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子龙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李子龙,主任医师,二级岗位,任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浙江省浙东区域专病中心(急诊医学)负责人,宁波大学医学院急诊医学研究所所长,宁波市心肺脑复苏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宁波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创伤学组组长。 长期从事严重创伤心肺复苏为主的急危重症临床救治工作,近5年内主持市厅级课题3项,参与课题研究1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与参译专著各4部,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宁波市科技三等奖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19年度王正国创伤医学奖优秀医师奖,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一名,并承担宁波大学医学院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工作。 工作经历: 1978年至1983年就读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83年至今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工作,1987年至1988年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心血管专业,1996年在上海长征医院进修危重病,1997年在浙一医院进修危重病,2001年至2002年在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班学习结业。 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临床: 1.建立了县域乡—镇—市—120三级网络救治体系,高年资专家24小时在线指导机制,开通了音频、视屏双向传输的云抢救功能,使区域内任何医院都能在第一时间实施规范化、同质化救治,试运行中 2.建立了院前—院内—ICU急诊科建设模式,在全国最早践行了急诊科建设的三环理论。目前抢救成功率达99.16%,此模式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目前正在探索陆空一体化救援和多医院联合救治模式,将本区域的急救水平提升到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3.对创伤救治实行了一站式全程管理模式,严重多发伤(ISS≥16分)救治死亡率<5%(国际水平5-10%),被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推荐为中国县级医院创伤救治的余姚模式。 4.建立了余姚市心电远程会诊中心、余姚市胸痛中心,提高了对胸痛患者的诊疗水平,目前在时间窗内的急性心梗实行PCI率>90%。 5.在质量管理上,开发了多个质控软件,近几年无重大医疗纠纷发生。对所有环节都制定了更合理的流程,对每个急诊抢救患者均能缩短3—5分钟的响应时间,突出“快”。 二、科研: 1.建立余姚医疗卫生领域首家院士工作站,建立了国家重点创伤实验室生物样本库余姚子库。 2.2016年申报成功宁波市心肺脑复苏重点实验室,是全省县级医院唯一能建大动物模型的实验室。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编号 项目起止时间 县级行政区域内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 省医药卫生科研/面上项目 2018KY757 2018-01;2020-12 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编号 结题日期 县级行政区域内严重创伤规范急救网络体系建设的研究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 2013-06;2015-06 2013KYA191 2016-11 社区远程心电会诊网络建设与应用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 2012-06;2014-12 2012ZHB014 2015-12 可视化技术及综合信息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运用 宁波市科技项目 2011-01;2012-12 2012-12 肺源性和非肺源性ARDS呼吸力学的比较 省卫生厅 2004-01;2005-12 2006-03 出版著作和教材情况 著作名称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本人排名 急诊质量网络建设管理标准及规范 宁波出版社 2013-12 其他 急诊外科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11 其他 急诊医师规范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05 其他 急诊管理制度与诊疗常规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01 其他 高级灾难医学救援手册 浙大学出版社 2007-12 其他 科研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 获批年度 获奖等级 本人排名 可视化技术及综合信息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4 三等奖 第一名 县区域急诊医学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及其示范应用 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6 二等奖 第一名 肢体缺血后处理单独与联合乳化七氟烷后处理对猪心肺复苏后心脑功能的影响 省医药卫生科技奖 2018 三等奖 第二名 县区域急诊医学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及其示范应用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8 三等奖 第一名 心脏骤停复苏救治技术的系统研究及临床应用推广 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8 三等奖 第二名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年度 本人排名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优秀讲师 三等奖 2018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创伤救治、心血管、急危重重症、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学术论文 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本人署名情况 发表时间 收录情况 中小学生进行胸外按压培训的适应年龄探讨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通讯作者 2019-05 无 县级医院急诊医学科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8-10 无 Regionalwhole-coursetraumacareeExperiencesfromacounty-levelhospital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2018-10 无 消退素D1对猪心肺复苏后心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7-10 无 舌下微循环变化在猪失血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6-10 无 RemotePostconditioningAloneandCombinedwithHypothermiaImprovedPostresuscitationCardiacandNeurologicalOutcomesinSwine BioMedResearchInternational 通讯作者 2016-12 SCI三区 肢体缺血后处理单用或联合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机体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通讯作者 2016-12 无 院前公众自救互救系统的设想与构建——一键自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2016-09 无 基层医疗机构区域心电远程会诊网络运行效果分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通讯作者 2016-02 无 热射病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6-08 无 肢体缺血后处理联合亚低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6-01 无 余姚市区域性基层医疗心电图远程会诊网络医患满意度调查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通讯作者 2015-11 无 长时程猪室颤心脏骤停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5-10 无 县级区域心电会诊网络的构建和应用 心电与循环 通讯作者 2015-09 无 网络心电会诊中心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中国急救医学 通讯作者 2015-09 无 区域性基层医疗心电图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模式与应用效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5-06 无 负压冲洗引流术在21例犬严重撕咬伤中应用体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4-09 无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减压时机的选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2014-05 无 叹气样呼吸对大鼠心脏停搏时间及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2014-06 无 可视化信息技术在县级城市院前急救医疗中的探索和应用实践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第一作者 2013-03 无 肺源性和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的顺应性及呼吸功比较 现代实用医学 第一作者 2009-08 无 蛋白酶抑制剂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第一作者 2005-08 无 大剂量的钾对碳酸钡中毒的急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第一作者 2002-06 无

学术兼职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浙江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灾害院内救治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常委 第一届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急诊、ICU质量控制专家组特邀专家 浙江省急诊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宁波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 宁波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创伤学组组长 浙江省毒理学会第一届临床药物治疗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一届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常委 宁波市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社会急救研究与推广学组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