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韦春喜

个人简介

男,1976年11月生,山东兰陵人,中共党员。 2.学历学位情况 1995至1999年,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9至2002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2至2005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2010-201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课题研究工作,并顺利出站。 3.职位职称 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繁荣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教授,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 4.承担课程(不超过5门) 主讲“中国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研究”“先秦两汉政治制度与文学”“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制度与文学研究”等本科、研究生课程。 三、主要成果 1.科研项目: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代仕进制度视域下的汉代文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宋型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咏史诗研究”、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汉代选士制度与文学”等多项科研项目。 2.教研项目: 主持山东省名校工程教师教育方向重点课程群建设,并承担“书法艺术与书写训练”课程建设;主持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以‘制度•思想•文化•文体’为切入层面的课程讲授与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研究”等。 3.专著: 《宋前咏史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参编: (1)《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秦汉卷),参撰秦汉文体部分。 (2)中国古代文学史(刘跃进、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汉字与教师书写艺术》(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教材),吕永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负责撰写行书部分。 (4)《山东分体文学史》(散文卷),王琳主编,齐鲁书社2005年版。负责撰写先秦诸子散文部分。 6.获奖 (1)2015年,教育部第七届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2020年,山东省第34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2014年,山东省第2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2013年,山东省第2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2012年,山东省第2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6)2020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7)2013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8)2019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9)2016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10)2011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其他市级科研奖励若干。

研究领域

先秦两汉文学;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制度与文学;古代诗文与文体学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公孙弘与<举贤良文学对策>若干问题的考察》,《文学遗产》201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2期摘要。 (2)《秦代文书行政制度与公文关系刍议》,《文学遗产》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文学研究文摘》2018年第3期转载3000字;《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3期摘要。 (3)《汉代对策文刍议》,《文学遗产》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4)《论汉代人才培养、选拔对<诗经>的影响》,《文学遗产》201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汉代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赵敏俐主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全文收录。 (5)《汉代赋选与大赋文本特征》,《中山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1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5期主体内容转载。 (6)《汉初藩国文学集团形成的深层原因》,《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7)《秦汉之际士子的皇权、皇帝印象与游离心态略论》,《孔子研究》2020年第5期 (8)《南宋理学史学观与史论诗》,《文史哲》2012年第6期。 (9)《宋代史学精神与史论诗》,《山东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0)《中晚唐史学精神与史论体咏史诗》,《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1期。 (11)《试论宋代重史博学之风对咏史诗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12)《从先秦赋看赋的渊源及民间文艺性质》,《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3)《试论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4)《汉代策选与对策文述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5)《歌诗·赋诗·引诗·说诗——先秦时期<诗经>接受观念的演变》,《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6)《〈文心雕龙〉“味”论探析》,《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5期。 (17)《论唐代道士吴筠的咏史组诗》,《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 (18)《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生平考述》,《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9)《试论李白的乐府咏史诗》,《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0)《乐府咏史诗的发展与演变——以〈乐府诗集〉为文本对象》,《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1)《左思〈咏史诗〉创作时间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2)《试论中晚唐咏史诗繁盛的历史文化原因》,《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5期。 (23)《试论刘勰对左思的批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4)《〈文选〉咏史诗的类型与选录标准探讨》,《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5)《汉魏六朝乐府咏史诗的发展与演变》,《天府新论》2004年第4期。 (26)《南朝咏史诗试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转摘。 (27)《汉魏六朝咏史诗探论》,《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2期。

学术兼职

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赋学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会员、中国诗经学会会员、黄河口书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