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C60富勒醇稳定活化的Ru纳米粒子用于高效碱性析氢

C60富勒醇稳定活化的Ru纳米粒子用于高效碱性析氢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能源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氢气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替代传统能源的潜力。电解水析氢反应(HER)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氢工艺,铂(Pt)基催化剂通常被认为是HER的有效催化剂。然而,铂的储量稀缺、成本高、稳定性差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了高效非铂基催化剂的发展。Ru基催化剂是理想的Pt基HER催化剂的替代品,然而,Ru基催化剂对H吸附较强,而且由于高内聚能,导致Ru容易聚集,不仅使析氢反应中Tafel步骤反应难以发生,而且导致活性位点损失。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芳芳教授(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通过富勒醇C60(OH)24载体稳定、分散、活化Ru纳米粒子,实现高效碱性析氢反应。


富勒烯是继金刚石和石墨后发现的第三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具有π-共轭的碳表面,但呈现出具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的独特零维球形结构。富勒烯,特别是C60表现出吸电子性质,具有调控金属中心电子结构的能力,可实现缺电子的Ru并削弱Ru−H键强度。基于此,作者利用羟基修饰的C60,即含有丰富阴离子氧的富勒烯醇C60(OH)24稳定、分散Ru纳米颗粒,并通过Ru−O−C60结构活化Ru纳米颗粒。在Ru含量很高(38.6 wt%)的情况下,Ru NPs(dmean = 2.81 nm)依然可以均匀地分散在碳载体上,这归因于C60富勒烯醇的锚定和限制作用。


通过湿化学和低温热处理法合成了系列Ru-OC60催化剂,其中300 ℃热处理得到的Ru-OC60-300催化剂负载量高达ca. 38.6 wt%。TEM图像显示Ru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81 nm,密集且均匀地负载在碳基底上,这归因于富勒烯笼的空间限制以及O原子的锚定作用。

图1. Ru-O-C60-300催化剂的合成示意图及结构表征


由于Ru-OC60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表现出优异的HER活性和稳定性。合成的Ru−OC60-300催化剂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仅为4.6 mV, 低于商用20 wt% Pt/C和以羟基石墨烯为基底的Ru-OG-300催化剂,而且显示出更高的本征活性。Ru-OC60-300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50小时的稳定性测试后,过电位仅增加13.3 mV,同样优于商用20 wt% Pt/C,表明Ru-O-C60结构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Ru-OC60-300对HER的法拉第效率接近100%。

图2. Ru-OC60-300的催化性能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相对于Ru-O3-G中的不同活性位点,Ru-O3-C60中的各个活性位点都更有利于H2O吸附、H2O解离以及H*的吸脱附。Ru-O3-C60-inter具有最接近于0的氢吉布斯自由能(ΔGH* = 0.13 eV),Ru-O3-C60-inter具有最低的H2O吸附能以及解离能(ΔGH2O* = -0.91 eV,EH2O解离= 0.46 eV),两种位点的协同作用促进了Ru-OC60-300的整体HER动力学。差分电荷密度显示Ru-O-C60界面增强了Ru NPs与C60载体之间的金属-载体电子相互作用(EMSI),有效地调控了Ru NPs的电子结构,削弱了Ru-H键以及H2O的解离能,从而加速了析氢动力学。

图3. Ru-O3-C60和Ru-O3-G的理论模拟


小结


本文通过C60富勒醇载体锚定Ru纳米颗粒,制备了具有优异碱性HER活性的Ru-O-C60异质结构催化剂。结构表征显示,富勒醇的O提供的锚定作用和球形结构提供的空间限制作用,使Ru NPs能够均匀分散。实验结果和DFT分析表明,C60的吸电子性能诱导了界面的电荷再分布,增强了Ru NPs与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不同中间体在富勒醇负载的Ru NPs上的吸脱附行为比在羟基石墨烯上负载的Ru NPs上更有利。此外,Ru NPs在富勒醇上的锚定可防止其聚集,从而确保催化过程中更好的稳定性,这项工作进一步发展了富勒烯基催化剂。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CS Catalysis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李耀周,通讯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彭平副教授和李芳芳教授。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C60 Fullerenol to Stabilize and Activate Ru Nanoparticles for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Media

Yaozhou Li, Tingting Xu, Qi Huang, Longtao Zhu, Yingying Yan, Ping Peng*, and Fang-Fang Li*

ACS Catal., 202313, 7597–7605, DOI: 10.1021/acscatal.3c01610


导师介绍

李芳芳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7873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组织工程与器官再造
关注医疗与健康教育
开学季购书享好礼
naturecomputationalscience
EDITINGSERVICES编辑润色
2022年度论文正式公布
立足当下探索未来科研
关注GIS,GPS 及遥感技术
生物领域230+SCI期刊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初审平均8天反馈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酶抑制与药物开发
EDITINGSERVICES新
走近女性科研工作者
陆地海洋大气主动被动遥感技术应用
特刊ChemicalEngineeringDistilled
SDG12废弃物能源
关注世界环境日减塑捡塑
关注人工智能最新研究
关注教育理论应用教育学
SDG2关注世界饥饿日
naturecommunications
OXFORD NSR
屿渡论文,编辑服务
浙大
南科大
西湖大学
丹麦
广州
印第安
香港大学
香港
西北工业大
香港
隐藏1h前已浏览文章
课题组网站
新版X-MOL期刊搜索和高级搜索功能介绍
ACS材料视界
x-mol收录
试剂库存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