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大放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吴大放,博士,副教授,硕导。2010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获“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入选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A证)、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专家库专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4月-2017年12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区域规划领域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市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3部,获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获国土资源(广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1篇,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奖一等奖3篇、二等奖1篇。培养硕士生5人,其中毕业2人。 主讲课程 本科生:《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整治工程》、《土地经济学》、《不动产管理》、《中国土地科学》 研究生:《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与生态经济》、《土地变化与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务实》 教育与工作经历 2000.09-2004.07,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士学位 2004.09-2007.07,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2007.09-2010.06,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获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2010.07-2016.1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讲师 2015.04-2017.12,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管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2017.01-至今,广州大学地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科研项目 [1]2012.0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101078),“中尺度地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模拟研究—以珠海市为例”,经费25万元。 [2]2014.09-2016.09,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自然科学类)项目(2014KTSCX090),“耕生态安全评价模拟与多功能保护研究”,经费6万元。 [3]2014.01-2016.05,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2013JK134),“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典型案例教学研究”,经费自筹。 [4]2016.06-2019.12,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不动产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经费10万元。 [5]2017.10-2019.1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7XGL44),“广州市耕地变化与生态风险评估”,经费4万元。 [6]2017.10-2020.10,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7SFKC32),《土地利用规划学》,经费5万元。 [7]2018.11-2019.12,委托项目(2019002),“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前期研究”,经费12万元。 [8]2018.12-2021.11,委托项目(20190134),“惠州市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前期调研”,经费12万元。 【著作】 [1]谢献春,吴大放主编.不动产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化学与资源环境分社),2015年3月。(参编第五、十一章) [2]杨木壮,林媚珍等主编.国土资源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化学与资源环境分社),2014年3月。(参编第二章第四节) [3]滕丽,冯艳芬,韦国庆等主编.国土与房地产实习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化学与资源环境分社),2016年6月。(参编第六章) [4]杨木壮,刘武,徐兴彬等编著.不动产测绘[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参编第一章) 【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吴大放,董玉祥,刘艳艳,刘毅华.耕地景观流失评价系统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4SR092273,2014.7.7 [2]吴大放,李若诗.慢递业务系统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4SR092951,2014.7.8 [3]吴大放,童维贞.大型体育场地综合利用评价系统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4SR188960,2014.12.5 [4]吴大放,彭凌西,刘毅华.耕地功能评价系统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5SR005910,2015.1.12 [5]吴大放,刘毅华,彭凌西.土地集约评价系统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5SR003683,2015.1.8 [6]吴大放,陈圳山,韩宁,李福芳.慢递业务系统v2.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6SR110452,2016.5.18 获奖情况 [1]珠海市近35年耕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编号:2010-R1-11),2010年7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1)。 [2]珠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流失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分析—以珠海市为例(编号:2010-R1-13),2010年7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2)。 [3]基于房屋数据库的城中村消防及洪涝风险评估—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2011年11月第四届华南高校“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奖三等奖(第1指导老师,华南12个省份共14支比赛队伍排名第4)。 [4]基于GIS的珠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研究,2012年11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排名第1)。 [5]广州大学城自然与人文之美—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现状调查与分析,2012年11月第五届华南高校“地理文化presentation”大赛奖优胜奖(第1指导老师,华南5个省份共11支比赛队伍)。 [6]广州市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及应用(编号:2014001),2014年8月2014年国土资源(广东)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8)。 [7]广州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2015年5月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1指导老师)。 [8]广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编号:2015007),2015年7月2015年国土资源(广东)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排名第8)。 [9]中尺度地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以珠海市为例(编号:2015-R2-17),2015年7月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奖二等奖(排名第1)。 [10]基于时空视角的珠海市耕地保护区位选择(编号:2016-R1-19),2016年7月25日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排名第1)。 [11]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编号:2017003),2017年7月第五届国土资源(广东)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排名第3)。 [12]珠海市耕地生态补偿研究,2017年10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热带亚热带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与区域新型发展战略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排名第2)。

研究领域

耕地生态评价与模拟预测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 区域规划与乡村振兴发展 新型城镇化土地利用问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崔卫国,文倩,吴大放,等.基于DEM的土壤理化性质空间统计与三维表达—以湖南醴陵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78-82. [2]崔卫国,文倩,刘艳艳,吴大放,等.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2):228-234. [3]吴大放,刘艳艳,董玉祥,等.珠海市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9,29(5):472-476. [4]刘艳艳,文倩,崔卫国,吴大放,等.县域尺度不同地貌类型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3):89-94. [5]吴大放,董玉祥,刘艳艳,等.我国耕地数量、质量与空间变化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10,30(2):108-113. [6]吴大放,刘艳艳,董玉祥,等.珠海市建设用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2):226-232. [7]DafangWu,YanyanLiu,YihuaLiu,etal.StudyonAvailableCopperContentinCultivatedSoilsandItsAffectingFactorsinZhuhai[C].The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ergyandEnvironmentTechnology,Borrego,2010,1350-1353.(EI收录) [8]刘艳艳,吴大放,董玉祥,等.珠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相关性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30(3):68-72. [9]陈梅英,郑荣宝,吴大放.基于TOPSIS与PSR结合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以花都区为例[J].热带地理,2010,30(3):227-231. [10]刘艳艳,吴大放,王朝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1):69-75. [11]刘艳艳,吴大放,曾乐春,等.1988-2008年珠海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J].热带地理,2011,31(2):199-204. [12]陈昆仑,吴大放,薛德升.西方城市环境议题及其研究述评[J].热带地理,2012,32(1):98-106. [13]陈浩龙,刘毅华,吴大放,等.基于县域单元的广东省土地利用绩效空间差异研究[J].热带地理,2013,33(1):48-55. [14]吴大放,刘艳艳.基于RS/GIS的珠海市城市空间扩展[J].热带地理,2013,33(4):473-479. [15]吴大放,刘艳艳,王朝晖.基于Logistic-CA的珠海市耕地变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1):140-147. [16]吴大放,刘艳艳,刘毅华,等.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3):257-267. [17]吴大放,姚漪颖,刘艳艳,等.广州市1996-2012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6):166-175. [18]刘毅华,陈浩龙,林彰平,吴大放.城中村非正规经济的空间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5):126-134. [19]吴大放,刘艳艳,陈剑波,等.城中村火灾防灾能力评价及等级划分—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4):107-110,+115. [20]孟鹏,冯广京,吴大放,张冰松.“多规冲突”根源与“多规融合”原则—基于“土地利用冲突与‘多规融合’研讨会”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8):3-9,+72. [21]吴大放,姚漪颖,刘艳艳,刘毅华,吴嘉欣.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J].生态科学,2016,35(5):160-168. [22]李久枫,刘艳艳,吴大放,等.近3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未来预测[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1):156-166. [23]何尹杰,吴大放,刘艳艳,等.1982-2009年珠海市耕地质量时空演变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2):86-94. [24]何尹杰,吴大放,刘艳艳.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8,33(12):1259-1271. [25]吴大放,刘艳艳,张晓露,等.1990—2014年广州市耕地功能评价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2):64-72. [26]黎怡姗,吴大放,刘艳艳.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4):502-512.

学术兼职

担任《中国土地科学》、《经济地理》、《世界地理研究》、《热带地理》、《经济经纬》、《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等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2010/10–至今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AC会员 2012/09–2016/12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 2012/11–至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S300001248M)会员 2013/12–至今广东省土地学会会员/理事 2016/10–至今中国土地学会(I175100159M)会员 2017/01–至今广东省生态学会(201701120)会员 2017/03–至今广东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专家库专家 2017/06–至今中国地理学会(S110011056M)会员 2018/01–2020/07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五届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8/12–至今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A证) 2019/01–2021/12韶关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