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ection to: Language Policy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2-x,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3-9,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4-8,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5-7,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6-6,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8-4,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9-3,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70-x,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71-9,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73-7

We are grateful to the guest editors and authors of this issue for providing abstract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se have been provided in this correction.


Multilingualism and policy making in Greater China: ideological and implementational spaces

Qi Shen · Xuesong Gao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73-7


大中华地区的多语制和政策制定: 意识形态及实施空间

沈骑 同济大学

高雪松 新南威尔士大学


在这期主题专刊的首篇论文中, 我们借鉴了Ruiz (NABE J 8:15-34, 1984) 对语言规划的隐喻性表述, 勾勒出大中华地区语言政策制定的意识形态和政策实施空间。我们特别强调, 以“语言资源观”为导向的语言政策取向, 可以使不同利益攸关方能够就如何制定和调适语言政策进行友好而民主的协商, 这样, 语言政策才有可能在一个将语言统一视为国家统一基础的传统的国度内保持语言多样性。为了说明这一点, 我们对中国大陆一项重大语言政策倡议的相关媒体文本进行了分析, 并考察了其他中文语境下的相关讨论。我们认为, 尽管可能会有人提出批评意见, 但是这种“资源”导向在界定大中华地区语言政策制定的实施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Putonghua as “admission ticket” to linguistic market in minority regions in China

Hao Xu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2-x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市场的“入场券”——普通话

徐浩 北京外国语大学


本文以中国多语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为研究对象, 通过多案例研究, 探讨了普通话推广对个体社会交往和语言认同的影响。本研究以语言市场理论为基础, 重点研究了个体进入语言市场的中介因素。来自中国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多语少数民族地区的 24 位参与者, 有不同的语言储备 (单语与双语), 生活在不同的社会语言语境中, 普通话或少数民族语言在其中占主导地位。数据是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工作场所观察收集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揭示了作为语言资本的语言能力、人们对语言资本的交换和投资以及他们身份的形成和转变之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也揭示了普通话作为地位较高的语言在提供或者禁止其他语言资本进入语言市场方面的作用, 这使得个人的普通话能力变得至关重要。换言之, 普通话能力就是语言市场的“入场券”, 没有它, 来自其他语言的语言资本便无法进入和交换。因此, 基于普通话在语言市场中的管理角色, 政策制定者必须认真反思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


Structures of feeling in language policy: the case of Tibetan in China

Jing Zhang · Miguel Pérez-Milans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9-3


语言政策中的情感结构: 以中国藏族为例

张静 Miguel Pérez-Milans


本文考察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案例。随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 缺乏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制度认同, 将侵蚀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 并使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行为者丧失权力, 这一研究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威廉姆斯 (马克思主义和文学, 牛津大学出版社, 牛津, 1977 年) 的情感结构概念, 伍拉德 (Am Ethnol 12(4): 738 - 748, 1985) 关于整合性语言市场和文化霸权的概念的批判性呈现, 我们分析了个人对规范意义和与语言政策相关的价值观的参与。我们特别关注位于中国西南部一个多民族城市的一所中学的教学实践, 在那里, 藏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我们的数据显示了通过新兴的交流形式, 或“情感结构”, 学校的行为制定、挑战和塑造了一种制度逻辑, 这种逻辑将学校内的藏语边缘化, 同时将藏语教育建设成一个没有藏语宗教内容的教学空间。在此过程中, 我们的分析揭示了复杂的实地动态, 聚焦于转变价值观, 即关注在更广泛的社会制度转型过程中, 什么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和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少数民族语言学校。


Exploring the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terface: ecological insights from an Uyghur youth in China

Yawen Han · Peter I. De Costa · Yaqiong Cui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3-9


语言政策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界面研究: 以一名中国的维族学生为例

韩亚文 Peter De Costa崔雅琼


为响应近期语言政策学家对关注人们所处的物质现实的呼吁, 本文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 (SLA) 中的生态学方法和语言认同的最新进展如何推进语言政策和规划 (LPP) 的研究议程。我们借鉴了Douglas Fir Group提出的多语环境中的多层次跨学科框架 (Mod Lang J 100(S1):19-47, 2016), 考察了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方式如何受到来自微观 (个人), 中观 (学校及家庭)和宏观 (国家) 层面的影响;我们还借鉴了达尔文和诺顿 (Annu Rev Appl Linguist 35:36-56, 2015) 提出的语言投资模型, 考察了身份认同、资本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两者的结合, 以一名维族学生在16年时间里跨越几个地区的求学轨迹为例, 我们展现了学校及家庭层面在其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用, 并阐释了如何结合语言学习者所处的复杂物质现实来推进以生态学为导向的语言政策和规划研究议程。本研究的发现推动了语言政策规划和二语习得理论的界面交叉研究。


Publishing in and about Englis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hinese multilingual scholars’ language practices in academic publishing

Yongyan Zheng · Xiaoyan Guo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4-8


英语出版: 中国多语言学者在学术出版中面临的语言实践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郑咏滟 郭晓彦


在中国政府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拓展多语言外语教育的背景下, 本文对中国多语学者学术出版语言实践进行了一项定性研究。来自某大学外语学院日、韩、德、法、俄语系的15名中国多语学者接受了采访。本文使用了布迪厄的语言市场理论作为指导框架, 理解学者在学术出版中的多语言实践。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国际重要索引的期刊评定制度和研究评估活动可被视为一种贬低学者多语种资本的市场统一机制。与此同时, 英语出版的隐性语言政策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出版市场中延续并重现了结构性不平等。尽管处于这种弱势地位, 但多语学者们积极转换、采用了新的语言实践来抵制结构性约束。根据这些结果, 本文提出政策制定者应了解基于索引目录的研究评估活动中隐性语言政策, 并在制定研究评估政策时考虑不同语言专业的具体情况。文章倡议采取多样的措施帮助多语种学者无论使用何种语言, 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国际学界的知识建构。


Construction of immigrant mothers’ language experiences in Taiwan: Mothering in one’s second language is a ‘choice’?

Man-Chiu Amay Lin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70-x


台湾移民母亲语言经历的建构: 用第二语言做母语是一种“选择”吗?

Man-Chiu Amay Lin


本研究剖析了跨境语言困境, 并批评了台湾错失实现语言多样性的机会。过去的研究表明, 政府不鼓励来自东南亚的移民母亲将母国的文化和语言传递给子女, 但母亲们自己却几乎没有反对。本研究通过运用后结构主义的方法进行身份认同并采用生活故事访谈的形式, 考察了母亲的语言经历, 探讨了母亲的语言选择是如何构建的, 并重建了不断变化的家庭, 社会和国家背景。母亲的叙述表明, 是否将她们的第一语言传给子女是一个持续的, 复杂的决策过程, 这个过程取决于个体的移民身份, 动态的家庭关系和角色以及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本研究通过在这些移民家庭中突出这些母亲的母语作为压迫和解放的场所, 推进实现我们在台湾建立公平且具有多元文化社会的设想。


Moving between language frontiers: the challenges of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policy for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Elizabeth K. Y. Loh · Loretta C. W. Tam · Kwok-chang Lau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5-7


在语言边界之间移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言政策面临的挑战

Elizabeth K. Y. Loh Loretta C. W. Tam Kwok-chang Lau


本文探讨了在后殖民政策变化中, 香港的教学语言 (MOI) 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 以及参考语言规划的三个方向, 即语言问题观, 语言权利观和语言资源观 (Ruiz 1984), “灵活的” MOI 政策如何影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CSL) 承担主流中学的前线教学任务。本文报告了一项关于实施“灵活” MOI 政策的大规模纵向研究, 该政策旨在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和汉语教师在 CSL 学习和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从参与同一项研究的14所学校中选出26名 CSL 教师和20名学生进行了目标抽样调查。在通过三角测量和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 (1) 适应中国语言学科新 MOI 的困难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低, 对 CSL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CSL 教师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成功过渡方面也会遇到困难, 其原因包括巨大的学习差异, 有限的时间和资源, 以及两种汉语变体之间明显的语言差异。作者建议在目前的语言标准化尝试中进行政策审查, 以提高 CSL 教学质量。


Li Yuming (2015): Language Planning in China Walter de Gruyter and The Commercial Press, Berlin and Beijing, 2015, Hb $149.99, ISBN 9781614515586

Bernard Spolsky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6-6


李宇明 (2015): 中国的语言规划

伯纳德·斯波尔斯基


在一篇关于中国语言管理的论文 (Spolsky 2014) 的脚注中, 我预测深入参与该过程的李宇明的新书将提供关于该主题的更多重要信息。Yuming 和 Wei (2015) 中李宇明作序, 还有他 2008 年和 2009 年的一部分翻译论文已经出现。 第四卷的增加更是锦上添花, 证实了中国对语言管理的承诺和学者的复杂性, 李宇明被任命为北京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这组翻译的论文不仅仅提供数据, 还通过揭示一位长期活跃于管理角色的学者的观点, 构成了理解中国语言管理的基础, 也为在其他地方承担类似任务的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Jeffrey Gil: Soft Power and the Glob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Project

Multilingual Matters, Bristol, 2017, xi + 144 pp, Hb £89.95, ISBN 9781783098057

Citing Li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71-9


杰弗里吉尔: 软实力与全球汉语学习推广: 孔子学院项目

Citing Li


中国通过推广语言和文化, 努力利用软实力实现全球地缘政治目标, 13年前启动了孔子学院项目, 此后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到目前为止, 对该项目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进行的实证调查相对较少。 因此, 本书是该领域的一个受欢迎的补充, 是评估孔子学院这个全球语言推广项目总体影响的少数分析尝试之一。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探索孔子学院项目的各个方面, 以及它对塑造中国外部环境的贡献以及对项目所有参与者的影响。这本书将引起研究人员, 汉语教师和主管领导, 教师培训师, 项目设计师以及最重要的语言的兴趣。


David Li: Multilingual Hong Kong: Languages, Literacies and Identities

Springer, Cham, 2016 xiv + 296 pp, Hb €124.99, ISBN 978-3-319-44193-1

Chura Bahadur Thapa

https://doi.org/10.1007/s10993-018-9468-4


大卫·李: 多语香港: 语言,文学和身份

Chura Bahadur Thapa

多语香港:语言, 文学和身份是实证研究的集大成者, 主要侧重于学习政治上合法化的语言, 在此情况下便是英语和汉语, 尤其是将粤语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和普通话学习者所面临的困难。李从对比语言的角度讨论了香港政府的语言政策, 并为双文化和三语言政策的实施策略提供了一些替代方案。他还针对有字母语言背景的学生学习汉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见解。虽然来自其他语境的读者对汉语变异的理解有限, 但也可能受益于该书对粤语和普通话的语言差异以及英汉语言类型差异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