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庆山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1992年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习,1996年本科毕业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1998年提前一年攻读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期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分子技术和理论。2001年7月博士留校毕业,2003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4月博士后出站,2007年晋升为教授,2008年6月被评选为博士导师。2003年4月担任农学院应用生物技术系主任,2009年9月担任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应用生物技术系书记。   进修情况为2003年10月~2004年4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5月,在浙江大学进修基因组学。2006年3月,在香港及澳门进修双语教学。2006年6月至12月,在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院进行合作研究。2007年7-8月在清华大学学习生物信息学。   审稿专家:Euphytica(SCI),Africa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SCI),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和英文版,英文版为SCI),作物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遗传学报(SCI),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作物育种与分子遗传学,作物抗病虫遗传及育种(大豆),高级作物育种学(大豆),植物基因组学,植物生物信息学,农业信息技术。 本专科生课程:种子生物学,种子专业外语,农业科研技能,作物育种学总论,普通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学专业英语,农业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 研究课题:无。 科研项目 1. 2009.6-2010.12,大豆导入系构建及有利隐蔽基因挖掘(2009ZX08009-013B),转基因专项,70万,子课题主持 2. 2010.1-2012.12,大豆SR1基因的抗病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万,主持 3. 2007.1- 2009.12,大豆生育期结构的QTL分析(1152G007),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4万,主持 4. 2006.1- 2008.12,大豆抗病分子机理的研究(GA06B101-2-6,省攻关, 7万元,子课题主持 5. 2004.6-2008.6,大豆抗种粒斑驳应用核心种质研究(2004CB117203-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6万元,子课题主持 6. 2005.1- 2008.12,大豆遗传图谱完善及分子辅助育种研究(LHK-04014),博士后科研启动金,5万元,主持 7. 2007.4- 2009.4,大豆分子辅助育种研究,博士后课题,6万元,主持 成果、专利及获奖 获奖 1.高油大豆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第4 2. 东农55大豆新品种选育,2008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 专利: 1.遗传统计3.0(Genetic Statistics 3.0),软件登记号为2007SR11872,软著登字为077867; 2.资源特征分析1.0(ID Analysis 1.0),软件登记为2007SR11870,软著登字为077865; 3.SSR挖掘1.0(SSR Mining 1.0),软件登记号为2007SR11871,软著登字为077866; 4.组合预测1.0(Combination Forecasting 1.0),软件登记号为2009SR031218,软著登字为0158217; 5.RNA分析1.0(RNA Analysis Tools 1.0),软件登记号为2009SR0339038,软著登字为0160902; 系谱分析1.0(Parentage Analysis 1.0),软件登记号为2009SR016800,软著登字为0143799。 著作: 1. 副主编著作1本,《无公害大豆安全生产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1月。 2. 参编《中国东北优质大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0月。

研究领域

大豆资源创新 大豆分子辅助育种 大豆生物信息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一、已接收,待发表 1. 李灿东,蒋洪蔚,刘春燕,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邱鹏程,张闻博,宋英博,栾奕娜,陈庆山,胡国华。大豆耐旱选择群体QTL定位。作物学报,待出版。 2. 邱鹏程,张闻博,李灿东,蒋洪蔚,刘春燕,范冬梅,曾庆力,胡国华,陈庆山。利用选择导入系分析大豆芽期和苗期耐旱性的遗传重叠。作物学报,待出版。 3. Qi Zhao-ming, Han Xue, Sun Ya-nan, Wu Qiong, Shan Da-peng, Du Xiang-yu, Liu Chun-yan, Jiang Hong-wei, Hu Guo-hua, Chen Qing-shan. An integra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 of oil content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generated using a meta-analysis method for mining gen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in press. SCI收录 4. QI Zhao-Ming, Wang Jia-Lin, Zhang Da-Wei, SUN Ya-Nan, LIU Chun-Yan, HU Guo-Hua, CHEN Qing-Shan. Meta-Analysis of 100-Seed Weight QTLs in Soybe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in press. SCI收录 5. 单大鹏,刘春燕,蒋洪蔚,董晓慧,胡国华,陈庆山。两种方法定位5个地点大豆蛋白质含量QTL。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待出版。 6. 朱命喜,刘洋,吴琼,刘春燕,徐晶,陈庆山,胡国华。大豆SBP转录因子家族的预测分析。大豆科学,2011,待出版。 7. 朱晓双,刘春燕,杨振,蒋洪蔚,陈庆山,胡国华。花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定位及结构分析。大豆科学,2011,待出版。 8. 姜 威,高静瑶,于 妍,张闻博,邱鹏程,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大豆天冬氨酸途径关键酶基因GmASADH的克隆与分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待出版。 二、已发表 1. Zhaoming Qi, Ya-nan Sun, Qiong Wu, Chun-yan Liu, Guo-hua Hu, and Qing-Shan Chen. A meta-analysis of seed protein content QTL in soybean.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2011, (1), doi:10.4141/CJPS09193. SCI收录 2. Zhao-ming Qi, Qiong Wu, Xue Han, Ya-nan Sun, Xiang-yu Du, Chun-yan Liu, Hong-wei Jiang, Guo-hua Hu, Qing-shan Chen. Soybean oil content QTL mapping and integrating with meta-analysis method for mining genes. Euphytica, 2011, DOI 10.1007/s10681-011-0386-1 SCI 3. 张丽伟,齐照明,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基于Meta分析的大豆倒伏性相关QTL的整合。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 6):755-759 4. 刘春燕,齐照明,单大鹏,陈庆山,胡国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多年多点QTL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11):1-9 5. 苗兴芬,朱命喜,徐文平,丁俊杰,于凤瑶,于永梅,杜升伟,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大豆脂肪酸含量的QTL 分析。作物学报,2010,36(9):1498−1505。 6. 朱荣胜,陈庆山,胡振帮,胡国华。大豆复杂性状候选位点的效应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4):108-111。 7. 朱荣胜,陈庆山,杨佳,吴贝贝,吴绪霞,李荟,孟军。大豆叶片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农机化研究,2010,(5):13-16。 8. WANG Jia-lin, LIU Chun-yan, WANG Jing, QI Zhao-ming, LI Hui, HU Guo-hua, CHEN Qing-shan. An Integrated QTL Map of Fungal Disease Resistance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A Method of Meta-Analysis for Mining R Gen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 9(2): 223-232。SCI收录 9. WANG Kun, LI Wen-fu, ZHANG Lei, LIU Chun-yan, ZHU Xiao-shuang, CHEN Qing-shan, HU Guohua. Genet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Two SMV-Resistance Traits in Soybean: Adult-Plant Resistance and Resistance to Seed Coat Mottl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 9(1): 11-18。SCI收录 10. 于妍,姜威,唐敬仙,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大豆天冬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电子定位与结构分析。大豆科学,2010,29(1):22-27。 11. 杜升伟,刘业丽,姚丙晨,白晨,苗兴芬,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大豆转化体系的优化和Dof 4基因转入大豆的研究。大豆科学,2010,29(3):398-402。 12. 宋英博,张敬涛,王囡囡,申晓惠,胡国华,陈庆山。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7):135-138。 13. 宋英博,贾立君,杜永生,王囡囡,邓际华,陈庆山,胡国华。利用叶片反射光谱预测大豆合交98-1667干物重模型。大豆科学,2010,29(3):429-432。 14. 李文福,朱晓双,王晓峰,王堃,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大豆种质对SMV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的SSR标记辅助育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2):239-243。 15. 孙亚男,齐照明,单大鹏,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大豆株高QTL 的定位与整合分析。分子植物育种,2010,8(4):687-693。 16. 张大伟,杜翔宇,刘春燕,单大鹏,吴铮,陈庆山,胡国华。低温胁迫对大豆萌发期生理指标的影响。大豆科学,2010,29(2):228-232。 17. 张闻博,蒋洪蔚,李灿东,邱鹏程,齐照明,刘春燕,姜威,王晶,胡国华,陈庆山。基于元分析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QTL的整合。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 (1):104 – 109。 18. Zhengjun Xia, SATOSHI WATANABE, QINGSHAN CHEN, SHUSEI SATO, KYUYA HARADA. A novel manual pooling system for preparing three-dimensional pools of a deep coverage soybean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 2009, 9(2): 516-524 19. 齐照明,孙亚男,陈立君,郭强,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基于Meta分析的大豆百粒重的QTLs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3795-3803 20. 李灿东,蒋洪蔚,刘春燕,邱鹏程,张闻博,李文福,高运来,陈庆山,胡国华。大豆定向选择群体耐旱性位点基因型分析及QTL定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3):285-292。 21. QI Zhaoming, LI Hui, WU Qiong, SUN Yanan, LIU Chunyan, HU Guohua, and CHEN Qingshan. An Integrated Map of Soybean Physical Map and Genetic Map.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9, 16(2): 12-16 22. 高运来,姚丙晨,刘春燕,李文福,蒋洪蔚,李灿东,张闻博,胡国华,陈庆山。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 分析。植物学报,2009,44 (5):556-561 23. 邱红梅,曹海峰,刘春燕,王家麟,陈立君,刘迎雪,郭强,胡国华,陈庆山。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分子机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121-126 24. 宋万坤,朱命喜,赵阳林,王晶,李文福,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大豆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电子定位及结构分析。作物学报,2009,35(10): 1942-1947 25. 于妍,姜威,唐敬仙,刘春燕,刘迎雪,陈立君,陈庆山,胡国华。利用EST数据克隆大豆天冬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4):651-658。 26. 王晶,宋万坤,张闻博,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大豆昆虫抗性相关QTLs的元分析。遗传,2009,31(9): 953-961。 27. 吴琼,齐照明,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基于元分析的大豆生育期QTL的整合。作物学报, 2009, 35(8): 1418−1424。 28. 蒋洪蔚,李灿东,刘春燕,张闻博,邱鹏程,李文福,高运来,胡国华,陈庆山。大豆导入系群体芽期耐低温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及 QTL 定位。作物学报, 2009, 35(7): 1268−1273。 29. 25.邱红梅,刘春燕,张代军,辛秀君,王家麟,王晶,单彩云,单大鹏,胡国华,陈庆山。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蛋白组研究。作物学报,2009,35(3):1-6。 30. QIU Hong-Mei, LIU Chun-Yan, Zhang Dai-Jun, Xin Xiu-Jun, WANG Jia-Lin, WANG Jing, SHAN Cai-Yun, SHAN Da-Peng, HU Gu-Hua, and CHEN Qing-Shan. Proteome Analysis on Resistance to Phytophora Root Rot in Soybean. Acta Agron Sin, 2009, 35(3): 418–423 31. 李文福,刘春燕,于妍,宋万坤,孙殿君,陈庆山,胡国华。大豆种质资源对东北SMV1号和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1):094-096。 32. 高运来,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的分子ID构建。作物学报,2009,35(2): 211-218。 33. GAO Yun-Lai, ZHU Rong-Sheng, LIU Chun-Yan, LI Wen-Fu, JIANG Hong-Wei, LI Can-Dong, YAO Bing-Chen, HU Guo-Hua, and CHEN Qing-Chan. Construction of Molecular ID in Soybean Cultivars in Heilongjiang. Acta Agron Sin, 2009, 35(2): 211–218 34. 单大鹏,朱荣胜,齐照明,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间的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作物学报,2009,35(1):1-7。 35. 孙佳莹,辛大伟,单彩云,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SSR标记开发软件SSR MINING 1.0的编制。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336-3342。 36. 李文福,刘春燕,高运来,李灿东,蒋洪蔚,王堃,陈庆山,胡国华。大豆种粒斑驳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作物学报,2008 34 (9): 1544-1548。 37. 李灿东,蒋洪蔚,张闻博,邱鹏程,刘春燕,李文福,高运来,陈庆山,胡国华。大豆荚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分子植物育种,2008,6(06):1091-1100。 38. 蒋洪蔚,刘春燕,高运来,李灿东,张闻博,胡国华,陈庆山。作物QTL定位常用作图群体。生物技术通报,2008增刊,12-17。 39. 王晶,朱荣胜,宋万坤,张闻博,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microRNA的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开发方法。生物技术通报,2008增刊,125-130。 40. 于妍,宋万坤,刘春燕,高运来,李文福,孙殿君,陈庆山,胡国华。植物天冬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08增刊,7-11。 41. 宋万坤,于妍,高运来,姜威,刘春燕,孙殿君,陈庆山,胡国华。大豆饱和脂肪酸组分改良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08增刊,18-21。 42. 李灿东,刘春燕,蒋洪蔚,张闻博,陈庆山,胡国华。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生物技术通报,2008增刊,25-29。 43. 单大鹏,齐照明,邱红梅,单彩云,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大豆油分含量相关的QTL间的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作物学报,2008,34(6):952-957 44. LIU Chunyan, QIU Hongmei, WANG Jialin, WANG Jing, CHEN Qingshan, HU Guohua. NBS-LRR proteins and their partners: molecular switches of plant defens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8, 15(4):49-57 , Corresponding author 45. Da-Wei Xin, Hong-Mei Qiu, Da-Peng Shan, Cai-Yun Shan, Chun-Yan Liu, Guo-Hua Hu, Christian Staehelin, and Qing-Shan Chen.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underlying the period of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s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Euphytica, 2008, 162(2):155-165 SCI收录 46. 苗兴芬,陈庆山,华淑英,徐文平,马兰,于永梅。不同种肥对高油大豆籽粒蛋白质、油分产量的动态影响。大豆通报,2007,(3):29-31。 47. 张文杰,单大鹏,胡国华,陈庆山。叶面施肥对大豆合丰42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33-435 48. 刘春燕,栾淮海,裴宇峰,张维耀,刘业丽,何琳,陈庆山,胡国华。大豆形态性状的QTL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3(2):127-133。 49. 于清岩,刘春燕,王家麟,胡国华,陈庆山。大豆花色的QTL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3(2):134-137。 50. 单彩云,刘春燕,姜振峰,邱红梅,单大鹏,张大伟,胡国华,陈庆山。温度对黑龙江大豆主栽品种球蛋白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3(2):115-119。 51. 辛大伟,单大鹏,邱红梅,单彩云,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大豆营养生长期的QTL分析。分子植物育种,2007,5(5):639-647。 52. 王家麟,孙佳莹,于清岩,李亮,王艳丽,宋金壑,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EST-SSRs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生物信息学,2007,(3):140-142。 53. 栾怀海,辛大伟,赵海成,胡国华,陈庆山。微肥对大豆品质性状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294-298。 54. CHEN Qing-shan, ZHANG Zhong-chen, LIU Chun-yan, XIN Da-wei, QIU Hong-mei, SHAN Da-peng, SHAN Cai-yun, and HU Guo-hua. QTL Analysis of Major Agronomic Traits in Soybe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 6(4): 399-405 55. 陈庆山,张忠臣,刘春燕,辛大伟,单大鹏,邱红梅,单彩云。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41-47。 56. 辛大伟,陈庆山,单继勋,刘春燕。不同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动态积累。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592-595。 57. 张文慧,杜吉到,陈庆山,王文辉,闵丽。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研究进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1):22-26。 58. 孙佳莹,辛大伟,王允,辛苗,王家麟,陈庆山。SSR 引物开发的生物信息学算法。生物技术,2006,16(4):79-82。 59. 胡国华,陈庆山,张锡铭。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的探讨。大豆科学,2006,25(2):118-122。 60. 王延伟、智海剑、郭东全、盖钧镒、陈庆山、李凯、李海朝。中国北方春大豆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分布。大豆科学,2005,24(4):263-268。 61. 陈庆山、张忠臣、刘春燕、王伟权、李文滨等。应用(Charleston× 东农594)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SSR大豆遗传图谱。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312-1316。 62. CHEN Qing-shan, ZHANG Zhong-chen, LIU Chun-yan, et al. Construction of Soybean Genetic Map with RIL Population by Charleston × Dongnong 594.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5, 4(11):801-805 63. Chen Qingsha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ecialty index and genetic similarity on soybean germplasm with resistance to Cercospora sojina Hara. China Biotechnology, 2005, 25 (sup.): 155-158 64. 陈庆山、杨春明、刘春燕、辛大伟、邱红梅、单大鹏、金振国、宋英博。RNA分子表达技术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2):235-240。 65. 苗兴芬、陈庆山、刘春燕、申洪波、辛大伟、邱红梅。不同种肥对高油大豆籽粒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动态影响。大豆科学,2005,24(3):206-209。 66. 刘春燕,陈庆山等。大豆抗花叶病毒病侵染初期的表达序列标签分析。作物学报,2005,31(11):1394-1399。 67. 刘春燕,陈庆山等。大豆花叶病毒胁迫诱导的消减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320-322。 杨秀红,陈庆山,杨庆凯,李文滨。大豆NBS类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高技术通讯,2005,15(2):71-78。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