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Science:更环保的Au/C催化剂,活性位点在哪里?

Science:更环保的Au/C催化剂,活性位点在哪里?

聚氯乙烯(PVC)作为曾经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种类,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密封材料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由汞盐催化乙炔氢氯化制备氯乙烯单体是经典的工业制备方法,但汞盐催化剂寿命短、毒性大,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方法是由石油化工来源的乙烯制备氯乙烯。但在我国由于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由煤化工来源的乙炔制氯乙烯的方法一直大行其道,仅2015年就有1300万吨氯乙烯单体由汞盐催化法生产J. Am. Chem. Soc., 2015, 137, 14548-14557)。不过近些年情况出现了转机,商业化的碳负载金催化剂(Au/C)终于成功地应用于乙炔氢氯化过程,在我国淘汰汞盐催化法终于看到了希望。


尽管已经证明Au/C催化剂更稳定、毒性小,完全可以替代汞盐,但这种高效催化剂的工作机理仍然并不清楚,学术界也存在争论。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催化剂的认识逐步提升到了准原位水平下,正价的Au催化剂被认为活性更高。近日,英国卡迪夫大学Graham J. Hutchings教授等人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在原位条件下表征了Au的结构,发现反应时单位点的正价Au是反应的活性位点,反应中Au伴随Au(I)-Au(III)-Au(I)的氧化还原过程。这一工作发表在了Science 上,算是为一直以来争论画上了句号。

Graham J. Hutchings教授。图片来源:Cardiff University


作者首先对Au/C催化剂进行了非原位的表征。扫描透射电镜(STEM)的结果(图1A)显示,大部分的Au以高分散的形式呈现(也观察到了部分的二聚体的Au物种),而粉末X-射线衍射(XRD)中也没有观察到Au的晶相峰(图1B)。后续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的分析结果(图1C)显示没有Au-Au的信号,这表明Au为高分散的物种。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的结果则观察到了Au-Cl键的存在(图1D)。

图1. Au/C-AR催化剂反应前的表征结果。图片来源:Science


之后,作者采用自制的反应器进行了Au/C催化乙炔到氯乙烯的反应,并原位地表征催化剂结构的变化。同时,尾气处接上质谱可以观察产物和反应活性结果(图2)。

图2. 自制的用于XAFS的原位反应仓,Gas Out处可以接质谱。图片来源:Science


作者将催化剂在200 ℃惰性气体下稳定,并通过XANES中“white line”的信号强度来判断Au的氧化态。如图3所示,在反应气通入的20 min内,“white line”信号增强,反映出Au(III)增加;之后的180 min内Au(III)物种数量减少,Au(I)增加,并趋于稳定。反应的活性则与“white line”信号呈现负相关。另外,原位XAFS的结果中也未观察到Au-Au的信号出现,即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种是单位点的Au。同时,反应之后的样品STEM显示,大部分的Au仍然呈现高分散,没有Au纳米粒子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氧化态的原位表征手段还有AP-XPS,但Au在XPS表征时可能会被氧化为Au(III),干扰反应诱导引起的Au价态的变化)。

图3. 氯乙烯生成时Au/C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结果。图片来源:Science


进一步的,作者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不同的Au/C催化剂,对比white line的信号以及生成产物的速率,依然可以得到类似的相关性结果(图4)。

图4. 不同Au/C催化剂的活性和“white line”信号。图片来源:Science


最后,作者采用了理论计算来模拟反应过程,并揭示了Au在反应时Au(I)与Au(III)的氧化还原变化(图5),同时也支持了单位点Au参与催化反应的实验结果。

图5. Au/C催化乙炔到氯乙烯的理论计算结果。图片来源:Science


——简评——


随着对催化反应研究的深入,原位反应下催化剂的结构变化,以及对催化剂活性位的认识成为了重要研究领域。但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领域,目前的表征手段还并不能完全严谨地去归结活性位点。以本文为例,单位点的Au与Au簇在文中所用的表征方法中并没有能够完全的区分。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亚纳米结构的贵金属催化剂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入。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site gold catalysis in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

Science, 2017, 355, 1399-1403, DOI: 10.1126/science.aal3439


(本文由殢无伤供稿)


X-MOL催化领域学术讨论QQ群(210645329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开学季购书享好礼新
有奖问卷征集新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广州
深圳湾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南科大
新泽西
罗格斯
上海交大
中科院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