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38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卢大顺:筑牢基础,用细心诠释思考力
卢大顺:筑牢基础,用细心诠释思考力
发布时间:2020-04-19

图文来源 ∣ 余   涛

2020年419日,课题组在线上进行课题分享时,卢大顺同学对他的课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将相关的文献方法全部统一整理,深刻分析、对比,理清了文献之间的关联和异同,对自己的课题了然于心,并且注意到了微小的细节,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对此,他对自己在整理、分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见解发表了感想:

在研究生期间,不管是化学还是药学专业,都有可能遇到和我一样的困难。有的人可能很顺利,接手的实验进展很快,运气更好一点,三年都很顺利,也有人可能长久的困在泥潭中,可能好不容易走出一浅沟,又掉到一深坑,企业横向的工艺研发的确很磨练人,一方面是企业要求非常高,这也可能分企业,至少我们接触的多数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注射类药品,而且很多是管控类的。正是因为等等这些因素,做企业的药品研发就变得很麻烦。比如氯巴占当初稀里糊涂的接受了几个杂质,一个分离的问题已经让大家都心力交瘁,现在回想出来,有几点教训,当初因为确实本科没做过化学实验,本身也没学过有机化学,因为考研才自学的专业课。实际操作是一点都不会,柱层析都没整明白,刚开始就为了把那几个杂质分离清楚,花了不少时间,不停的柱层析,后来随着对药品整个行业的逐步了解,开始有了清晰的认识,企业里面这种类型的药品是不会使用柱层析的,工厂里面很多工人有的并不是专业就是这个,他们有的只是操作员,只需要遵照安全正确安全的规范的流程操作,即使什么也不会,也可以一样做出来成品,所以如果在做企业横向时,如果做到的最佳工艺是需要柱层析的,是不是应该先问一下自己,这是最好的吗?可能有人会觉得自己每天过了多少根柱子,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上面是很让人感动的,但能否不必要花这么多时间,是否可以更简单的解决,因为企业追求的是效益和收益,如果花了时间没有问题解决,其实不是很值得鼓励。希望大家能摸索出更好的办法。前期自己确实没有深入思考,也是大家一起分杂质,分得不纯,不停返工,时间精力都花了,也没解决。后来是实在逼上梁山了,不得不去解决,才开始剖析其中所有存在的问题,最终用了较简单的方法,重结晶把每一步杂质分离出来。后面接手氟马西尼其实心里有预判,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是百密一疏,而且是致命疏忽,手里的文献太少,而且还有一篇一通乱写,干扰性极大的文献,当然自己不可能通过作者和出版商,纹饰,句段,判定是官窑,还是赝品,由于文献太少,又非常相关,所以拿来参考,但是错误或者有严重瑕疵的文献是影响非常大的,尤其是在路线不通时候,会严重干扰到实验,会让实验越来越没有头绪,甚至不知道从何说起,会逐渐忽略核心问题,这里希望大家引以为鉴,不要犯同样错误,在文献充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行业内有威望的期刊或者课题组学习。

随着课题组的发展,以后的研究生肯定接触的反应类型会越来越丰富,课题组要向着谋创新,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我所遇到的问题,日后多多少少也会碰到,问题是很难避免的,没有避开问题的捷径。接手企业任务的时候,只有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唯一道路,如果遇到必须要克服的实验困难,希望以下几点建议能有所帮助,大家共勉:

1.打好基础是根本。如果药学或者化学专业要读三年研究生,或者日后想要深造,或者要从事相关工作,离不开专业知识。对于很多人来说化学很难,或者说有机化学很难,很大原因对于化学没有底,感觉像是一个浩如烟海的无底洞,永远探不到底,确实化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但是化学知识是有基本的原理在的。很多很多实验我们都可以用亲电亲核自由基这类基本的反应原理解释,如果看人名反应会有成千上万,如果看不通反应路线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化学反应的最基本反应并没有那么多,只是最基本的要素,不同搭配就显得千变万化。如果能把基础知识打牢,就像拿了一把钥匙,只需要用最基础的分析,去解释各种反应。

2.独立思考。化学实验是实验员自己在做,对于整个实验最清楚的就是自己,很多时候实验不是很顺利的时候,不要不假思索考虑就是加进去没反应,和参考文献做比较,自己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哪里不一样,如果不是我们要的产物,那这种结果又会是什么?怎么造成的,化学虽然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是理论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头脑中基于最基本的化学做理性推理,也可以在脑海中把实验预做一遍,也可以分析问题来源。当然推理要有科学根据,没有前提的假象就是胡思乱想。

3.逻辑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不管是在科研内外,都是一样的。就像之前调侃氟马西尼一样,有时候感觉学的是法律专业,要鉴别文献假冒伪劣,有时感觉像学刑事侦查,查如何破案,有时又感觉像学考古,因为没有完整的实验,具体实验靠想象力。希望大家永远不要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够捕捉一些蛛丝马迹,捋清逻辑关系也可以帮助找到问题。基础加上思考加上逻辑推理总是能帮助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想到解决方案,文献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果重复权威文献时遇到困难,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应该多从自身找问题,如果就此放弃,可能放过了提升自己的机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解决科学问题更重要。共勉!

卢大顺同学用自己认真的态度和深刻的思考给我们上了一课,他的建议能够让我们在将来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不一样的问题、不一样的世界,我们要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以下是大家的感悟和思考:

陈淡宜:今天听了师兄的工作分享,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我们应该丰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研读大量的文献,这是我们思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提升自身的能力,才不至于让你的猜想变成凭空想象。2.我们不断提到的思考力,师兄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敢想敢做,对文献和课题都有自己的理解,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失的。我们通常都是为了做某个实验,去查这一类的文献,然后找到方法重复文献,却从来不去想为什么,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我们要先学会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3.对科研要有一颗敬畏的心,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做科研不能只是为了发文章,为了毕业,为了履历上好看。我们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永远保持对科研的热情。以上就是我的感悟,感谢师兄们精彩的分享。

赵蓉蓉:今天听了师兄们的工作汇报,感触很深,师兄对文献透彻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文献的精神等都值得我学习,是我在日后的科研学习中的学习典范。本次学习的一些心得:1.敢于质疑一些已发布科研成果。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有一种倾向权威的思想,认为权威所说的话就是对的而且,人类有史以来就有权威,对权威普遍怀有崇敬之情,然而,我们却应该认识到,,我们决不能对权威过于相信,而应该在事实的基础上判断权其的观点,敢于质疑、推翻已有的成果和想法。每一种事物都有两面性,权威为我们节省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不必再从头研究几何学,只需要学一学阿基米德的理论就行了,我们不必去看云识天气,只要听一听天气预报就可以了。然而,我们如果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一旦失去了权威,我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2、学会怎样学习文献,阅读文献不是简单得去读一篇文章,不是只去了解作者给出的信息,而且有自己的思考力,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懂文献,不断的提出问题,试着解决问题,再查阅资料,补充资料。3.去掉浮躁、淡泊名利的工作激情。想想老科学家,一项科研几十年,期间的实验失败都无法用数字表现。教育科研,最短也得一年时间,最长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稍有浮躁,稍有怠慢,所有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损失无法计算。所以科研人员必须保持创新的激情,最后才能把想要的成果在结题时出现。综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感谢师兄们精彩的分享。

文思妙妙:很感谢今天余涛师兄和大顺师兄对课题的深入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研究生,最重要的也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今天两位师兄和我们分享的内容来看,在做一个课题时,都要做大量的文献调研,通过文献的学习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逻辑,使我们的目的性更强,脉络更加清晰。学习文献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去思考,学习他们遇到问题时怎么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今天大顺师兄针对他氟马西尼的课程对十篇文献的总结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他首先是将十篇文献通过年份的归纳找到他们的共同点,然后再分别详细的讲述了每一份文献还可以发展的空间,对所有文献中的疑点进行了汇总,最后通过倒推反应机理和自己的一些实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供解决的方案。他的这种对于文献的归纳总结思考的过程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崔晓峰:今天大顺师兄对自己的实验汇报的很清晰,很透彻。在自己的路线做不通时,及时的找原因。这种分析思考问题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实验遇到问题是及时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盲目进行实验更有效果。其次对自己的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这对课题进展有很大的帮助。

付浩:今天听了卢大顺师兄的课题分享,收获很多,感慨很多,我从来没有这样深入的思考过自己的课题,在平时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也遇到过很多怎么都做不出来的情况,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操作的问题,我就会重复实验,最后还是做不出来的时候就会灰心丧气,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总结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实验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实验。听了这次分享,我以后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应该多自考,多查文献看文献,对自己的课题要有大顺师兄对他课题那么深的认识,也要学习他的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他总是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课题,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最后解决问题。

江小兰:非常感谢卢大顺今天上午的精彩汇报,今天听完大顺的课题汇报后,我的感触很深,同时在大顺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首先是大顺的恒心,氟马西尼这个课题他失败了很多次,心累了无数次,但他每次都越挫越勇,每次失败后都积极查文献,找出问题,然后继续前行,反观自己,每次课题遇到挫折,文献重复不出来,就想着换课题,心静不下来。其次是大顺的细心,每次做实验的实验现象,点板情况等都记录得很详细,同时文献看得很详细,注重文献里面的细节,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之前那个烯胺的课题,没注意到结构会变,导致自己在上面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是佩服大顺的思考力,特别是今天他在汇报课题的时候自己提出来了15个问题,然后针对这15个问题,一步步的思考解决问题,当时真的是特别佩服他,同时也觉得特别的惭愧,我们是同时进入课题组的,马上快步入研三的自己感觉还是没什么进步,一直依赖老师的指导。在思考力这一块,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郭明清:非常感谢卢大顺同学所进行的氟马西尼课题分享。在此次分享中卢大顺同学让人感触很多。从所讲可以知道他对文献的掌握的非常充分,每一步的操作都了然于胸。每篇文献之间的各种对比总结提炼都很准确,在这一切的背后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大量的调研工作。然后在进行深刻的思考。然而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在阅读文献方面明显不足,很多时候只是阅读了文献的正文部分对于支撑材料及参考文献方面的阅读不够细致。同时自己在思考上也不够深入太过流于表面,没有很深入的思考每一步的具体作用。因此自己以后第一在阅读文献时不能太过于表面,需要更加细致注意到实验的每个细节。第二自己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了解反应的机理,反应每一步操作以及每一个试剂的具体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彭琛琛:今天卢大顺同学氟马西尼研究的分享,使我收获良多。我今天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思考力,卢大顺同学从每篇文献的出发,分析每条路线的利与弊,选择可以借鉴的方向;第二点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已有的知识和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思维进行发散,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尝试;第三点是读文献的方式,对于文献的阅读,每一篇都是精读,细读,不忽视任何一个小细节,思考每一步的意图。与此同时,大量调研文献,力求找到一个可行的研发路线。从思考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读文献的方式,都是我个人学习的榜样。

杨兵:非常感谢卢大顺给我们分享了氟马西尼原料药工艺路线,及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具体分析过程。其中,有几点是觉得值得我去学习的。一个是遇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卢大顺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发现问题时,首先思考可能会出错的点,如投料顺序,温度,原料纯化,水,空气等细节,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问自己问什么。再者解释对文献的理解。不同于我们寻常解读文献,大顺对其中任何的不同点就会“斤斤计较”,例如用碱的不同会导致产物的不同,会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中的差异,这类问题常常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除此之外,对文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有自己独到的判断,有着不以文献为全部的研究精神。想到这儿,最近有很多同学在家做菜,做研究其实也是如此,我们会对食材,佐料等有着苛刻的选择,投料的先后顺序会影响到最终的口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科研这道菜做的有滋有味。

余涛:非常感谢卢大顺关于氟马西尼的课题分享,他的分享有很多值得我思考和学习的地方,一方面,他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归纳,理清了各个文献方法之间的异同和自己的实验思路,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分析归纳进行了非常深刻的自我思考,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推理验证,这个过程是我一直所欠缺的,另一方面,他通过分析研读多篇文献,注意到了方法改进背后的原因和细节,不拘束于文献的报道,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对课题的研究思路和背后包含的关系都不了解,只是单纯的对文献进行浅显归纳,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会导致对课题的思考不够深入,问题不断,只有理清了思路,才能更顺利的开展研究。我应当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方法,对工作展开深刻的思考,并结合已有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张凯莉:今天听了大顺的汇报,感觉这两年他成长了很多,印象中他接手氟马西尼这个项目已经有块一年的时间了,在一年时间里,因为实验没有突破他懊恼过,怀疑过,甚至一度崩溃,但是他一直都未曾放弃。今天看到他对每一篇关于氟马西尼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漏掉,让我很佩服。其实一个药物的全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并不容易,一般在企业里对于一个药物合成工艺的开发都是一个研究小组人一起来做,其中也不乏博士和有经验的业内人士,但是大顺凭借着一己之力能够对氟马西尼的合成工业能够有这么深入的了解,我觉得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当然这种对合成工艺路线的深入分析才是研究生应该做和值得去做的事情,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实验我相信一个普通操作工都可以完成,完全不需要什么学历背景,可能高中水平就可以了。如今的他通过氟马西尼课题的磨砺,已经具备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我相信未来的他不论是去公司还是继续深造都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