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蓝俊康

个人简介

一、基本情况 蓝俊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66年5月出生,祖籍广西马山县。198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91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1年9月到桂林工学院任教(后升格为桂林理工大学),2000年获副教授职称,2006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水土保持、水污染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迄今发表的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2008年主编并出版一部水利专业规范核心教材,2017年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2017年为广东省编写2部地下水污染调查及修复治理的地方标准/导则。 四、科研项目 1、2006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优化广西高校年轻教师成长环境的探索》(2006C31);主持 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种Ca-Cr(Ⅲ)-Cr(VI)新晶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14GXNSFAA118336);主持;年限2014-06-01至2017-05-31 3、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利用含铬污泥制备土聚水泥的可行性研究》(桂教科研[2006]26号之138号;主持 4、广西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多孔水泥土净化有机污水的研究》(桂科能0701K009);主持 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土壤环境变化对腐殖酸行为的影响》(桂科自98112029);参与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的内在生物修复作用研究(40262003)》;参与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乙醇混合汽油污染地下水中乙醇的环境效应及修复》(编号40672200);参与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砷酸盐固溶体的溶解作用及其环境效应》(40773059);参与 9、广西灵山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桂国土资办[2009]250号);参与 1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岩溶洞穴中火硝的分布特征与成因研究》(桂科自0991249).参与 11、广西崇左市稀土分离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I级评估).主持(2012年完成并通过评审) 12、平果赤泥堆场拟建剩余2#地块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I级);主持(2013年完成并通过评审) 13、广西钦州硫酸锌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II级);(参加,2014年通过评审) 14、广西钟山—富川县花山稀土矿区南矿段采矿权申报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I级);主持 15、灵川县大镜野猪江铅锌矿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二级);(主持) 16、灵川县大镜磨槽江铅锌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水文地质详查.主持(2014年完成;已通过评审) 17、灵川县大镜野猪江铅锌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水文地质详查.主持. 18、贺州新丰水电站河床开挖后对两岸地下水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及预测.主持(2015年结题) 19、案例分析法在工程地质勘察及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016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万) 20、广东省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技术导则与修复标准的制定研究。主持,2017年 21.广西南宁龙光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饲料添加剂生产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二级);主持,2017 22、广西生态铝工业基地防城港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级);主持,2018.01-2018.06 23、平果县大隆铝土矿矿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项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三级);主持,2018.09-2018.12 (二)主编的教材 1、蓝俊康,郭纯青.水文地质勘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11月.(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 2、蓝俊康,郭纯青.水文地质勘察(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年9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 3、蓝俊康.市政工程勘察[M](桂林理工大学内部讲义) (三)科研获奖 参与的项目《浅层地下水中燃油污染物BTEX的内在生物降解与修复策略研究》获桂林市201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度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研究领域

(1)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估 (3)固体废弃物处置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蓝俊康.王焰新.SO42-对复合水泥固化处理Cr(VI)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05年10月,Vol.33.No.10:1266-1270(EI核心检索:05509546123) 2.蓝俊康.王焰新.无石膏复合水泥固化处理Pb(Ⅱ),Cr(VI)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月,Vol.28,No.1:44-47(EI核心检索:06099733359) 3.蓝俊康,丁凯,赵付明,陈余道,吴孟.钙矾石对Cd(Ⅱ)的化学俘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0月,29(10):1~4.(EICompendex:074710937574) 4.LanJunkang,DingKai,WuMeng.LiuBaojian.ChemicalEntrapmentofDivalentLeadByEttringite[A].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informaticsandBiomedicalEngineering(ICBBE2009),Vol.Ⅶ.[C].June11-16,2009,Beijing,China.(INSPECAccessionNumber:10777444;EICompendex:20095312596580) 5.Jun-kangLan,Bao-jianLiu.TheEffectAndMechanismOfCement-soilUsingForSewagePurification.Th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informaticsandBiomedicalEngineering(ICBBE2010),Vol.Ⅱ.June11-16,2010,Chengdu,China.(EICompendex:20103613208123) 6.Jun-kangLan,Bao-jianLiu.ComparingthePurificationeffectsofSewageWaterbyDifferentKindsofPorousEco-concrete.The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informaticsandBiomedicalEngineering(ICBBE2011),May10-12,2011,Wuhan,China.(EICompendex:20112814141556) 7.JieShi,Jun-kangLan.Predictingtheimpactofriverbedexcavationontheburieddepthofgroundwatertableandcapillarywaterzoneintheriverbanks-takingXifenghydropowerstationasanexample.2017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sinEnergy,EnvironmentandChemicalEngineering(AEECE2017).May26,2017-May28,2017.Chengdu,China.(EICompendex:20172803924475). 8.Yi-minLIANG,Jun-kangLANandZhi-xiongWEN.SimulationandPredictionofGroundwaterpollutionfromplannedfeedadditiveprojectinNaningCitybasedonGMSmodel.2017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ergyengineer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EEEP2017),December,15-17,2017,Guangzhou,China. 9.ZhixiongWen,RonglingLiandJunkangLan.MeteorologicalForecastingandAlarmingSystemAgainstGeologicalDisastersinLongshengCounty,GuangxiProvince.The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ustainableEnergyandEnvironmentEngineering(ICSEEE2017),October14-15,2017,Zhuhai,China. 10.蓝俊康,吴孟,丁凯,陈余道.C—S—H在形成过程中对CrO42-的俘获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0月,31(20):55-57. 11.蓝俊康,刘宝剑.不同材料的生态混凝土对污水净化效果的比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2月,Vol.33,No.2:110-114 12.蓝俊康,蓝艳红.集雨工程的水质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2,Vol.8:23~25.(中文核心期刊) 13.蓝俊康,刘宝剑.生态混凝土净化生活污水的机理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1月,33(12):90-93 14.蓝俊康,王焰新.利用铁屑腐蚀电池原位修复被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Vol.21.No.3:84~88.(中文核心期刊) 15.蓝俊康,王焰新.利用复合水泥固化Pb2+的机理探讨.硅酸盐通报.2005年8月,24(4):10-15(中文核心期刊) 16.蓝俊康.王焰新.几种含铬钙矾石的合成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4年7月,TotalNo.177:16-18.(中文核心期刊) 17.蓝俊康.王焰新.铬酸型钙矾石与硫酸型钙矾石的差异性研究[J].混凝土,2004,第10期,TotalNo.180:8-11(中文核心期刊) 18.蓝俊康,吴孟,王焰新,丁凯.C—S—H对Cr(VI)、Pb(Ⅱ)的俘获作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第6A期:52-56. 19.蓝俊康.据液相SO42-的浓度的变化解译钙矾石的热稳定性[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24(4):480-482.(中文核心期刊) 20.蓝俊康,丁凯,王焰新.钙矾石对Pb、Zn、Cd的化学俘获[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3):330-334(中文核心期刊) 21.蓝俊康,胡钦君,王焰新.水化硅酸钙对Cr(VI)的吸附作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26(2):263-267(中文核心期刊) 22.蓝俊康.C-S-H结构的演变及其对Pb(Ⅱ)的俘获[J].桂林工学院学报(资源与环境专辑),2008年7月,28(增刊2):69~71. 23.蓝俊康,丁凯,吴孟,刘宝剑.钙矾石对Pb(Ⅱ)的俘获机理.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4):531-534 24.蓝俊康.污染物的固化/安定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04年5月(s):138-141.(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25.蓝俊康,刘宝剑.多孔水泥土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31(2):233-237.(中文核心期刊) 26.廖海吉,蓝俊康,黄希明.层次分析法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中的应用—广西灵山县为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33(4):634-639(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27.洪淑娜,蓝俊康,陈丽娜,夏源.利用GMS模型预测崇左市拟建稀土分离项目影响区岩溶水污染.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Vol.34,No.1:99-106(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28.陈丽娜,洪淑娜,蓝俊康.管道型岩溶地下水水资源量计算方法探讨[J],人民珠江,2014,(2):38-40. 29.黎容伶,蓝俊康,陆海建,夏源.广西平果县赤泥堆场周边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34(4):666-672.(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0.黎容伶,蓝俊康,陆海建,夏源.基于GIS模型预测磨槽江矿矿坑涌水量[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35(1):60-66.(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1.陆海建,蓝俊康,黎容伶.广西平果铝赤泥堆场对岩溶含水层的污染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3):295-300.(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2.廖海吉,蓝俊康,洪淑娜,闫志为,黄希明.汤水寨温泉带状热储特征及其热储量评价[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33(3):449-453.(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3.洪淑娜,蓝俊康,陈丽娜.基于GMS的模拟结果绘制岩溶区地下水位等值线图[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113-117(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4.李有光,蓝俊康,黎容伶,杨标.广西花山花岗岩体风化带渗透系数[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36(4):681-687.(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5.施杰,蓝俊康,潘绍日,夏源.河床深挖对两岸地下水位及毛细水带埋深的影响预测--以新丰水电站为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7,37(2):285-292.(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6.温智熊,蓝俊康,梁一敏.广西龙胜县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预报[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8,38(3):464-468.(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7.温智熊,梁一敏,蓝俊康.基于GMS模拟预测南宁市某拟建饲料添加剂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J].工业安全与环境保护,2019.(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8.梁一敏,蓝俊康.基于GMS模拟预测硫酸储罐泄漏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以南宁某饲料添加剂厂为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39(1):(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39.程亚平,洪淑娜,蓝俊康,夏源,周运福.钦州硫酸锌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4):176-182. 40.蓝俊康.柳州市红粘土对Zn2+的吸附平衡实验[J].1995年7月.桂林工学院学报,Vol.15,No.3:265~268。(获94~95年度广西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 41.蓝俊康.桂林市岩溶塌陷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4月,16(2):150~155。(获96~97年度广西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 42.蓝俊康.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地下水水-岩作用模拟[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10月,Vol.16,No.4:410~414。(获96~97年度广西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 43.蓝俊康.南宁市地下水Fe离子的成因及其超标率升高的机理探讨[J].广西地质,1997年3月,10(1):57~63.(获得96~97年度广西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 44.蓝俊康.模拟酸雨对灰岩的侵蚀性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4月,17(2):164~169。(获1998年度广西地质学会“希望之星”优秀论文) 45.蓝俊康.酸雨对灰岩侵蚀过程的模拟计算[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10月,17(4):372~376.(被CA摘录)。 46.蓝俊康.柳州市年降雨量序列的拟合预测[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8年4月,18(2):161~164。 47.蓝俊康,王焰新.酸性气体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研究进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9月,13(3):22~26. 48.蓝俊康.铁屑在工业废水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4月,1(4):27~29. 49.蓝俊康.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4月,15(1):22~26. 50.蓝俊康.污染物固化/安定化处理的种类和研究应用现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9月,16(3):281-286 51.蓝俊康,陈学军.桂林市郊抽水致塌的试验研究.桂林工学院学报(资环系专刊),2000年1月,Vol.20.. 52.蓝俊康.TCE污染的地下水修复技术与研究进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12(2):40~44. 53.蓝俊康.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施工方法和设备类型[J].广西地质,2001,14(3):71~75. 54.蓝俊康.地下水工程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前景[J].地下水,2008年7月,30(4):5~8. 55.蓝俊康.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及其内容探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高校研究专辑. 56.蓝俊康.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年高校研究专缉:13~17 57.蓝俊康,张红霞.构建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新课程体系的措施[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年高校研究专缉:27~30 58.蓝俊康,陈余道,蒋亚萍.加大“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与实施策略[J]①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163-165. 59.蓝俊康,林华,朱义年.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其质量控制[J].成功(教育),2012,(4):3-4. 60.蓝俊康.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的种类[J].四川环境,2006年6月,25(3):90-94. 61.蓝俊康,丁剀,吴孟.水化硅酸钙在形成过程中对Cd(Ⅱ)、Zn(Ⅱ)的俘获作用[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年8月,25(3):195-197. 62.蓝俊康.采用无石膏的复合水泥固化处理Pb(Ⅱ),Cr(VI)的探讨[A].见(In):周志中.年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459-464 63.蓝俊康.优化广西高校年轻教师成长环境的探索[J].桂林工学院学报高校研究专辑,2008:19~22. 64.蓝俊康.提高污染物水泥固化体的抗渗性与强度的措施[A].In:2006科技学术论文集•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C].2006年7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543-546 65.蓝俊康.污染物的玻璃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环境污染与治理,2004年12月,No.6(中文核心期刊,网络板) 66.蓝俊康.加大“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与实施策略[A].屏风论道——桂林工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20年[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143-149. 67.蓝俊康,张东强.渗漏病险水库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及手段[J].南方国土资源,2008年4月,总第64期:36~38. 68.蓝俊康.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其质量控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高校研究专缉,2012年6月: 69.林玉琴,高明,蓝俊康.山东淄博东周地下水污染的模拟试验及硬度异常的机理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1,3(3):304-309.(中文核心期刊) 70.刘康怀,蓝俊康.广西红壤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分析[J].2000年,农业环境保护,19(1):32-34. 71.刘康怀,李纯,蓝俊康.广西红壤类土的地球化学演化和退化[J].广西科学,2001,18(3):215~217. 72.唐文清,曾光明,蓝俊康,等.碳羟基磷灰石对废水中Cd2+的吸附[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年7月,Vol.26,No.3:389~392(中文核心期刊) 73.唐文清,曾光明,李小明,蓝俊康,陈朝猛,颜环环.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u2+的吸附[J].化工环保,2006年8月,26(4):325~328(中文核心期刊) 74.李有光,蓝俊康,陆海建.野猪江矿矿坑涌水量的预测[J].西部资源,2016,(4):141-145. 75.李纯,刘康怀,兰俊康.腐植酸及其土壤环境保护意义[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1年8月,17(3):129-132. 76.张力,李艳红,宋申年,兰俊康等.测定土壤有机质分析方法中油浴加热技术的改进.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3月,19(1):16-18. 77.刘康怀,李纯,兰俊康,张力.广西主要类型土壤腐植酸的环境化学特征[J].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2月,21(1):49-51.(中文核心期刊) 78.赵付明,蓝俊康,吴孟.粉煤灰、炉渣、变高岭石释放活性铝及活性硅性能的研究[A].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资源环境与客人持续发展[C],广西科技出版社,2006,pp:451-453 79.刘宝剑,蓝俊康.利用土聚技术固化处理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7,26(4):93~96. 80.张东强,蓝俊康,刘宝剑煤的开采与加工对地下水的污染与防治措施[J].地下水,2008,30(6):87-90. 81.廖海吉,蓝俊康.灵山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地下水,2012,34(3):197~200 82.劳丽燕,冯志秦,蓝俊康,廖海吉.灵山县花岗岩风化壳表土层的渗水试验[J].地下水,2013,35(3):13-15 83.钱攀宇,符荣华,蓝俊康.广西龙胜矮岭温泉的形成条件及水化学特征[J].地下水,2013,35(5):1-3. 84.吴伟志,莫燕娟,黄丽霞,蓝俊康.贺州大汤温泉的形成条件及其水化学特征[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3,29(4):230-234. 85.程亚平,洪淑娜,蓝俊康,夏源,周运福.钦州硫酸锌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4):176-18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