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新宇

个人简介

李新宇,男,山东青州人,生于1955年2月,1978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同时涉及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 【主要著作】 帝国黄昏(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鲁迅大全集(共33卷),(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鲁迅经典语录(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盗火者严复(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突围与蜕变(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大梦谁先觉(黄河出版社,2007) 大学沉思录(与人合作,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愧对鲁迅(上海三联书店,2004) 《水浒传》《三国演义》批判(与人合作),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走过荒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鲁迅的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呐喊》点评(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朝花夕拾》点评(与人合作,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判(与人合作,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史(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 中国当代诗歌潮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爱神的重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新时期小说的文化选择(与人合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11 作为诗人的袁世凯/《长春》2011年第3期 “落后就要挨打”?/《秋泓》2011年4月号 辛亥革命“失败”辨析/《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是谁领导了辛亥革命/《名作欣赏》2011年第6期 《鲁迅全集》:一条注释的沉重历史/《东岳论丛》2011年11月 《狂人日记》重读札记/《文学与文化》2011年11月 《鲁迅大全集》新在何处/《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5日 序商昌宝《作家的检讨》/新星出版社2011年出版 序赵歌东《革命与启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序《木铎心声青年诗丛》/中西书局2011年出版 2010: 严复与王恺銮/《湘声报》2010年1月22日 容闳其人其事/《长春》2010年第2期 戊戌惨败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诞生/《当代小说》2010年3月第5期 严复的朋友们(一)郑孝胥/《名作欣赏》2010年7月 严复的朋友们(二)陈宝琛/《名作欣赏》2010年9月 严复和他的朋友(三)林琴南/《名作欣赏》2010年12月 1978:拨乱反正中围绕鲁迅的纷争/《东岳论丛》2010年10月 2009: 1955:胡风案中的鲁迅/《文史哲》2009年第1期 1962:周扬与流产的电影《鲁迅传》/《东岳论丛》2009年第3期 五四:现代国家理念的形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 五四“反帝反封建”辨析/《齐鲁学刊》2009年第3期 高一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国家理念/《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当代文艺顽症:公式化与概念化/《济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关于现代性的几点常识/《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3期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当代小说》2009年第17期 我的梦想与期待/《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花城出版社2009 2008: “特别国情论”小史/《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2期 鲁迅的遗产与胡风的悲剧/《齐鲁学刊》2008年第3期 在帝国黄昏中醒来/《中国教育报》2008-03-28 转向的原因——叩问陈独秀之六/《大学人文》2008第8辑 2007: 新文化运动为何“覆孔孟”?/《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 草原英雄小姐妹及其背后的故事/《文艺争鸣》2007年第2期 1949:进入新时代的鲁迅/《齐鲁学刊》2007年第3期 反思与守望/《现代语文》2007年第9期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年礼/《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5期 激进的逻辑/《大学人文》2007年第7辑 2006: 如何反思80年代/《文艺争鸣》2006年第1期 大学教育:呼唤公民意识的培养/《河南教育》2006年第1期 五四:文化论战,为何而战/《齐鲁学刊》2006年第3期 “覆孔孟”:意欲何为?/《大学人文》2006年第5辑 文化论战,为何而战?/《大学人文》2006年第6辑 序赵思运《边与缘》/《诗歌月刊》2006年第7期 雾海中的灯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 二十年书斋心事/《粤海风》2006年第5期 20世纪文化论争遗留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我的读书生涯/《诗歌现场》2006年秋季号 鲁迅在世纪末中国的另一境遇/ [俄]圣彼得堡国际会议论文集 鲁迅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文学与文化》2006第7辑 2005: 艰难的主体重建—80年代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之一/《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沉重的回归之旅—80年代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之二/《齐鲁学刊》2005年第3期 崎岖的启蒙之路—80年代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之三/《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 重返人的文学—80年代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之四/《吉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新青年:新的起点—叩问陈独秀之一/《大学人文》2005年第3辑 最后的觉悟—叩问陈独秀之二/《大学人文》2005年第4辑 “文化侵略”漫议/《随笔》2005年第3期 寻找刘明樾/《随笔》2005年第6期 一场令人遗憾的笔墨官司/《文学与文化》2005年 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价值立场/《中华读书报》2005-12-13 鲁迅:经久不衰的话题/《文汇读书周报》2005-12-23 2004: 多视角的青春书写/《文艺争鸣》2004年第1期 大学教育的三大缺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2期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4年11月摘要 五四:世界化的理由/《齐鲁学刊》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7期转载 五四启蒙运动三题/《文史哲》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9期转载 五四:“借思想文化解决问题”的是与非/《南开学报》2004年第5期 警惕这样的“英雄”/《青年思想家》2004年第5期 公民意识的培养二题/《粤海风》2004年第6期 鲁迅启蒙之路再思考(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 鲁迅启蒙之路再思考(中)/《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0期 鲁迅启蒙之路再思考(下)/《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1期 1929:新文化危机中的胡适/《文学与文化》第5辑2004年11月出版 启蒙的困境与鲁迅的选择/《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大学教育的三大缺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2期 为文学经典解毒——答初志英/《南方周末》2004-05-13 给你一个完整的金庸/《东方早报》2004-01 我们如何面对鲁迅/《北京日报》2004-12-05 2003: 国民革命与新文学生存环境的恶化/《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 胡适:新文化园地里的孤独守望/《南方文坛》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5转载 启蒙五题/《齐鲁学刊》2003年第3期 秦晖:问题与主义的庄严求索/《文艺争鸣》2003年第3期 徐友渔:乱云中的抵抗与坚守/《文艺争鸣》2003年第4期 市场:公民意识的训练场/《东方》2003年第9期/《书摘》2004年第1期转载 1928-1929: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两场保卫战/《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10期 “知识分子”二题/《评论》2003年上卷 沉重的回归/《今日文坛》2003年第1期 关于当下文学的随想/《大众日报》2003-12-5 2002: 反传统的理由/《东方文化》2002年第3期 价值重估的尺度/《齐鲁学刊》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9期转载 大学的官场化及其后果/《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4期 大学教育缺少什么?/《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5期 精神坚守者的姿态/《文艺争鸣》2002年第4期 执著地守护历史现场/《枣庄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文艺大众化运动反思札记/《烟台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呐喊》导读/《现代语文》2002年第11期 2001: 面对世纪末文化思潮对鲁迅的挑战(三)/《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01期 世纪中国文学问题反思:公式化与概念化/《当代艺术》2001年第1期 现代文化基地的守护与重建/《粤海风》2001年第1期 迷失的代价(上)/《文艺争鸣》2001年第1期 迷失的代价(下)/《文艺争鸣》2001年第2期 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齐鲁学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0期 陈独秀:魂归五四新文化/《东方》2001年第4-5期 拒绝遗忘与直面疫情/《南方周末》2001-9-27 精神康复之路的探寻/《文艺争鸣》2001年第6期 穿越栅栏的言说/《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12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