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曹虹

个人简介

1977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82)、文学硕士(1984)、文学博士(1989)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1991-1992)、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外国人教授(1997-1998)。 专著 《阳湖文派研究》 清代阳湖文派与桐城文派并称,而历来为桐城文派作专书、专文以阐扬者甚多,至于论究阳湖文派者则颇少。本书有鉴于此,填补空缺,从常州学术、文派渊源、骈散两宗、文论思想、各个专家重点评论以至历史地位等,试图加以全面清理,并对如何研究中国文学中的流派问题,也作出了一些方法上的思考。本书由业师程千帆先生赐序。列入国家古籍规划小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由中华书局出版(1996年)。 《洛阳伽蓝记释译》 本书由题解、原著注译、源流、解说、参考书目诸项构成。在中国佛教文史类典籍中,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是享誉甚高的一部名作。其丰富内涵正如明代毛晋所评:“铺扬佛宇,而因及人文。撰著园林、歌舞、鬼神、奇怪、兴亡之异,以寓其褒贬,又非徒以记伽蓝已也。”(绿君亭本跋)本书对杨衒之“记伽蓝”的用心其及佛教意识加以明辨,纠正了历来的某些似是而非之见;对作者“因及人文”的史才与文彩特点及其文史地位,亦作出准确理解与中肯评价。注释参酌海内外学术积累,译风追求与原作对应的整饬浑雅。由台湾佛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98年版)。 《慧远评传》 慧远是早期中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高僧之一。他“道业贞华,风才秀发”(慧皎《高僧传》),不仅足以成为中古学术文化博雅造诣的典范;而且其弘教业绩和佛学探索也代表了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某些重大步伐。本书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呈现慧远的人生历程、人文气度与思想脉络,从而厘定其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佛教史上的历史地位。在对前期生平的追踪时,辨析其学养特征与求道方向形成的时代机缘,考察心仪范宣、师从道安等经历的思想意味。慧远入庐山后,创建东林寺,倡导念佛,抗俗护法,迎请外国学僧入山译经、与北方的鸠摩罗什法师展开佛学对话等,成为其后期生涯中关系佛教发展前景的事件。在对这些事件原委的勘查中,注重阐发他的思想对当代与后世佛学新课题的意义。为了全面了解慧远及其庐山教团的文化性格,对慧远所率领的文咏活动以及他的文学观也作了适当稽考。在评价慧远的影响力时,还考察了他在汉文化圈诸国如韩国、日本所享有的高名。本书尽力融会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是一部自为经纬、别具新见之作。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 《中国辞赋源流综论》 在中国文学史上,辞赋是取为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之一,并波及古代汉文字文化圈的周边邻国。本书着眼于辞赋发展的各种有机因素,致力于从此体的纵向历史流程与横向跨国影响中追究问题点。与此相应,采用系列论文的写作形式,归为“源流篇”、“思想篇”、“理论篇”、“域外篇”四个专题。本书重视探究赋史流程中某些带有初始性或转折性的创作形态、审美命题以及赋体与诗文的互动等现象,还对赋史与思想史进程中某些交相呼应的景观、根植于中国的这一文体向邻国赋学的渗透等情形,加以新证。研究视域的开拓与多种方法的参用,是本书致力之处。此书为《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刊》之一种。 《清代常州骈文研究》(第一作者) 常州旧称“中吴要辅”,是积淀深厚的吴文化的重镇,在清代骈文复振的态势中,常州骈文家高才萃止,成绩骄人,意义非同一般。本书聚焦于这一地域性的文体业绩及其成因,属于首部区域断代骈文史的尝试之作,从而弥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相关课题的缺失。本书也有助于呈现清代常州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从而与现代区域文化建设的脉动接轨。本书在评价清代常州骈文的地位时,注重检测其文学创造力与经典化程度,由此而避免偏于一隅的自赏或自限。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对于阐释文学经典与地域传统相资相生,提供了历史观照与逻辑观照的实例。本书系与陈曙雯、倪惠颖合作。此书为《常州清代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 参著书目 《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 辽宁少儿出版社1992年9月版 《古代文化基础》 岳麓书社1995年8月版 《中华文学通史》 华岳文艺出版社1997年9月版 《古文类选》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导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所授课程 韩柳古文研究 中国文学史 (二) 《洛阳伽蓝记》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日本部分) 佛藏文献研究 中国古代散文流派研究 女性与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课题 >> 新编清史文学艺术志散文篇 >> 李兆洛文集校点 获奖情况 《清嘉道以来不拘骈散论的文学史意义》获中国骈文学会“十年骈文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 《阳湖文派研究》获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南京大学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代秀成果二等奖 (1997) 《慧远评传》获南京大学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代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辞赋源流综论》获江苏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李兆洛的学术与文学》 载《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春之卷(2月)   《清嘉道以来不拘骈散论的文学史意义》 载《文学评论》1997年第三期   《更端词在赋体结构中的功能》 载《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儒宗诸书”与佛教史籍——兼论〈四库全书〉子部释家类的选录标准》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四),中华书局1997年12月   《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文风的初步交融》 载《中国语文学》(韩国)第30辑,1997年12月   《李义山诗的心态》(与张伯伟合作) 载《李商隐研究论集》(1949—199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清代妇女文学的成就与女性自主意识》 载《人文科学研究》(韩国)第17辑,诚信女子大学校人文科学研究所,1998年2月   《白云浮远盖 流彩映长安——读兴膳宏先生〈异域之眼〉》 载《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一期   《“江山虽邈,理契即邻”——关于慧远与鸠摩罗什的佛学对话》 载《国学研究》第六卷   《慧远的念佛思想及其对中国人文传统的贡献》 载《闽南佛学院学报》1999年第一期   《论序》 载《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生论文选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从东晋后期沙门拜俗之争看玄佛关系的新态势》 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第三期   《一个期待关注的学术领域》(与吴承学、蒋寅合作) 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四期   《论〈奈城志〉的结构艺术》 载《域外汉文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编辑发行 1999年9月   《道安佛学的理性姿态——兼论〈综理众经目录>的学术史意义〉》 载《古籍研究》1999年第四期   《略论中国赋的感春传统及其在朝鲜的流衍》 载《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   《南朝美文的衍化》 载《古籍研究》2000年第一期   《慧远与庐山》 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三期   《东晋佛学史上荆州论辩的背景与意义》 载《禅学研究》第四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   《论慧远与何无忌沙门袒服之辩》 载《中国学术》第四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义取春秋 文兼众制》 载《汉学研究》第五集,中华书局2000年9月   《读〈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载《古籍研究》2000年第二期   《慧远与庐山教团文学论》 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六期   《陶渊明〈归去来辞〉与韩国汉文学》 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六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四期)   《中韩诗文中的三笑题咏》 载《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期   《从〈北江诗话〉看洪亮吉对妇女德艺的评章》 载《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   《关于慧远著作的流传》(译文,日本牧田谛亮原撰) 载《古典文献研究》第五辑   《苏轼〈赤壁赋〉与赵缵韩〈反赤壁赋〉》 载《古典文献研究》第六辑   《谢灵运〈辨宗论〉评鉴》 载《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在学术与文章之间――清代散文发展历程侧记》 载《古籍研究》2004年第一期   《范晔与佛教》(译文,日本福井重雅原撰) 载《古典文献研究》第七辑   《言不尽意与辞赋创作》 载《文学遗产》2004年第四期   《从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谈起》 载《普门学报》(2003年读后感卷),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4年5月   《〈中国离别诗的成立〉读后》 载《书品》2004年第六期   《飞想神骏——李清照与魏晋风度》 载《文史知识》2005年第二期   《归有光与清代古文醇雅传统的形成》 载朱万曙、徐道彬编《明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7月   《论董越〈朝鲜赋〉》 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中华书局2005年5月   《说说古代的“女学士”》 载《江苏文史研究》2005年第4期   《辞赋源流与综合研究》 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一期   《得理兮俱悦,传古今之不灭》 载陈引驰等编《古典诗学会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荣休纪念文丛陈允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德不孤,必有邻——谈谈域外文人对中国原作的拟效》 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二期   《论朝鲜女子徐氏〈次归去来辞〉——兼谈中朝女性与隐逸》 载《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一期   《“桃源犹有晋时村”——中古庐山隐风与后代遗民诗境》 载《江西社会科学》2007第第二期   《帝王训饬与文统理念——清代文学生态研究之一》 载《古典文献研究》第十辑,凤凰出版社2007年   《〈洛阳伽蓝记〉与汉晋辞赋传统》 载《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一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4月   《清代散文史格局及分期小议》 载《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4月   《〈兰亭集序〉与后代?集序》 载《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8月   《明代女性古文家的登场》,载(日本)松村昂编著《明人与其文学》,汲古书院 2009年3月   《清代常州书院与骈文流衍》 载《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五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三期)   《王粲〈登楼赋〉的文学史意义》 载张伯伟编《风起云扬》,中华书局2009年9月   《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 载《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一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七期)   《清代常州骈文集群形成的地域机缘—以家族与交友为视角》 载《文学遗产》2010年第三期   《以〈易〉入赋,词动魂魄—赋史奇才董士锡成就考述》 载《南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三期   《毗陵星象聚文昌—清代常州骈文家之分布》《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三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   《清代骈文总集编纂述要》 (与洪伟合撰) 载《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三辑   《李善〈文選〉注引文義例考》(与权赫子合译 日本斯波六郎原撰) 载《古典文献研究》第14辑(2011年8月)   《在清代骈散并兴的接点上——再谈阳湖派的性质与风貌》 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学术兼职

现为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骈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赋学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