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罗炜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6年9月-1990年7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士; 1990年9月-1993年7月,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 1998年9月-2003年7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博士。 任职简历: 1993年7月-1995年8月,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助教; 1995年9月-2004年7月,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讲师; 2004年8月-2012年7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 ; 2012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 2004年-2007年及2010年-2013年,北京大学德语系副主任。 获奖情况: 1994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 1998年获北京大学安泰奖教金; 2006年获北京大学树仁教师奖; 2013年获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教师优秀奖; 译著《浮士德博士》(德国托马斯·曼著)获北京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1997年3月—1998年2月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访学并任教(北京大学公派前往); 1999年10月—2000年3月在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和语言学专业进修(北京大学校际交流项目); 2000年5月—2002年4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德语/荷兰语语文学系学习(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

研究领域

德语文学、比较文学、中德文学文化关系。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罗炜:《〈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德布林哲学思想的演绎》。载:《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第55—60页。 2. 罗炜:《不要低估这种能量——评沃尔夫的新作〈美狄亚·声音〉》。载:《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第134—140页。 3. 罗炜:《试析〈浮士德〉和歌德的改良主义》。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110—113页。 4. 罗炜:《试析〈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开放性的结局》。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第87—90页。 5. 罗炜:《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178—181页。 6. 罗炜:《从〈王伦三跳〉看德布林对中国思想的接受》。载:《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29—140页。 7. Luo, Wei: Alfred Döblin als Bewunderer der chinesischen Kultur. Versuch über Döblins Beschäftigung mit China mit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s Romans Die drei Sprünge des Wang-lun. In: Zhang Yushu, Hans-Georg Kemper u. a. (Hg.): Literaturstraße. Chinesisch-deutsches Jahrbuch fü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 Band 4.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2003, S. 81–106. 8. Luo, Wei: Die konfuzianischen Spuren in Döblins kulturpolitischem Programm Staat und Schriftsteller. In: Zhang Yushu und Horst Thomé (Hg.): Literaturstraße. Chinesisch-deutsches Jahrbuch fü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 Band 5.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2004, S. 101–114. 9. 罗炜:《试析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布林理论著述中的中国元素》。载:澳门高美士街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Centre of Sino-Western Cultural Studies, 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 《中西文化研究》(Journal of Sino-Western Cultural Studies)半年刊。2011年6月。总第19、20期第75—86页。 10. 罗炜:《〈最后一个威英费尔特〉译本序》。载: [瑞士]马丁·苏特著《最后一个威英费尔特》。罗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第1—9页。 11. Luo, Wei: „Europäer sind unglücklich im Umgang mit Chinesen“. Alfred Döblins Beschäftigung mit China in der Zeit der Weimarer Republik. In: Almut Hille, Gregor Streim u.a. (Hrsg.): Deutsch-Chinesische Annäherungen. Kultureller Austausch und gegenseitige Wahrnehmung in der Zwischenkriegszeit. Köln, Weimar und Wien: Böhlau Verlag 2011. S. 91–104. 12. 罗炜:《暴戾和沦丧的村庄——评赫塔·米勒处女作〈低地〉》。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第143—147页。 13. 罗炜:《布莱希特和孔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 期第125—131页。 14. 罗炜:《一部纳粹暴政的史前史——论<学生托乐思的迷惘>的自传色彩和政治寓意》。载:《长江论坛》2012年第1期第74—79页。 15. 罗炜:《〈浮士德博士〉译本序》。载:[德国]托马斯·曼著《浮士德博士》。罗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第1—16页。 16. 罗炜:《从〈王伦三跳〉看德布林儒道并重的汉学基础》。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166—168页。 17. Luo, Wei: Versuch über Alfred Döblins chinesische Erzählung Der Überfall auf Chao-lao-sü. In: Uwe Japp u. Aihong Jiang (Hg.): China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1827–1988. Frankfurt a. Main: Peter Lang 2012. S. 115–124. 18. 罗炜:《德语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载:《文艺报》,2014年8月11日5版。 19. 罗炜:《西格弗里德·伦茨:理解的文学》。载:《文艺报》,2014年11月7日3版。 20. 罗炜:《君特·格拉斯的诗情与画意》。载:《文艺报》,2015年6月8日5版。 21. 罗炜:《从德中文学关系研究实践看“侨易学”的意义与问题》。载:《跨文化对话》(33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6月第1版第194—202页。 22. 罗炜:《布莱希特笔下的“老子出关”》。载:叶隽主编:《侨易》(第二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第119-136页。 23. 罗炜:《德布林和庄子》。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2—11页。

学术兼职

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 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成员; 民革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妇委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