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蓝劲松

个人简介

蓝劲松,又名基湘,号西峰。1966年12月生,江西万载人。浙江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高等教育学专业,1994级)。曾为清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员),另为北京大学客座研究员(兼课)、北京理工大学兼课教师、美国Baylor大学访问学者、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访问教授(兼课)、清华紫荆服务总队咨询专家、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中国大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科学时报》/《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决策参考》等校内外报刊兼职编辑/记者/专栏作者等。 教学:行动学(praxiology)、高等教育与公共管理(教育管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等。著编译有《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致知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大学校长之学术背景》、《台海两岸的清华大学》、《高等教育与政治家》、《智慧教育》、《校长领导力的实践探索》、《高等教育理念》、《麻省理工学院如何追求卓越》等。日常研教之余,多次应邀为重庆、安徽、湖南、河北、山东、贵州、浙江、江苏等省市党政系统、大中学校之管理-教学骨干授课交流,涉及内容包括“社会金字塔理论”、院校理念之“星云说”与“魔方说”、管理“水车模型”、领导“开平方”等个人观察与心得,不过私下更感兴趣的依旧是朴素迷离的行动学,自诩为行动学的探索者。 教学与课程 一、近期执教课程 1、本科生课程 1.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讲,期末笔试或论文) 1.2《公共管理学》(联合主讲,期末笔试) 2、研究生课程 2.1《高等教育社会学》(硕士生,主讲,期末论文) 2.2《教育学名著选读》(博士生,合作) 二、以往独立或合作执教课程 1、研究生课程 北京时期杭州时期 1.1《大学心理学》1.5《高等教育与社会》 1.2《教育心理学》1.6《教育经济社会问题研究》 1.3《高等教育学》 1.4《大学原理》 2、本专课程 北京时期杭州时期 2.1《世界名校赏析》2.6《管理学原理》 2.2《自我与社会》2.7《企业管理》 2.3《教育社会学》2.8《社会实践》 2.4《消费行为学》2.9《教育管理学》 2.5《应用心理学》 研究与成果 蓝劲松著:《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蓝劲松著:《致知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蓝劲松主译:《一流大学,卓越校长——麻省理工学院与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蒋莉、蓝劲松主编:《校长领导力的实践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蓝劲松主译:《高等教育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蓝劲松主译:《麻省理工学院如何追求卓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工作研究项目 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行动学理论研究 浙江大学文科专项:行动学基础研究 博客 科学网: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9131 虚拟组织 行动学研究中心 The Transdisciplinary Center for Praxiology(TCP) 行动学是一门发现、改变或创造世界的横断性基础学科。其内涵为分析有目标的人类行动,以及如何以最有效的合理途径来达到目的的观念、措施与方法。不是冥思苦想,而是坚决而持续的行动才是应对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挑战的主要途径。行动就是做。因此,行动学也可谓之“做学(或干学)”。从清华的“行胜于言”到竺可桢的两个问题(“做什么”、“做什么人”)均反映了“行动”或“做”在其中的核心价值。于是,“何为做(行动)”、“做什么”、“为何做”、“怎么做”等问题就成为行动学最基本的问题。 行动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行动学始创于十九世纪的法国,但直到二十世纪才受到欧美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浙江大学行动学研究中心”初创于2010年7月,致力于从跨学科的视角推进行动学学术研究。 附:缺乏行动学,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http://www.csstoday.net/Item.aspx?id=8941 一般认为,行动学(Praxiology)是研究人的有效行动的一般理论学科。1882年,法国学者Louis Bourdeau在其所著的《科学理论》中首先提出行动学是一门操作科学,继而法国哲学家Alfred Victor Espinas在其论著《技术的起源》中使用“行动学”这一术语来指称其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行动研究。 随后,行动学研究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两人被认为是行动学的创立者。一位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他著有长达900多页的《人类行动》,该书主要是一本经济学名著,认为行动学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在米塞斯看来,行动学是经济学的基础,他的经济学被称为行动经济学。 另一位是波兰哲学家Tadeusz Kotarbiski,著有行动学的代表作《行动学》。该书探讨了有效行动的基本原理,在欧洲尤其在东欧影响很大。具体说来,Kotarbiski探讨了行动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式,其中行动者、冲动、行动、目标、产品、结果、材料、工具、方法和手段、复合行动、集体行动,包括合作和竞争以及效率、经济、有用、成效、准确、得体等是其行动学思想的基石。虽然该书可以说是一本说明性的论著,但广泛涉及组织论、规划论、效用论、现代决策论、成本效益分析、工效学、控制论、博弈论、自动化等学科。Kotarbiski的行动学被认为是古典行动学或传统行动学。 行动学已得到波兰和其他国家的广泛注意。1958年,波兰科学院成立行动学实验室,1967年成立行动学系,1974年成为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部分,1980年改名为行动学与科学学系。当前还编辑有季刊Prakseologia,并用英语出版行动学的年度报告——集中刊登不同国家学者撰写的行动学论文。其在波兰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M.Nowakowska,T.Pszczolowski and L.Lewandowski。经济学家Oskar Lange把行动学原理应用于经济学领域。他把行动学视为合理行动的科学,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新一代的学者如W.Gasparski,T.Wojcik和J.Zieliniewski则与国外学者合作,进一步把行动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更大程度的整合。 近年来,行动学在西方有了新的进展,不仅多次召开行动学的国际研讨会,Wojciech W.Gasparski等人更推出了包括《行动学研究》在内的10余本英文行动学专著,广泛探讨行动学在经济、管理、教育、健康、工程等领域的应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恰如米塞斯所说:“缺乏行动学,我们在千变万化与混沌不清的各种事件当中就会迷失方向。” 各国学术界并不见得采用或认同“行动学”这一术语,或用了类似用语但实际内涵并不相同。但行动学研究的主题向来为各国不同学科所关注。 除了奥地利和波兰是行动学的大本营之外,作为强调行动的存在主义思潮兴盛之地的法国是行动学的真正发源地。虽然法国提出了行动学,但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种情况近年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变。如在已译成中文的法国论著中,让-弗朗索瓦·费黎宗所著的《战略行动》是一本管理学新著,该书相当一部分概念属于行动学范畴。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所著的《行动与世界体系》,虽然所提出的“实践学”就是行动学,但该书主要是一本把行动学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的专著,只有少量概念可为行动学理论建构所用,其本身基本上不属于行动学。 美国是强调实践、行动的实用主义兴起之地,不同学科的学者都极其关心行动学的相关主题。《确定性的寻求》是约翰·杜威最有影响的著作,该书副标题就是“关于知与行的理论”。书中不仅考察了“理论与实践”或说“知与行”的关系,而且在“目的和手段”、“理想(可能)与现实”的关系处理方面多有创见。另一位实用主义代表人物乔治·米德著有《行动哲学》。这部米德过世后其学生为之编辑的文集,开篇重点分析了行动过程及其主要阶段。社会学家帕森斯的《一般行动理论》、《社会行动的结构》等论著主要研究社会行动,行动为其社会学基础概念。【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等在库尔特·勒温(Kurt Lewen)和杜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行动科学(Action Science),但从其主要论著看,该学科仅是“行动研究”的深化而已,所以主要还是一种研究方法或说研究范式的阐述,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学科。】 此外,日本有多所大学建立“行动学系”,但其行动学是包括动物行为在内的广义行为科学的代名词,与兴起于欧洲的行动学似乎没有多少关联。 中国学者在20世纪末已开展了行动规律的探索,强调行动与行为的差别,探讨行动科学的方法论。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哲学层面进行的,没有提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行动学。总的说来,行动学在中国有悠久的思想渊源,但在华人世界的研究又是很少的,亟待展开。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行动学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15日13:1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7期 学术交流(讲座报告) 高等教育领域 1、致知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 2、大学的谱系与兴衰 3、大学的定位、理念及其操作 4、大学评价之再评价 5、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内部治理 6、大师与大作 基础教育领域 1、校长领导力的提升与实践 2、卓越学校文化建设与制度设计 3、变与不变:教育形势与学校应对 4、教师发展与教师团队激励管理 5、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6、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 其他领域 1、行动学要义:基本理念与主要概念 2、自我与社会:本质、结构与游戏规则 3、贯通管理:透视管理本质 4、什么是好的研究?学术评价及其标准 5、黄蓝红绿:互动中的中国文化结构 学生论文 阴差阳错,本人指导过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法学(联合指导)、科学与技术教育、教育管理等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但各专业人数通常并不多。以下是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 ★赖若男:港人身份认同研究——以返回内地就读的新移民学生为对象,清华大学,2007 ★罗彬萌: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理论探讨与田野作业,浙江大学,2017 ★陈巍:网络问答社区科普文本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对知乎的内容分析,浙江大学,2017 ★汪辰辰:基于成本行为的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公式分配法研究,浙江大学,2017 ★张立营:卓越企业家成长机理研究--基于教育背景与人格特质分析,浙江大学,2016 ★经丽芳:小升初阶段学生学业管理研究——以金东区澧浦小学和澧浦初中为例,浙江大学,2017 ★沈春亚:中学教师子女教管方式研究,浙江大学,2017

研究领域

行动学、高等教育、公共管理(教育管理)

行动学(praxiology)、高等教育与公共管理(教育管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蓝劲松:中学教师的生活方式对其精神状况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6 万中、蓝劲松:中学生数学活动情感的初步定量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2 蓝劲松: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对其自我认可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9 蓝劲松:方法的转型:从高等教育研究到高等教育学研究,《上海高教研究》,1996,2 蓝劲松: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简要的理论分析,《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5 王孙禺、蓝劲松、江丕权:祖国大陆与台湾高等教育体制的宏观比较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4 蓝劲松:大学校庆:问题与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1,3 蓝劲松:办学理念与运作机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高等教育研究》2001,5 蓝劲松、李微:大学评价之再评价,《复旦教育》2001,4 蓝劲松:大学办学理念: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清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6 蓝劲松、宋吉缮:现代大学制度:从制度链、制度网到制度体系,《中国大学教学》,2003,6 蓝劲松、高顺:论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操作,《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0 蓝劲松:学院制与导师制:中国大陆与英国的比较分析,《教育研究》(台湾)2003秋季号 蓝劲松:国际政治与大学发展之关系,《民办教育研究》,2004,4 蓝劲松: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之学术背景,《美中教育评论》2004/1;《中国高教研究》2004,12 蓝劲松:中美研究型大学校长学术背景之比较,《二十一世纪》网络版(香港),2004,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online/0406038.pdf 蓝劲松等:论人的非本质属性及其教育意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3 蓝劲松:略论大学的起源,《科学文化评论》2005,6 夏晓勤、蓝劲松:中美大学体育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5,10 蓝劲松:教学激励政策的反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蓝劲松:何谓大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 蓝劲松:台海两岸的清华大学,《二十一世纪》(香港)2007,12 蓝劲松:何谓“大作”,《中国图书评论》,2009,2 蓝劲松:缺乏行动学,我们就会迷失方向,2011年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7期 蓝劲松:论行动学的理论基础及其跨学科意义,北京大学第二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会议中心,2012,7,6-8 Lan Jinsong,The fate of humankind and higher education:the double perspectives of praxiology and quietology,ICER13,Seoul,2012,10,12 蓝劲松:高等教育与政治家——对20国集团国家领导人教育背景的综合考察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2 蓝劲松、韩亚楠:智慧教育:一个现象学的探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1 蓝劲松、宋璐瑶:如何培养国家领导人才,《复旦教育论坛》,2014,3 蓝劲松、吕旭峰:沪苏浙鄂粤五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比较,《中国国情国力》,2014,1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