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豪

个人简介

男,1985年生,河北宁晋人,201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师从李金铮教授,现任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开放时代》、《妇女研究论丛》、《江苏社会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并有多篇文章被《光明日报》等转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1项、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教育厅人文指导项目1项等,曾获得教育部学术新人奖等奖项。 主要讲授课程 1、本科生:中国现代史、中国乡村史、信仰崇拜与民间社会、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华北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与现实、西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史等。 2、研究生:华北区域社会经济史等。

研究领域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和中共党史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北根据地社会流动与乡村社会研究(1937—1949),主持,进行中; 2、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华北革命根据地社会流动研究(1937—1949),主持,已结项; 3、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中共党员与乡村革命:以1937—1949年的华北为中心,主持,已结项; 4、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华北革命根据地农村基层党员研究(1937—1949),主持,进行中; 5、河北省教育厅人文指导项目,冀中革命根据地女性社会流动研究(1937—1949),主持,已结项。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民众何以入党:华北根据地民众入党动机研究(1937—1949)》,《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年第2期,独立,CSSCI; 2、《象征的革命与革命的象征:以华北解放区翻身运动中的仪式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独立,CSSCI; 3、《新政治史路径下的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以新世纪以来华北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研究为中心》,《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 4、《传统的发明:翻身运动中的仪式与身体——以冀中解放区为中心》,《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2期,独立,CSSCI; 5、《革命场域下的社会流动实证研究——以1937~1949年的冀中乡村为中心》,《开放时代》,2012年第8期,独立,CSSCI; 6、《抗日根据地乡村女性社会流动——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第1期,第一作者,CSSCI; 7、《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民国档案》,2012年第3期,独立,CSSCI; 8、《中共革命与冀中乡村社会流动(1937—1949)》,《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独立,CSSCI; 9、《冀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代际与代内流动——以冀中地区新编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2期,独立,CSSCI; 10、《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回族社会流动及其机制》,《回族研究》,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CSSCI; 11、《失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冀中乡村的社会流动》,《农业考古》,2012年第3期,独立,中文核心; 12、《反思与建构: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1期,第一作者; 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冀中乡村的社会向下流动》,《保定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独立; 14、《晚清直隶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表征》,《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独立; 15、《晚清直隶农村社会垂直流动研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 16、《华北根据地乡村党员党费交纳之述论》,《历史教学》,2015年第11期,第二作者,CSSCI; 17、《“新革命史”路径下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第2期,第二作者,CSSCI; 18、《“华北城乡与近代区域社会”暨第六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历史教学》,2016年第5期,第二作者,CSSCI; 19、《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河北省史学会等主编《冀州历史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独立; 20、《互动中的释放:近代华北农村人口压力与经济场景变迁之再考察》,姜锡东主编《华北区域历史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独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