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林丹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大连市哲学学会秘书长。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期刊论文、评论和会议论文等40余篇,第一作者30篇,其中CSSCI收录8篇,英文论文8篇,多篇学术论文被学术同行引用,并给予较高评价。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22项,其他课题4项。本人主持13项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1项,部级课题1项,省级4项,市级3项。获奖14项,其中,项目获奖3项,著作获奖3项,论文获奖6项。承担了本科生专业课程4门、研究生专业课程4门,授课总计一千余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10余人人、硕士生20余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持教改项目2项,参加4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一等奖1项,获得校级优秀教材(研究生类)1项。2014、2015年两次获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良奖。2014年评为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认真履行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己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中来,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级奖励中获奖。 教育经历 1998.9 2001.7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中 文科 2007.9 2010.7 大连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博士 2005.9 2009.12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 2001.9 2005.7 东北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学士 工作经历 2010.9 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讲师 著作成果 大众传媒与文化 城市创新发展研究(大连智库改革创新专题咨询报告) 科学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 科研项目 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学习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省、市、自治区项目 , 2016/09/23, 进行 大数据时代研究生教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马哲类课程立体化资源库建设与实践为例, 其他 , 2015/09/15, 进行 大数据时代研究生教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马哲类课程立体化资源库建设与实践为例, 其他 , 2015/10/30-2017/03/31, 进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 2015/06/20-2020/03/20, 完成 文化软实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地、市、厅、局等政府部门项目, 2015/05/18-2016/09/27, 完成 我省文化品牌问题的哲学研究, 地、市、厅、局等政府部门项目, 2013/01/31-2013/12/31, 完成 授课信息 哲学与人生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10701300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 /2019-2020 /春学期 /2.0学分 /20701413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2019-2020 /春学期 /48课时 /3.0学分 /1070145100 哲学与人生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10701300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2019-2020 /春学期 /48课时 /3.0学分 /1070145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2070141391 科研奖励 大连市社会科学院2011年度课题结项评审三等奖 2011年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 大连市社科联2014-2015年度课题结项优秀 其他奖励 荣获2018年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9年) 人文学部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 (2019年) 校第十二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6年) 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6年) 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2016年) 辽宁省第十九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 (2015年)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哲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林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经验与成就[J],文化学刊,2018,05:42-47 [2]林丹.The General Approach and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Core Valu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24th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2018 [3]林丹,陈高华.The Evolution and Adjust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re Values[A],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2018,196:337-340 [4]林丹,何美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探索——基于视域融合的视角[J],学理论,2017,10:223-225 [5]林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与基本走向[J],文化软实力,2017,2(2):62-69 [6]朱秀文,林丹.傅伟勋创造性诠释思想的文化现代性启示[J],学理论,2017,4:65-67 [7]林丹.视域融合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案例教学探析[J],学理论,2017,223-225 [8]林丹.傅伟勋创造性诠释思想内容研究[J],学理论,2017,65-67 [9]林丹.Studying on Inheriting and Innovation of Self-Identity Spirit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J],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7,5(1):46-52 [10]林丹.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与现时代文化创新路径*--以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为分析框架[J],人文杂志,2016,10:1-6 [11]林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探析[J],文化软实力,2016,03:69-73 [12]林丹.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J],文化学刊,2016,09:86-93 [13]林丹,崔银河.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建设[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4):294-298,303 [14]林丹.Study on Inspiring Soft Pow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J],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6,6:9-13 [15]林丹.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与现时代文化创新路径[J],人文杂志,2016,10:1-6 [16]林丹,洪晓楠.新地缘政治中提升内容产业软实力的四种武器*--美国发展内容产业对中国的镜鉴[J],人文杂志,2015,3:28-34 [17]林丹,代依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环境分析[J],文化学刊,2014,06:171-178 [18]林丹,洪晓楠.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实践维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4):68-72 [19]林丹.Human Nature-History-Honesty Norms of Scientific Ethics[J],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14,2:69-72 [20]林丹.中华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观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A],辽宁省哲学学会年会学术会议,2014 [21]林丹,冯丹.大连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问题与对策[J],文化学刊,2013,06:151-158 [22]罗芳,林丹.张岱年哲学观初探[J],文化学刊,2013,02:14-19 [23]林丹,洪晓楠.论科学伦理道德规范的3H模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88-92 [24]林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J],文化学刊,2013,01:114-121 [25]洪晓楠,邱金英,林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J],江海学刊,2013,1:202-207 [26]林丹.“Go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Confucius Institute[A],“Go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Confucius Institute,2013,165-168 [27]罗芳,林丹.张岱年的哲学观[J],文化学刊,2013,2:14-19 [28]林丹,李琳.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A],第二届(2012)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2012,94-98 [29]林丹,洪晓楠.大连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矛盾[J],文化学刊,2012,03:124-133 [30]林丹.Comparison Research on Cultural Soft Power of China and the US[J],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2,8(4):81-85 [31]林丹,洪晓楠.“十二五”时期提升大连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战略与具体措施[A],第1届国际文化软实力会议论文汇编,2012 [32]林丹,洪晓楠.The Research on the Soft Power of City Culture[J],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2,3(2):59-62 [33]林丹,洪晓楠.新时期大连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矛盾[J],文化学刊,2012,5:32-36 [34]洪晓楠,林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若干问题[A],第1届国际文化软实力会议论文汇编,2012 [35]林丹,洪晓楠.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的“问题意识”[A],国学与文化自觉,2012,224-234 [36]林丹.风险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98-102 [37]洪晓楠,林丹.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文化意蕴[J],文化学刊,2011,05:30-41 [38]林丹,李琳.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第七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综述[J],文化学刊,2011,03:44-49 [39]Hong Gang,Hong Xiaonan,Lin Dan.Research of Current Japan's Cultural Soft Power[A],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Soft Power (ICNSP),2011,5-10 [40]林丹.风险社会理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4:98-102 [41]洪晓楠,林丹.什么样的文化具有软实力[J],社会科学报,2011,10:3-3 [42]洪晓楠,林丹.Research of Current Japans Cultural Soft Power[A],2011,5-10 [43]洪晓楠,林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若干问题[A],第1届国际文化软实力会议论文汇编,2011 [44]林丹,洪晓楠.The Research on the Soft Power of City Culture[J],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1,2(2):58-63 [45]洪晓楠,林丹.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J],文化学刊,2011,5:30-41 [46]林丹,洪晓楠.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65-69 [47]林丹.解析国家文化软实力[J],文化学刊,2010,06:26-31 [48]洪晓楠,林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J],文化学刊,2010,04:5-8 [49]洪晓楠,林丹.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述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50-55 [50]洪晓楠,林丹.反思现代性:现代性社会基础的解构与重建[J],社会科学辑刊,2009,1:24-27 [51]洪晓楠,林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策略回应——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评介[J],学术交流,2007,4:5-9 [52]洪晓楠,林丹.风险社会中的青年心理问题与治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69-75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