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铁催化区域选择性可调的炔烃硅氢化反应

铁催化区域选择性可调的炔烃硅氢化反应

铁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廉价易得、生物相容性好,因此发展铁催化的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是,由于现阶段发展的适用于铁的配体类型有限,已报导的铁催化剂在活性、选择性、底物类型、官能耐受性、催化剂稳定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无法与稀有金属催化剂相媲美,鲜有实际应用。而且由于铁中间体的稳定性差、氧化态丰富、自旋态复杂多变,人们对于铁催化剂结构表征方法有限,对铁催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缓慢,特别是对于开壳层铁催化剂自旋态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影响的规律认知极为有限,这严重制约了铁催化剂和铁催化反应的发展。发展适用于铁的新型配体骨架,发现新的铁催化反应,深入理解铁催化反应机理,特别是揭示铁催化剂自旋态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前期,南开大学朱守非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首次将2,9-二芳基取代的邻菲罗啉配体用于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发现该类配体和铁的络合物能够高效催化多种烯烃硅氢化、脂肪端炔的二次硅氢化等反应,表现出和已有铁催化剂截然不同的反应性和选择性(Nat. Commun., 2018, 9, 221; J. Am. Chem. Soc., 2019, 141, 4579)。最近该课题组又成功将2,9-二芳基-1,10-菲啰啉配体的铁配合物催化剂用于多种端炔和内炔的硅氢加成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转化数高达35500,转化频率高达35.5 s-1)、单一的顺式加成选择性和优异的区域选择性(图1)。更有意思的是,该铁催化剂通过简单改变配体2,9-位芳基取代基就能使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发生完全逆转:对于芳香端炔、脂肪端炔、芳基烷基内炔、烯基烷基内炔甚至非对称双烷基取代的内炔,当配体2,9-位为2,4,6-三取代芳基时,硅基主要加成到炔烃位阻较小的一端,而当配体2,9-位为3,5-二取代芳基时,硅基则主要加成到炔烃位阻较大的一端,大多数情况下区域选择性都高达98%以上。这一现象在铁催化反应中罕有报道,也为理解铁催化剂的工作原理提供了绝佳机会。

图1 铁催化区域选择性可调的硅氢化反应


该反应从易得的炔烃底物出发,可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二取代或三取代的烯基硅化合物,结合碳硅键易于转化的性质,为在温和条件下大量制备有用的二取代烯烃和三取代烯烃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显著提高了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效率(图2A)。由于产物烯基硅中有两个Si-H键,可通过硅氢化反应合成含硅聚合物,表明该反应在材料领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图2B)。

图2. 合成应用举例


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加成到炔烃上的硅基和氢都是来自同一硅烷,这说明该反应不可能经历Fe-H或者Fe-Si启动的氧化还原中性的过程,更有可能是经历了2e的氧化还原过程(图3A)。动力学同位素实验表明该反应中氢转移过程很可能是决速步(图3B)。

图3. 同位素标记实验和动力学同位素实验


进一步的DFT计算研究表明,铁催化硅烷向炔烃的配体到配体的氢转移过程在三重态下能量最低(图4a),在铁催化剂促进的硅烷向炔烃的氢转移过程中,配体的芳基取代基通过影响底物与催化剂的轨道重叠程度,进而实现了反应区域选择性的调控(图4b)。

图4. 区域选择性调控机理(角度为Fe-N-N平面和Fe-C-C平面的二面角)


总之,该研究拓展了铁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展示了铁催化反应的潜力,为新型有机硅试剂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同时深化了铁催化反应的机理认识,对发展开壳层催化剂,发掘开壳层催化剂独特的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关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论文第一作者为胡梦阳博士。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Iron-Catalyzed Regiodivergent Alkyne Hydrosilylation

Meng-Yang Hu, Peng He, Tian-Zhang Qiao, Wei Sun, Wen-Tao Li, Jie Lian, Jin-Hong Li, Shou-Fei Zhu*

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0c09083


导师简介


朱守非,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00年和2005年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后;2005年至今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研究员、教授。长期从事催化有机合成化学研究,重点研究了几类以氢转移为关键步骤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提出了“手性质子梭”概念,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质子转移反应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发现了催化卡宾对硼氢键的插入反应,为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发展了多种用于烯烃氢化和硅氢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实现了多种重要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合成。迄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编写著作章节2篇;获授权中国专利5项。


朱守非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1980

欢迎访问课题组主页

http://www.zhu-nankai.cn/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开学季购书享好礼新
有奖问卷征集新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广州
深圳湾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南科大
新泽西
罗格斯
上海交大
中科院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