tong Kai. “ISLAMIC EDUCATION POSITIVE AFFECTS IN SCHOOL GOING CHILDREN IN PAKIS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w Trends in Arts, Sports &Science Education, 2017, volume 7, issue 1,pp.15-21.(2018.1.1) “人类学视域下的饮食与空间”,《民族学刊》2018年第2期(二作)。 “新时代下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第2期(一作)。 “空间_饮食与社会变迁_理论演进脉络”,《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二作)。

学术兼职

香港人类学会会员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会会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8;2018-2022 )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19-2022) 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组副组长(2018-202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