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方延明

个人简介

1977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留校工作,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988年任南京大学校报主编,1990年任副编审,1995年任编审、教授。2003年4月,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系主任。2003年10月,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专长于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和新闻文化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主编10余部,其中有9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曾获江苏新闻最高奖-戈公振新闻奖、教育部教育新闻论文一等奖。 开设主要课程: 《新闻实务方法论》、《新闻文化研究》。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2004—200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新闻传媒的角色、功能与使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4Bxw013; 2、2011—2016年,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特别委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 编号:11@ZH013。 专著 1、《新闻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 2、《新闻文化外延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3、《数学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4、《新闻文化外延论(修订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5、《新闻实务方法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 6、《新闻与文化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 7、《数学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8、《数学文化》(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9、《新闻文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10、《方延明文化三论》,中华书局,2019年12月出版 书评:高明勇:《一位非典型学者的“学界演进证词”——读<方延明文化三论>》和郭光华:《半亩方塘一鉴开——读<方延明文化三论>》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新华网客户端等十几家网站推送,有六十多万的阅读量。 主编 1、《与世纪同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新闻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3、《探索与追求(2010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4、《探索与追求(2011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5、《新闻写作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 6、《中国高校校报史略》,与魏国英、汤继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7、《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出版,2016年2月出版 所获奖励荣誉: 1、1999-2000全国教育新闻论文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2000戈公振新闻奖,江苏省记协。

研究领域

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新闻文化、数学文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试谈孔子的理想人格”,《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2、 “简述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中的贡献”,《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文集》,1983年。 3、 “孔子思想民主性源流之我见”,《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4期。 4、 “从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源流”,《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5、 “从方法论看孔子‘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晋阳学刊》,1984年第6期。 6、“‘名’、‘利’与知识分子——兼为‘名’、‘利’正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第2期。 7、 “儒家的传统思想与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沪),1985年第2期。 8、 “‘仁’与‘礼’不等于孔子思想的‘内容’与‘形式’”,《社会科学研究》(川),1985年第2期。 9、 “孔子与‘君子’”,《东岳论丛》,1985年第2期。 10、“‘郑声’非《诗经》郑风辨”,《文献》,1985年第3期。 11、“孔子思想的四个来源与四个组成部分”,《求索》,1985年第5期。 12、“对仁礼之于孔子的再思索——兼论孔子思想的来源与组成部分之一”,《扬师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13、“‘三分法’之我见”,《文汇报》,1987年04月14日。 14、“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伦理观之检讨”,《道德与文明》,1988年第1期。 15、“近年来关于孔子研究问题的综述”,《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16、“当代传统文化面临的六个转变”,《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17、“人的塑造是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结合点”,《东岳论丛》,1988年第4期。 18、“近年来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情况述评”,《史学理论》,1989年第2期。 19、“关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兼谈中国文化的第四次重构问题”,《中州学刊》,1989年第1期。 20、论世界高等教育的“九化”态势(上),《科学学与科技术管理》,1990年第5期。 21、论世界高等教育的“九化”态势(下),《科学学与科技术管理》,1990年第6期。 22、我的写稿“三境界”,《中国记者》,1991第1期。 23、“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24、“要成为被访者的知音”,《新闻三味》,1992年第3期。 25、“新技术革命赋予高校的使命”,《江苏高教》,1991年第6期。 26、“我国文化现代化的未来趋势”,《科学学研究》,1992年第4期。 27、“作为一门崭新学科的新闻文化”,《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28、“邓小平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命运――兼论邓小平思想的时代性”,《学术界》,1993年第3期。 29、“从‘人、信息、价值整合’看新闻文化”,《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 30、“我与‘柯望’――关于组织南大学生‘重塑理想’讨论的体会”,《新闻战线》,1993年第8期。 31、“新闻文化的学科观――兼谈新闻文化的定义、框架结构及特征”,《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32、“一个伟大科学家的良知与责任――纪念爱因斯坦逝世40周年”,《现代化》,1995年第10期。 33、“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设计”,《未来与发展》,1995年第1期。 34、“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设计”,《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年第1期。 35、“做好培养跨世纪人才这篇大文章──兼谈造就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36、“正确处理精神文明建设的八个关系”,《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5期。 37、“新闻普遍规律界说”,《新闻知识》,1997年第1期。 38、“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39、“论精神文明的支柱建设、方法论和价值观”,《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 40、“传播文化的发展观检讨――兼论我国传播文化的发展战略问题”,《中国软科学》,1997年第6期。 41、“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三期。 42、“孔子和孔子思想的‘境界观’”,《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2期。 43、“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体系”,《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第6期。 44、“从创新意识谈新闻工作思维方法的十个关系”,《新闻知识》,1999年第5期。 45、“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未来与发展》,1999年第6期。 46、“千年等一回 报章竞争辉──京、津、沪、粤新千年报纸扫描”,《新闻记者》,2000年第2期。 47、“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48、“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思考与实践意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49、“关于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诸多关系的宏观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第4期。 50、“中国古代吏治思想之检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51、“试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特点”,《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1期。 52、“试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特点――兼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53、“关于数学文化的学术思考”,《自然杂志》,2001年第1期。 54、“提拔腐败官员应予追究”,《四川监察》,2001年第3期。 55、“以人为本是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新闻思想的灵魂”,《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56、“非事件性新闻是大学校报出精品的沃土”,《新闻爱好者》,2001年11期。 57、“政治文明建设与公众舆论监督”,《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8、“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关系研究”,《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59、“解读新闻文化的价值观意义”,《南开学报》,2004年第6期。 60、“媒介公共性问题研究三题”,《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61、“构建和谐社会:新闻传媒的功能、使命与作用”,《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 62、“关于新闻理论体系的思考”,《新闻战线》,2007年第4期。 63、“新闻文化的数学观”,《新闻界》,2007年第4期。 64、“理论新闻学学科体系论纲”,《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65、“对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66、“今天,我们应构建什么样的媒介文化”,《新闻界》,2008年第4期。 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照下的媒介品格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8、“新闻文化的学科观检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69、“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中国传媒发展的‘异质性’研究”,《新闻记者》,2009年第3期。 70、“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当代传播》,2009年第2期。 71、“新闻学是一门‘间性’学科”,《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72、“新闻文学化与文学新闻化的异化现象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73、“马克思主义新闻实践观的比较研究”,《江海学刊》,2009年第4期。 74、“当代中国传媒的价值取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9年第6期。 75、“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76、“新闻记者的使命、角色与特点刍议”,《新闻记者》,2010年第2期。 77、“论新闻舆论的新境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3期。 78、“中国新闻传播60年的‘规律自觉’与‘实践境界’”,《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79、“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传媒天地》,2011年第7期。 80、“中国共产党90年新闻思想自觉与实践新境界”,《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6期。 81、新媒体舆论引导:方法与艺术―论舆论引导模型《新闻前哨》2011年第10期。 82、新闻文化的价值整合功能《新闻前哨》2011年第11期。 83、“领导干部要学会用网络提高工作品质”,《人民论坛》,2012第5期。 84、什么样的作品、怎样才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记者》2013/12 85、非均衡条件下的中国藏语媒体发展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4/01 86、创新中国新闻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社会科学战线》2017/0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06长文转载, 87、论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中的贡献,《中国高等教育》2018/11,《新华文摘》2018/22转发论文摘要, 88、“新文科”: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江海学刊》2020/05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新华网客户端等十几家网站推送,有五十多万的阅读量

学术兼职

现任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奖、长江奖、韬奋奖评委,全国记协特邀理事。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首席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