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乔以钢

个人简介

乔以钢,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赴辽宁农村插队。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本科毕业,在天津轻工业学院任教。1989年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南开大学中文系党总支书记(1997-2000)、文学院党委书记(2000-2014);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秘书长(2006-2017);第七、第八届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 【学术著作】 《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中国的风流才女》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5年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卷),合著,副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跨文化交流与性别》,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 《社会发展与性别研究》,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 《性别视阈中的现代文学》,台北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6年 《性别视阈中的当代文学》,台北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7年 《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教育部重大课题结项成果),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 【高校教材】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上、下卷), 副主编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A、B卷) ,总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修订版) ,总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 《女性文学教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获中国当代文学优秀成果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 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008) 《现代中国文学》(两卷),总主编,国家级精品课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天津市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 《写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中国写作学会优秀教材奖(2020) 《现代中国文学》(两卷),总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16年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两卷),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女性文学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大学写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女性文学作品导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辞典、鉴赏】 《多功能义类成语大辞典》, 副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 《简明华夏百科全书 文学卷》, 副主编,华夏出版社,1998年 《古代诗词曲名句精华》,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诗词名句赏析大典》,主编,(台北)三思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 《诗词赏析句典》 主编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二册(杜甫、李益、戎昱诗歌注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中华诗词900句》 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年 【译文】 《论嵇康的自我——关于嵇康的生活和思想》 [日] 福永光司著,乔以钢译,收入《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古典文学专辑)第5辑,刘柏青、张连第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及女性文学史研究”(项目号:17ZDA242), 首席专家(在研) 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项目号:05JZD0030),首席专家(结项) 3. 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研究”(00BZW032),项目负责人(结项) 4.教育部“985工程”二期“中国思想与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性别观念与中国文学批评”,项目负责人(结项) 5.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女性观与现代女作家创作研究”,项目负责人(结项) 6. 天津市“九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主题演变研究”,项目负责人(结项) 7. 天津市“八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副主编、主要撰稿人(结项) 8. 天津市面向21世纪教学体系改革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结项) 【科研成果获奖】 《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华北区优秀文艺理论著作一等奖天津市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7)。 《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第六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 《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奖(2003),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2005);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2009)。 《女性文学教程》,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奖(2009)。 《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 《中国近代小说兴起新论》 (与宋声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王瑶学术奖(2016.10)。 “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丛书,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5)、第十六届中国当代文学优秀成果奖(2018.10) 《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教育部重大课题结项成果,合著),获评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12) 南开大学科学研究杰出贡献奖(2020.6) 【境外学术交流】 2001年12月 ,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性别与中国当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 2007年1月,澳门大学,“新移民文学与文化高层论坛”,大会发言:北美移民女作家的精神世界与艺术追求。 2007年2月,韩国首尔延世大学,“东亚女性文学论坛:东亚古典女性文学研讨的现状与展望”,大会主题报告: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 2008年9月,美国拉斯维加斯,“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届大会暨女性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中国大陆的女性文学学科建设。 2010年7月-8月,加拿大约克大学,“加拿大华裔/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座谈会。 2014年10月,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首届“与中国对话”国际论坛。大会报告:中国女性文学的前世今生。 2015年5月,美国旧金山,“跨越太平洋——北美华文文学论坛”。大会发言主持人。 2015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 2016年5月,捷克布拉格,“欧华文学会首届高端论坛”。大会发言:“跨文化”与女性文学研究。 【其他奖励】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组委会嘉奖。 1997年,天津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奖及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 2000年,南开大学优秀教师特等奖。 2001年,“宝钢教育奖”。 2002年,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5年,“敬业奖教金”一等奖。 2007年,“天津市三八红旗手”。 2008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2009年, 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1年, 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获“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13年,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4年,“敬业奖教金”一等奖。 2015年,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女性文学史、文学文化与性别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史铁生的女性观及其〈务虚笔记〉》,《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 《问题与挑战:女性文学学科建设之思》,《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24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转载) 《“性别”:在“文化政治”的视野中》,《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6期 《超越时代的爱情歌吟——重读林子<给他>》,《南方文坛》2013年第3期 《近年来女作家“乡村女性进城”的常态叙事》,《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3期 《当代蒙古族文学性别研究述评》,《江汉论坛》2013年第4期 《“女性文学”随想》,《长江文艺》2013年第6期 《坚持男女平等核心价值观 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第6期 《试论周作人早期女性观的发生与迁变》,《南开学报》2014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5期转载) 《“被发明的传统”:当代蒙古族文学的蒙元女杰想象》,《文艺争鸣》2014年第3期 《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纠葛下的性别叙事》,《求是学刊》201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12期转载) 《白族作家的藏地“女儿心”——丹增曲珍小说创作浅析》,《昌吉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葛水平的创作与女性散文的生命力》,《名作欣赏》2014年第7期 《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实践:2006—201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7期转载) 《跨文化视野与女性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6月12日 《20世纪80年代女性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2期转载) 《在实践和反思中探索前行:近20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简论》,《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第6期 《多重视角下的乱伦叙事——以《父亲》《打出幽灵塔》为中心》,《南开学报》201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8期转载) 《近代革命话语中的“女医生”及其文学形象》,《江汉论坛》2016年第6期 《女性家族历史叙事的双重视野》,《中国文学批评》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7年第4期转载) 《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刘云若小说《春风回梦记》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模式》,《求是学刊》2016年第6期 《中国儿童文学的性别研究实践及其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7年第8期转载) 《女作家战争叙事中的儿童书写——以20世纪50-70年代小说创作为中心》,《南开学报》2018年第2期 《“人间戏场”:刘云若小说对城市消费娱乐空间的书写》,《东岳论丛》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5期转载) 《在开阔的视野中钻研求索——中文学科女性文学/性别研究博士论文综述(2006-2016)》,《妇女研究论丛》2018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11期转载) 《真诚的持守 可贵的开拓——刘思谦老师与女性文学研究》《名作欣赏》2019年第12期 《性别视角下的阅读与写作》,《写作》2019年第5期(《写作》杂志首届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 《现代女性文学史写作的初步探索——以<浮出历史地表>和<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为视点》,《女作家学刊》第1辑,作家出版社,2020 《语境与文学的性别研究》,《中国女性文化》2020年第1辑(总第22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 《回顾与反思: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山西师大学报》2020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2021年第2期转载) 《时空意识嬗变与“新青年”的诞生——重读巴金的<家>》,《求是学刊》2020年第6期 《“好人”为何难成“新人”——巴金<寒夜>主人公形象新解》,《华夏文化论坛》2022年第2辑

学术兼职

现任《文学与文化》执行主编、南开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妇联 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天津市社科研究重点基地)负责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女性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