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左铁钏

个人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左铁钏,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主任,中德激光技术中心主任,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86-1992年在德国不来梅应用射线技术研究所(BIAS)从事科研工作,负责完成了13项欧共体、德国科技部和德国工程师协会项目的科研任务。其中,铝合金激光焊接成果处于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被德国宇航公司MBB所采用,该公司制定了全面的技术改造计划——在机身和机翼与内隔板和加强筋的全部连接中采用激光焊接取代原有的铆接工艺,处于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被德国宇航界称为是航空制造业中的一大技术革命。   1992年回国后,左铁钏教授先后创建了“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以及“中德激光技术中心”。主要的科研方向是激光现代制造技术、激光微技术以及能量光电子技术,并以鲜明的研究特色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左铁钏教授在特种材料(如铝、钛、钽等)和特种结构的激光可加工性研究;激光与金属的固态、气态、液态、等离子态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光致等离子体行为与控制研究;激光光束质量、光束传输和聚焦理论的研究;激光制造专家系统和外围系统的研究以及激光微技术的研究等方面独具特色,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作为学术带头人,她带领研究团队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重点项目、973计划项目等40余项重要课题,获得多个科技奖项,其中“大功率激光三维制造技术”、“大功率激光光束光斑质量诊断技术研究”、“工业用千瓦级大功率固体激光器”等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左铁钏教授出版“高强铝合金的激光加工”、“21世纪的先进制造技术——激光加工与工程”、“激光光束质量对传输、聚焦和加工质量的影响”等专著若干部、获得专利十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鉴于多年来左铁钏教授在我国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以及国防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北京市国际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左铁钏教授特别贡献奖。 科研成果:   1. “大功率激光光束光斑质量诊断技术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 “激光三维制造技术”,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 “激光深熔焊接光致等离子体行为与控制”,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 “大功率激光光束光斑质量诊断仪”,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激光制造科学与工程;   2. 特种材料(如铝、钛、钽等)和特种结构的激光可加工性研究;   3. 激光与金属的固态、气态、液态、等离子态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4. 光致等离子体行为与控制研究;   5. 激光光束质量、光束传输和聚焦理论的研究;   6. 激光制造专家系统和外围系统的研究;   7. 激光微成形技术研究;   8. 准分子激光微流控生物芯片的研制;   9. 改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光束质量的研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