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北京化工大学严乙铭教授课题组Angew:强电子效应稳定Cu+增强电催化CO2还原性能

北京化工大学严乙铭教授课题组Angew:强电子效应稳定Cu+增强电催化CO2还原性能

近年来,“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其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是一种较有潜力的技术;它能够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2转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同时将电能储存为化学能。然而,受限于电催化剂的性能,CO2RR还无法满足商业应用的需求。在众多CO2RR电催化剂中,铜(Cu)基催化剂能够将CO2还原为多碳产物,但其C2+产物的选择性较差。Cu作为经典的过渡金属元素,具有独特的d电子结构和丰富的价态。认识和理解其电子结构和价态在CO2RR中的作用和机理,对于设计和制备高性能Cu基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严乙铭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以六方氮化硼(h-BN)修饰的氧化亚铜(Cu2O)作为模型催化剂,利用组分之间的强电子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对催化剂中的Cu+物种的稳定。针对该催化剂模型,研究者综合利用各种先进的材料表征手段,结合原位技术和理论计算,深入分析了CO2RR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中心的价态演变,阐明了Cu+C2产物选择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图1),显著提升了C2H4产物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该工作为设计、制备高性能电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该工作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周怡祥,通讯作者为严乙铭教授,杨志宇助理研究员。

图1. 利用h-BN和Cu2O之间的强电子相互作用稳定Cu+的原理示意图。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图2. 证明h-BN和Cu2O之间的强电子相互作用。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利用各种不同的表征方法证明了催化剂之间强电子相互作用(图2)。TGA、H2-TPR和原位XRD程序升温还原测试证明h-BN与Cu2O之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图2a-d)。XPS结果表明电子从Cu2O转移到了h-BN(图2e-f)。理论静电势分析和UPS光谱分析(图2g-j),发现Cu2O-BN表现出最低的功函数,具有最强的电子逸出能力。

图3. Cu2O和Cu2O-BN的电化学性能。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测试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图3)。与纯Cu2O相比,Cu2O-BN还原峰的负移,表明h-BN的引入可以通过强电子相互作用来调节Cu2O的电催化活性。在-1.4 V的负电位下,与Cu2O相比,Cu2O-BN催化剂的C2H4/CO比例提高了1.62倍。Cu2O-BN催化剂能够在14 h内稳定地产生C2H4。 

图4. 利用原位和非原位光谱揭示Cu2O-BN和Cu2O中Cu+稳定性。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利用原位和准原位手段监测CO2RR过程中铜的价态变化(图4)。未修饰的Cu2O中的Cu+在10 min内被完全还原为金属Cu0;h-BN的引入可以稳定了Cu2O中的Cu+物种长达120 min。h-BN的引入现住地地增强了Cu2O中的Cu+稳定性,并提高其多碳产物选择性。

图5. 理论计算研究稳定机制。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进一步利用理论计算探讨了Cu2O-BN催化剂中Cu+的价态稳定机制(图5)。PDOS结果显示,Cu 3d电子轨道和B 的2p轨道之间存在着强的电子相互作用(图5a-b)。沿z轴方向的平面平均静电势分析进一步证明这种相互作用(图5c)。氧空位形成能证明h-BN能够增强Cu-O键强度(图5d)。与Cu2O相比,Cu2O-BN表现出更低的CO2活化反应能和*CO二聚反应能(图5e),说明Cu2O-BN能够更高效地生产C2H4。理论计算结果与电化学测试结果相符。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Stabilization of Cu+ via Strong Electronic Interaction for Selective and Stable CO2 Electroreduction 

Yixiang Zhou, Yebo Yao,Rui Zhao, Xiaoxuan Wang, Zhenzhen Fu, Dewei Wang, Huaizhi Wang, Liang Zhao, Wei Ni, Zhiyu Yang* & Yiming Yan*

Angew. Chem. Int. Ed., 202261, e202205832. DOI: 10.1002/anie.202205832


通讯作者简介


严乙铭,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电化学能源材料(电催化、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约80余篇,他人引用次数为4000余次。申请专利45项,授权2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创新重点项目1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https://www.x-mol.com/groups/yan_yiming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购书送好礼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广州
深圳湾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南科大
新泽西
罗格斯
上海交大
中科院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