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875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内活动   >  线上特别篇之“海星盛宴”读书会第十一期——付浩导读《非暴力沟通》
线上特别篇之“海星盛宴”读书会第十一期——付浩导读《非暴力沟通》
发布时间:2020-06-29

图文来源 ∣ 陈淡宜

2020年6月28日晚七点,由三峡大学绿色制药课题组举办的第十一期读书分享活动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准时召开,参会的有课题组全体成员,图书馆颜老师以及对我们活动非常感兴趣的其他同学。此次活动由陈淡宜主持,付浩分享《非暴力沟通》一书,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本期付浩通过什么是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以及非暴力沟通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他对《非暴力沟通》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但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对他人使用了语言的暴力,或者正在遭受他人的语言暴力,比如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伤害彼此又让人后悔不已;和领导同事意见相左时难以沟通发生争执矛盾……有太多的人因为不会非暴力沟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折磨和伤痛。本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就告诉我们,暴力的根源来自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求,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而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在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使沟通双方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你以为这本书是在单纯地向你介绍一种沟通方式吗?其实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我们或许更应该称它为“爱的语言”。语言可以是窗户也可以是墙,它可以照进爱的光芒也可以阻隔心灵的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就是让爱融入生活,教你如何打开这扇窗。你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也可以耐心地倾听他人,但你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选择一种积极正面的心态与自己和他人沟通。

最后大家听完付浩的解读,纷纷提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周老师更是巧妙地将本书的理念与我们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告诫我们做科研要尊重观察事实,明确自身需求,学会与自己对话,及时纾解负面情绪和压力。相信大家经过此次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更好地应用非暴力沟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大家学习《非暴力沟通》后的感悟:

文思妙妙:今天听了付浩对于《非暴力沟通》一书的精彩讲解,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进行暴力沟通,而这种情况大多是在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想把自己的愤怒宣泄出来。特别是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更容易情绪化,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去评论他人,或则用攻击性的语言去指责旁人。但是,这些只能使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如何做情绪的主人,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如何实际的操作。

好东西的精髓都是一样的,在史蒂芬·柯维的《第三选择》一书中也有很多观点与之一致。例如,史蒂芬·柯维谈到我们应该讲自己看做是有一个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无可替代的个体,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因此我们应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不做情感的奴隶,要本我成为自己的主人。其次,视他人为人而非物,我们需要区分观察和评论,不要轻易给某人某事下定义。再则,需要学会聆听,体会其感受,将爱自然流露。

这是一本操作性极强的工具书,书中给我们的锦囊是说事实,谈感受,提需求,讲请求,我们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刻意练习,达到既表达自己又愉悦他人。

郭明清:非常感谢付浩同学带来的非暴力沟通的分享。这本书讲的是如何进行良性的沟通。我在听讲述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目前很难正确并且持续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的主要沟通方式是一种快思考的方式,很多表达是下意识的说出来。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我需要运用慢思考的方式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表达。同时表达还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所以就目前而言如果想要进行非暴力沟通的话,我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练习才能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次分享主要让我了解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以及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方式,这有益于我以后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同时书中还有很多单独部分的思维方式都能为我生活来带正向引导,例如:“不得不”换做“我选择”;表达需求部分中,面对的四种心理:责备自己,责备他人,体会自己感受和需求,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后面两种思维方式都能为我们带来积极的引导。所以这本书不仅仅只是给我们讲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方式,它的思维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得。这本书值得我们一直学习,终生实践。

赵蓉蓉:很感谢付浩今天给我们分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听了这本书列举的例子:比如有压迫的巴勒斯坦人与美国人的沟通,夫妻之间沟通。, 结合到我自己日常言行上,回顾了自己是否做到了留意和观察,是否清楚表达了观察的结果,做到了有效的沟通。我自己也意识到了生活中我的沟通常有暴力倾向。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常常说话总是有“经常”、“很少”、“从不”这样的词语出现,这样就混淆观察和评论,会使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这本书提到造成暴力沟通的原因有四种:第一种是给予道德评判,第二种原因就是比较。比如经常会对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比亲人的爱等等,第三种原因就是回避责任。第四个就是强人所难,如对孩子说,你不听我的话我就不管你了。接着文中就提到如何做才能避免暴力沟通呢?通过这本书我学习到了用好这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的理解是:观察事实而不轻易评判、感受自己的情绪、倾听自己的需要、说出自己具体的请求。就像马歇尔卢森堡说的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余涛:首先非常感谢付浩带来的精彩分享,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要区分观察事实和主观评价,在沟通时要表述事实而不带个人的主观臆想,这样才不会轻易的给他人下定义、贴标签;第二就是要通过提出自己的需求来改变令自己不悦的境况,而不是通过批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第三就是要学会倾听,这在沟通的过程中同样十分重要,倾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人的需求。最后,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沟通时,同样需要三思,思考自己与谈话人的关系;思考他人的看法和处境与自己是否不同;思考如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请求。学会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我们在与家人、朋友和恋人的相处中都能更加的和谐,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能使自己的态度更加的积极阳光。

彭琛琛:非常感谢付浩为我们精心准备的《非暴力沟通》。在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前,自认为好的沟通就是高情商、理解他人、让人舒服等。然而,今天通过付浩导读《非暴力沟通》,推翻了我以前的部分认知。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要学会反思,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囿于一技之长。在这个地方,我理解为我们待人不能像对待器物一样,而是要给予尊重、肯定和关爱。同时我们要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明白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尊重他人,同理心地对待他人,了解关心他人,才能形成良好的关系。第二点,非暴力沟通的简单四步。首先观察事实,并表达出来;接着表达出自己对观察事实的真实的感受;针对真实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最后请求对方给予帮助,达成需求。简而言之,就是有同理心,仁爱之心,尊重之心,也就是“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些都是知易行难,都需要长时间的,由外到内的不断渗透。

卢大顺:感谢付浩所带来的《非暴力沟通》的分享,听完分享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忽略了语言所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回想日常交流过程,发现时常存在“暴力沟通”的现象,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并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应用其中呢?首先想到的是“爱”,爱其实有很多种,生活中我们时常不会表达爱,时常用错了爱的表达方式或方法,有时甚至是对彼此的伤害。就像马丁《中国式父亲》演讲中一样,马丁的父子关系,家庭关系让很多人共鸣,共情。因为这就是大家的缩影。马丁与父亲从叛逆期到成熟期过程中父子天平的倾斜,也让我们为之感触。我们与父母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常常在表达爱的过程中有“暴力”因素。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提到的“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个方面中,感触最多的是“需求”与“请求”,中国式关系中,缺少的是“明确的需求”和“准确的请求”正是这种模糊让我们很难知晓他人的感受,也不容易感知自身的需求,也很难表达准确的请求。如果让爱自己,爱他人更多一些正确的方法“非暴力沟通”就会真正进去我们的生活。

杨兵:非常感谢付浩为我们带来的《非暴力沟通》导读。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沟通困难的逻辑方法,即:观察,感受,需求,请求。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可以解决沟通中的绝大部分问题。然而,中国文化受佛教文化影响较大,参悟也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能佐证这一点,比如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等,都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独到韵味。这也是外国人不懂我们平时一句话表达了不同的意思的原因。因此,《非暴力沟通》确实在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反复的学习和锻炼,比如将其应用于工作,教育等方面,可以更加高效和准确的达成我们的目的。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下,有些场合也可以不完全采用此种沟通方式,比如在社交,两性情感交流等,运用中国式的参悟,更加的含蓄而有趣。

陈淡宜:非常感谢付浩今天为我们带来他关于非暴力沟通的精彩解读。我们都知道语言的能量是巨大的,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源于缺乏沟通或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什么称之为有效的沟通呢?我想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卢森堡博士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却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或许已经经历了许多的暴力沟通,而事后回想起来只有后悔与伤心,并没有通过这种糟糕的沟通解决任何问题,这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沟通。而非暴力沟通就是告诉我们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你想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你的开心快乐,伤感愤怒,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选择一种相对平和的,让沟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沟通,这就是有效的沟通,也是本书中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用爱去沟通,用爱去拥抱生活。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练习,熟练掌握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江小兰:非常感谢付浩向我们分享《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里面讲了暴力沟通有四个方面,即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而做到非暴力包含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回想自己在生活中也存在对他人暴力沟通,特别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在疫情期间,我和爸妈一起生活了三个月,由于他们一直在外工作,所以这是多年来我们首次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是其中也闹过很多矛盾,比如说我经常爱将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进行比较,总觉得别人的父母特别优秀,理解包容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父母各种不讲理,无理取闹。然后我每次和他们闹矛盾了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与他们沟通,我之前没有意识到自己这其实就是一种冷暴力,会伤害他们。听完今天的读书会之后自己也学会了很多,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慢慢改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非暴力沟通。

崔晓峰:首先感谢付浩给我们分享的《非暴力沟通》,他讲解的很精彩,PPT制作的也很好。这本书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①学会感受他人的感受。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一个玩笑应该考虑到别人是否可以接受或者是理解。当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时,我们才会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不仅如此,在我们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是态度时,我们选择的表达方式和说话的尺度也很重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平时的交流。②要用身心去倾听。当朋友遇到难事或是挫折时,他就会找他认为可靠的人倾诉。作为一个倾听者,要和倾诉者有一样的心境,有一样的感同身受,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去正确的开导,理解他人。对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来说,它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中的交流问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