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77级本科毕业(1982),留校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1986),继续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首批二级教授(2008),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2010),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2018)。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
主要兼职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组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中国社科院文史哲部高评委委员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
深圳市政协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宗教文化学会副会长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领域
宗教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宗教文化、基督教神哲学、中西哲学与宗教比较研究、当代中国宗教与政策研究、“宗教中国化”研究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全球宗教格局”探析,《北京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深描“中国本土仪轨传统的文化底蕴”,《民俗研究》2020年第6期
重新认识“宗教与社会”——以宗教对欧美社会的深层影响为例,《世界宗教研究》2020第5期
“凝聚共识”的根基在于“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宗教》2020年第7期
全球宗教问题与世界宗教知识,《宗教学研究》2020年第3期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宗教学,《中国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春之卷)
世界宗教统计数据及其问题分析,《世界宗教评论》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
中国宗教文化的主要特点与优良传统,《世界宗教评论》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
经典解释与宗教中国化——道安的佛经翻译与解释理论的学术启迪,《北京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史料、史实与史证——重估“传教士所撰中国文献”的价值,《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5期
道安的启迪——佛教中国化的根基,《中国宗教》2019年第7期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宗教》2019年第11期
重新认识“宗教与中国文化传统”,《宗教与哲学》第八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丁光训论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上),《中国宗教》2018年第1期
丁光训论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下),《中国宗教》2018年第2期
重温马克思的精神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方法论源泉,《中国宗教》2018年第5期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民俗研究》2018年第4期
中国文化传统研究要述,《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夏之卷)
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一个新切入点,《宗教与哲学》第七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概念问题,《宗教与哲学》第六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全球化背景下宗教研究的新趋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敦本务实,坚持中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国宗教》2017年第5期
丁光训的“基督教中国化”思想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5期
“外来宗教概念暨宗教观”反思——远溯明末清初传教士的中西方宗教观,《世界宗教评论》第二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
重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人文宗教研究》第九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
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钱穆再论“中国无宗教”,《宗教与哲学》第五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宗教中国化”义理沉思,《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3期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他山之石”,《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5期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反思,《学术月刊》2016年第11期,附:重建中国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张志刚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16年第11期
钱穆的宗教观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从世界宗教史规律看“宗教中国化”,《中国宗教》2016年第6期
“宗教中国化”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31日
宗教对话的两条基本途径,《中国宗教》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