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苏成勇&吴凯教授联合剑桥大学Nitschke教授招聘启事
课题组与剑桥大学Jonathan Nitschke教授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本课题组也有充足的博士及博士后名额1.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创新意识,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有强烈的上进心;2. 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3. 年龄35岁以下,近三年获得或即将获得配位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5. 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过学术论文。1. 超分子自组装:配位超分子拓扑结构、可控合成与构效关系;2. 超分子催化:微纳限域配位空间的识别、响应与催化行为;1. 根据中山大学博士后资助标准;课题组另将根据应聘人员科研业绩额外发放绩效奖励;2. 享受中山大学博士后相关福利待遇(优惠价格租赁教师公寓、子女入托等);3. 根据工作表现,导师及学院给予绩效奖励;支持申请“逸仙博士后”(不低于50万元/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48+万元/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基金委青年项目。4. 人事关系进入学校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及以上,可申报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出站考核优秀的博士后可优先推荐申报学校固定编制,或推荐至海外知名高校(如剑桥大学、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等)进行学术深造;5. 提供国际化科研环境和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学习交流的机会;苏成勇,中山大学教授。1991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1996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3年先后在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从事博士后与洪堡学者研究工作,1998年就职于中山大学化学院。2018-2023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术论文他引4万余次,H因子97。曾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等科研项目。担任国际晶体学会IUCrJ 期刊Co-editor,英国皇家化学会J. Mater. Chem. A期刊顾委、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2005年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获教育部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项目,课题组经费充足。吴凯,中山大学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逸仙学者计划“优秀学者”。2013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18年于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2024年起先后在多特蒙德工业大学Guido Clever教授课题组和剑桥大学Jonathan Nitschke教授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并于2024年1月加入中山大学。代表性通讯/第一作者论文包括Nature Chem.(1篇)、Nature Synth.(1篇)、Natl. Sci. Rev.(1篇)、J. Am. Chem. Soc. (2篇)、Nature Commun.(1篇)、Angew. Chem. Int. Ed.(4篇)等,总引用2,600余次,H-因子23。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MRSC、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期刊第四届青年编委。目前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山大学引进人才基本启动费项目等。有意者请将以下材料发至wukai9@mail.sysu.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研究生/博士后应聘+本人姓名”,邮件备注预期入职时间,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现已发展为中国最具声望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之一。学校位于广州、珠海和深圳三大校区,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协调发展的多元学科布局。广州校区提升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专注于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前沿领域,深圳校区则引领新医学、新工科和新农科的发展。中山大学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其医教研综合实力与医疗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中山大学聚集了大批国内外顶尖学者,拥有500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学术力量雄厚。学校设有5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以及2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中山大学以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致力于引领未来学术潮流,推动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断迈进。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成立于1924年,前身为化学系,2016年更名为化学学院。学院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始终秉承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化学人才。化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榜单,并在多个全球学科排名中名列前50强。学院现有教师110人,其中包括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院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多个重点实验室。学院研究生教育成果显著,发表大量高水平科研论文,培养出多位学术界和行业领袖。化学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并通过校友平台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共同推动学院的发展。学院立志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