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57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内活动   >  线上特别篇之“师说分享会”——周海峰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线上特别篇之“师说分享会”——周海峰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发布时间:2020-05-08

图文来源 ∣ 余   涛

2020年5月7日晚19:00,团队周海峰老师应三峡大学图书馆的邀请,开展了“师说线上分享会——我和学生一起读书共同进步”,同大家分享“海星盛宴读书会”师生一起读书,共同进步的温馨故事,吸引了近300人参与学习。

周海峰老师首先以4.23世界读书日的起源为引导,以“方舱读书哥”、地铁上不同的“低头族”、获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外卖小哥以及在老院子里独自看书的初中生为例,讲述了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影响,形象的比喻到:“读书就像吃饭,每餐吃过什么已记不清,但它为生命赋能,长成了血肉和筋骨。读书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一个人思想变了,世界就变了。”

接下来,周海峰老师从掌控人生学方法,交叉融通炼思维,封城读书多感悟,文化育人显成效四个方面分享了温馨有趣的读书故事。

掌控人生学方法

人这一生活着的道理千千万,单靠自己在生活中怎能完全领会,有了书的指引,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掌控人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前进。

稻盛和夫的传奇人生和他所著的《活法》、《干法》,引导我们树立积极的人格理念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凝练“感恩,热情,利他,创新,有恒”的文化核心,确立“激活潜能,让每位成员取得超乎想象的进步!”的人才培养目标;《匠人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优良品质,总结立德树人十条:成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成为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成为能专注用心的人,成为能自律慎独的人,成为有热情的人,成为有责任心的人,成为有思考力的人,成为会掌控精力的人,成为会汇报工作的人,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刻意练习》破解唯天才论,让我们学会从新手成长为大师;《逆商》为面对逆境、冲破逆境提供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帮助我们披荆斩棘;《掌控习惯》带领我们认识微小习惯包含的巨大力量,让我们学会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的技巧。《深度工作》和《欲罢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摆脱周围的诱惑,做到高质量的勤奋;《非暴力沟通》和《关键对话》培养我们的交流沟通能力,让我们专注于想要做的,而不是指责他人,追究错在哪里。

     

交叉融通炼思维

身处科技爆炸的新时代,人文社科、理科、工科之间相互关联,我们要想更好的理解这些多而广的理论,必须学会利用交叉融通的思维模式。比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物理学思维认为一切可设计、可控制、可预测,通过精确来规避风险;生物学思维认为可以和错误共存,和风险共存,只要有效,不求精确,甚至不求甚解,通过冗余来规避风险;而化学思维认为是否完美不重要,有几分能够真正达到才重要。不少杰出的政治家都不是出身于单纯的人文社科,由此可见,人文与自然科学理论并重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提升我们的能力、也更有助于哲学与科学的思维交叉来点亮创新之路。

     

封城读书多感悟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周海峰老师不仅引导我们开展线上读书会,也在家中阅读了不少书籍,对教育理念深入思考。如《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论》,创造教学新模式(SSR模式;Study independently: 自学或独立学习;Seminar: 课堂讨论;Research: 科学研究);再如《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学习林建华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方法。通过阅读这些教育、改革类的书籍,周海峰老师写下了这样的感悟: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分,培养出优秀人才是创建一流大学的王道,杰出校友是大学的名片;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价值所在,教师要有教育家的理想和情怀,爱才育才,乐此不疲;我今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并在团队荣获十杰之际发表了“初心使命刻心头,立德树人竞风流。师者匠心育英才,青胜于蓝何索求。”的精彩诗句。

     

文化育人显成效

在绿色制药团队文化引领育人的氛围下,团队已有三名研究生赴国外留学深造,其中2人赴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一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攻读博士;已毕业学生杜鹏现任土木与建筑学院团委书记,皮单违在宜昌龙盘湖国际高中就职并担任班主任,班上有3名学生被剑桥大学录取;还有很多毕业生在医药企业工作,负责项目的开发;团队培养的本科生中,张银以制药工程专业第一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娟以化学专业第一保送至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最后,周海峰老师结合化学领域提出了自我超越的化学方程式,并以习总书记的语录激励我们多读书,提升精神世界,希望我们以读书激活潜能,以思考点亮未来,以行动成就梦想!

     

以下是大家的学习感悟:

陈淡宜:我校图书馆于今晚举办的这个线上读书分享会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周老师作为主讲人向大家分享了他关于读书的理解,他的人生导师以及本课题组的海星盛宴系列读书活动,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我由衷地感到骄傲。从进入课题组开始,我们就在周老师的带动下发展课题组文化,始终将“感恩,热情,利他,创新,有恒”这五个词牢牢记在心里,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会作为课题组文化的重要一环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从最开始的《活法》《干法》到后面和大家一起学习的那些书籍,我渐渐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从一个可燃型的人向自燃型的人进取。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方法很重要,我们要学会走“捷径”。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思维,有目的地要求自己,朝着心中的目标勇往直前。在周老师今天的分享中,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练习把每一个指责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求。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要接受不完美,更要挑战不完美,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有前进的动力。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这样才能取得超乎想象的进步!

赵蓉蓉:今晚的师说线上分享会收获满满,周老师的精彩分享,使人受益匪浅。特别感谢周老师与大家的交流互动。海星盛宴读书会让我阅读到了不同类型、风格的书 ,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让我们每个人都经历阅读、学习、准备、表达这样一个过程,从开始的怯场到收放自如。让我们每个人都取得超乎想象得进步。看到今晚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内心是激动、是开心、是自豪……分享些自己的感悟:今天周老师开篇也提到了每年的4.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不禁想到读书对于我的意义?读书是我成长的一个途径;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阅读跟你不同的人,比如来自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能帮助你了解他们的看法,重新审视原有的偏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让自己成长。读书是自己最大的投资;有段时间读书无用论的言行在国内很是盛行,很多人都在抨击读书没有用,面对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一个月只能赚一两千块,而那些初中没有毕业的人在创业的路上已经小有成就。导致了很多学子开始疑惑,在自己读书的时间里,别人已经开始在赚钱,而自己毕业之后却还是一无所有,踏入社会之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读书是不是真的没有用?不是。我明白: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就放弃了远方更美好的未来,要懂得投资,而读书,就是我们最好的投资。 很赞同一个前辈说读书可以概括为观史知今,当思进退,读书养志,可识春秋。

愿海星盛宴读书会聚集更多的爱读书的成员,一起点亮生活,照亮人生。

文思妙妙:今晚举行了学生一起读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线上分享会。主讲人周海峰老师,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个个动人的例子向我们解答了很多疑惑。我主要想谈一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掌握人生学方法。其中稻盛和夫的例子让我颇受鼓舞,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经营之圣,无论是他在50岁,60岁都一直是在拼搏在学习,真的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们看来他是天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但在他自己看来他只是更加的勤奋,让每一天过的更加的充实。不仅如此,谦虚,反省,感恩,利他等等品质更是成功的由内到外塑造出他的品格,让人为之赞叹,更是给无数青年指明了前进方向。此外,周老师针对我们大学生成长可能面对的问题,向我们推荐了好几本工具书,也让我们备受鼓舞,书中的内容的确值得我们不断的去打磨去研读,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让我们能够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取得超乎想象的进步。

第二部分是交叉融通炼思维。其中,有两句话对我影响很大,第一句是完不完善不重要,有几分落地了才重要。现在的确有很多人喜欢给自己画大饼,然后不去完成。理想和现实之前有一道鸿沟,只有你开始行动了,脚踏实地的去完成才能够实现梦想,我们要知道空谈是毫无意义的。第二句是让哲科思维点亮创新,创新的思维不可能毫无征兆的出现,只有你具备了足够多的知识储备,那么更容易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和创新。我们不能死读书,学会交叉融通,学会思考是重要的。

最后,再次感谢周老师的精彩分享,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次讲座!

付浩:昨天听了周老师师说-我和学生一起读书共同进步这堂课,感慨很深,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应该成为一个习惯,即使自己读过的书大多已不记得,读书就像吃饭,我们以前吃过什么可能已经记不清,但是它为生命赋能,长成了血肉和筋骨,读书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思想变了,世界就变了。进入实验室这进一年以来,每个月的读书会丰富了我的视野,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仔细思考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怎么样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改变了我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对于工作,踏实做事最重要,学会思考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时刻以匠人精神来进行刻意的练习,对于学习,应该像稻盛和夫先生和John B. Goodenough一样,不断学习,追求更远的目标,对于生活,要热情,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昨天听了周老师说放假在家里读了很多本书,我也深感惭愧,放假以来虽然每天都有学习,但是仔细想来却不知道收获了什么,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在之后的习中我应该使自己应该专注的学习,提高效率,定期反省。

崔晓峰:感谢周老师精彩的读书会分享。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家如何度过漫长的时间,多读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次的读书会线上分享活动给我们在很散漫的状态下绷紧了弦,让我们在闲余时间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对于读课外书,我有基本很喜欢的小说给大家分享,比如余华写的《活着》,书中的富贵老人对生活的态度,《许三观卖血记》,则展现的事父亲的人性光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都不错。当然,看书不一定非的看小说,也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内心,像我们实验室分享的《刻意练习》,《逆商》,《掌控习惯》,《5G时代》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可以通过读书找到或者学会一些人生哲理,生活知识,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很有帮助。

江小兰:非常感谢周老师昨晚接近两个小时精彩的师说线上分享会,周老师从掌控人生学方法,交叉融通练思维,封城读书多感悟,文化育人显成效四个方面跟我们分享了读书的重要性,的确读书如同吃饭,虽然在短期内我们看不到它的作用,但是日积月累它会在无形中改变我们的思想,并影响我们的生活。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去任何我们脚步丈量不了的地方,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应该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者,从朗读者到中国诗词大会,每一次她的主持,她的出口成章,她的谈吐气质总会让观众眼前一亮,后来从一个关于她的采访中了解到,每晚睡前她都会放下手机,坚持看半个小时的书,从小到大十年如一日的一直坚持到现在。读书于她就像吃饭,一日不读书就觉得面目可憎,浑身难受。慢慢地她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一样,慢慢渗透到她的骨血之中,并滋养着她的精神世界。我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有时候想法很多,计划很多,但是大多都没有坚持下去,但读书却是我唯一坚持至今的一件事。本来我买的是正月十二返校的车票,但是受疫情影响,一直滞留在家,由于担心毕业等一系列的问题,我有时非常浮躁、抱怨。但是每晚睡前读读书,我的心态慢慢的也调整过来了,因此书籍与我就像是一种精神寄托,通过读书我可以更好地给自己定位,找到最好的自己。最后非常感谢周老师提供给我们读书会这个平台,让我对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未来自己也一定继续坚持下去。

郭明清:非常感谢周老师的师说线上分享会。本次师说线上活动主要从掌控人生学方法,交叉融通炼思维,封城读书多感悟,文化育人显成效四个方面结合课题组发展对我们进行了阐述。身为周老师提倡的读书活动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感受自然非常强烈。回首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自己在面对别人的观点时会比以前多了一些倾听和理解。通过读书自己对事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面对一个事物或者想法时不再是过去一味地盲从,而是总会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相信随着所读书籍的增加,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改变。很感谢书籍为我所带得提升,同时也非常感谢周老师和课题组的引导。多读书读好书我们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得。

卢大顺:非常感谢周老师的的读书分享,看到标题想到的首先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读书分享活动,发现日常认为很常见的术语,原来有专门的研究者去研究,每次对一个新或旧概念的学习,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也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古人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们也时常因为对一些事物的不熟悉,导致我们看问题时候不能从多种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以至于始终不解,通过一起共同学习某一个新知识,或者是心理学范畴,或者是某个全新领域的新技术,或者是文化艺术类学习,总是能有所收获的。就像老师多次提到的:读过很多书了,大部分已忘记,头发也学秃了,为什么还要读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求一个明确可见的效果。可读书带来的效果不是肉眼可见的,就像不记得数十年来每餐吃的什么,但食物中获得的这些能量已经为生命的正常运转做些巨大贡献,成为了血肉和筋骨。为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次肢体的收缩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读书对人的作用体现在言谈举止之间,体会在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格局上面。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都不同,传统的纸媒结合互联网实现了知识传播,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只要我们想学,社会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机会,去学习任何想要学习的领域,只要愿意去做。对于个人来说,安安静静心无旁骛找一本书读,有时候也是一件奢侈的事,一方面要均衡工作与学习,一方面要能沉得下来,虽然平时也会经常通过传媒获取各种不同领域的信息,但集中的去解析某一个专属的领域还是飞系统学习,读书会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契机,如果单从旁听者的角度是很轻松的,但是作为分享者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需要有质量地分享书中的精华部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像每一个先行者,专攻者学习。

彭琛琛:今天周海峰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我和学生一起读书共同进步。时值第25个世界读书日,周老师首先从世界读书日的历史渊源出发,结合方舱医院、地铁读书、雷海为、恩施初中生等读书实例,引出读书激活潜能,读书改变思想。主要从掌控人生学方法、交叉融通炼思维、封城读书多感悟和文化育人显成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迷茫时要选择人生的导师——稻盛哲学。成功三要素是:思维方式、努力和能力,在工作中磨炼灵魂,提升心志。这一部分让我感悟最深的: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工作是万病的良药。就拿疫情期间来说,一旦停止工作,就会让思想变得怠惰,行为变得懒惰。反而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就会让人行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对工作充满激情。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要刻意练习,在一位能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指导下,专注、反馈和纠正三架齐驱,合理地发展,从新手到大师。我们要提升自己的逆商、掌控自己的习惯、摆脱社交媒体行为上瘾和安全的沟通。其次是,学科交叉和思维融通。要有互联网思维、物理学思维、生物学思维、化学思维和哲科思维。其中我感悟最深的John B Goodenough教授,离休后继续从事电池的研究 ,并工作至今,已长达37年,今后将继续工作。人要不断的的学习充电,不能因为某一阶段的结束,就停止学习和工作。人的一生,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要学会学科交叉和思维融通,敢于探索,并且每天充实的工作,生活才会更有意义。然后是周老师疫情期间读书,并对教育理念进行思考,教育理想要有情怀,更要有担当。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让我深感敬佩。最后是对近年来的文化育人成果的介绍,这些显而易见的成果,正是绿色制药团队思想和理念正确性的最大肯定。自我超越的化学方程式,一个不定形的我,以行动为催化剂,在读书和思考为条件,可以成长为一个有价值的我。读书激活潜能,思考点亮未来,行动成就梦想,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好读书。

杨兵:感谢周老师的精彩读书经验分享会,受益颇多。禅道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本质,就是人的思想的改变。随着成长,很多事情进入我们的视线,从儿时的一片光明到遇到困难时的困惑,然后再到克服困难后的光明。能快速认识并改变的是书,读书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进而改变人生观。一年前的学习了《活法》《干法》,书中的一些观点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的思考。有趣的是,当自己遇上困难,再去读,心灵有种被洗礼的感受。有趣的是,我们之前一直讲锻炼一个人的化学思维方法,但究竟什么是化学思维方法,对我来讲还比较的模糊。人常常说,要精益求精,而化学思维给我们的是追求完美不是最重要的,能做到的才是重中之重。这里感觉跟稻盛哲学里面的知行合一有共同点。物理学思维让所有的事都认为可控,但现实的情况却相反。在马云卸任的日子里,阿里巴巴出了新六脉神剑:这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对待人生也如是,生物学思维和化学思维更能适合环境的变而带来的不变。

余涛:参与了今晚的师说线上分享会,我首先就想到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周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传道育才,立德树人的师者精神,讲到教育的根本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老师的精彩分享使我受益匪浅: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看书的人,但经过每月一次的“海星盛宴读书会”,我逐渐发现了读书的乐趣,慢慢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使人进步并不是虚言,无论是自己读书,还是与他人分享交流感悟,都使我的思想、精神更加丰腴。如果把读书比作一棵树,那么哲学、理论类的书籍就好比一棵树的树根和树干,而科技、美学、艺术、心理学等领域的书籍就好比枝叶,只有拓宽自己读书的范围,才能枝繁叶茂。老师不仅仅要求我们读书,并且希望我们学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通,将其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训练了我们的思维,更好的塑造人格。在我看来,类似《刻意练习》、《逆商》、《掌控习惯》这类的书籍最能影响自己,通过学习,我们的行为习惯、处事态度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

分享会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读书就像吃饭,虽然每餐吃过什么已记不清,但它为生命赋能,长成了血肉和筋骨。”读书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进而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希望我能在老师和读书会的影响下,爱上读书,坚持读书,取得超乎自己想象的进步。

张凯莉:听了周老师精彩的读书分享会,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育要有情怀,更要有担当。我颇有感触:教育,教学生以育其成人,教育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让学生全方面健康的发展,让其成长为有知识技能、有道德思想、有品德情怀的人,于国、于家、于社会、于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并深知自身的责任。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单单追求试卷上的分数,而更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成长健康的、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如果放在日常的生活中理解,我觉得教育情怀就是培养当一个人在疫情面前会关心家国天下、会力所能及捐钱捐物,在地铁公交上看到有需要的人会主动让座,遇到挫折与困境时仍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对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有清晰的规化,教育情怀体现于生活的各种细微处。
我真的是非常认同和喜欢张载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我想这就是教师的情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